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2020-12-16 365說三農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陽曆的12月15號,今天的日子比較特別,特別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有講究的農村家庭會在這一天,煮上三碗米飯,倒上三杯酒,一塊白肉上插著一根竹筷子,最後拿上香紙,來到祖堂和土地M來上供一番,這是一種農民的初一習俗,與我們常說的迷信無關。

農曆十一月,又叫冬月,是農曆年的第十一個月,當然,這是對於沒有閏月的年份講的,今年農曆閏四月了,所以今年農曆年有十三個月,即四月之後,就是閏四月,再之後就是五月,就這樣從五月分後面序數都要+1,即農曆十一月,實際上是第十二個月。而農曆十二月是第十三個月,所以農曆一年的時間不是與陽曆一年時間那樣固定的。農曆一年時間如果是12個月,那麼一年時間共只有354天,而如果是十三個月是383天,這一點與我們所說的陽曆一年365天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希望大家記住:農曆一年是十二個月,閏月的話有十三個月。

冬月初一這天農民會根據天氣不同情況有不同的預測來年天氣好壞的說法。比如說「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還有這句「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

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

這句話從表面來說是:在農曆十一月初一這天天空颳大風的話,來年將會是一個好的年景,農民莊稼都豐收。這是農民們最想要的。這只是表面意思,我們根本理會不到說什麼,下面我們來把意思深化一下:

冬月初一颳風

冬月初一這是說的時間,沒有需要深化的,最不好理解的是「颳風」。並且我們還要理解這是說的刮什麼風,東風?北風?還是西北風呢?

我們知道,冬月正是冬至節氣前,大雪節氣期間,這個時候正是寒冷空氣強盛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該是從北方吹過來的風。一般來順,北方的冷空氣的源頭在西伯利亞以及北冰洋地區,這樣一來,影響我國的冬季的風有兩種,一種是偏大陸性冷空氣的吹西北風,還有一種是偏海洋性的北風。這兩種風都是冷空氣帶來的。但是西北風帶來降溫,但是比正北風要乾燥一些,而正北風會帶來強的降雪,這樣長驅南下,給廣大土地帶來冬季的「麥蓋三層被」。

來年好收成

這句話說的是因為冬季氣溫低,很寒冷,導致雨雪多,這樣的冬季有利於農作物的大豐收。冬月初一颳風,意味著冬季風雪多,這樣對於莊稼是非常有利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冰雪天氣走繼續土壤中病蟲害的自然減少。因為冰雪天氣,大雪覆蓋土壤,地上結冰,這樣的低溫能消殺土壤表層的農作物病蟲害,俗話說「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2、冰雪天氣有利於冬季土壤補墒,防止農作物出現旺長。冰雪天氣其實就是降雨的一種,冬季降雨主要以下雪形式下來,這樣實際給土壤補充水分。還有就是冬季農作物能耐寒,特別是油菜和小麥,天寒還有利於農作物控旺。

綜上所述,冬月初一刮大北風,冬季雨雪多,是非常有利於來年農作物生長的,這樣農民就會有大豐收了。今天,你那颳了北風嗎?

相關焦點

  • 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冬月初一這天農民會根據天氣不同情況有不同的預測來年天氣好壞的說法。比如說「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還有這句「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
  • 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早上出門還好好的,現在就開始下雨了」我爸媽拿著鋤頭回家了,本來是早上出了沒有下雨,就去油菜地裡鋤草,這不到11點多下起了細雨,今天溫暖好像升高了一些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就以今天的時間為例,今天是12月16號,但是農曆時間也是十一月初二,陽曆和農曆相差一個多月時間,所以,農曆新年也要比陽曆新年晚一個半月的時間,而農民眼中的新的一年是從正月初一開始的,也就是除夕晚辭舊迎新正月初一,這才是農曆的2021年的開年第一天。依此來算,農曆的2021年正月初一是在陽曆2021年的2月12號。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耕牛歇」,啥意思?
    導讀: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耕牛歇」,啥意思?今天已經進臘月了,早晨老媽就在柴火灶大鐵鍋裡煎了幾塊餈粑,澆上紅糖水,紅糖色的軟綿綿的餈粑,吃在嘴裡很甜,很糯,非常可口,大人小孩都愛吃。臘月初一要吃餈粑,這是我們當地的習俗,希望在臘月裡生活過得甜實。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今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晴,陰溼到清明」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1年1月13日,農曆2020年臘月初一,到大年三十除夕夜,整整還有30天的時間,也就是還有整整一個臘月的時間就到了春節了。按照農村的風俗,進入了臘月就等於進了年。也就是進入臘月份,一天比一天靠近年了,一天比一天有年味了,一天比一天喜慶了,一天比一天鞭炮聲濃了。
  • 今天是冬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今年過年會冷嗎?
    今天是12月15號,陰曆的十一月一號。在陰曆的十一月,我們農村一般都會把這個月稱之為「冬月」。冬月之後,就是臘月了,臘月過完,就是春節。春節,是我們國家全國歡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渴望著春節親友歡聚一堂,熱熱鬧鬧過新年。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諺語解析: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 的字面意思。
  • 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陰溼到清明」,啥意思?
    導讀: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陰溼到清明」,啥意思?進入臘月,到處是臘肉臘魚晾曬的場景,天氣好的時候,人們便把這些為過年準備的臘貨拿到外面風吹日曬,隨便就坐在太陽底下曬太陽,這樣也能照看這些臘肉臘魚不被人惦記,不被貓惦記。我們當地今天是豔陽高照,早晨七點多太陽就出來了,最近幾天都是好太陽天,人們都把家裡的要洗曬的都趁著這麼好的天氣都洗曬了,進入臘月之後,農民都會忙碌起來,不是為了農活,而是為春節做準備。
  • 「就怕臘月初一雪,從春旱到夏」,農村俗語有道理嗎?讀完明白了
    在農村人眼裡,臘月初一雖不是節氣、節日等特殊日子,但農村老農民特別看重,甚至有的人認為「初一管當月,至多管三個月」。有俗語就說「臘月初一東風,六畜受災;不怕臘月初一晴,就怕臘月初一雪,從春旱到夏」,說的就是臘月初一天氣對未來的深刻影響。又是六畜受災,又是從春到夏乾旱,聽著甚是嚴重。其中到底包含著怎樣的道理呢?下面,我們就來詳聊一下,看完之後,大家就明白了。
  • 俗語「十月初一陰,柴炭堪比金;立冬雷響,谷糧滿倉」,什麼意思
    在農村,隨著霜降的遠去,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過後,也將迎來立冬,村裡的王大爺閒來無事也正翻看著這立冬的老俗語,他說這裡面的學問可大了,不僅能預測天氣,可能預測來年的收成,說著,他拿起本書,開始講了以下這三句俗語!一、十月初一陰,柴炭堪比金在農村,很多地方十月初一是上墳燒紙的節日,它與清明、中元節,除夕並稱,是很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父母都會去墳前燒紙祈求平安!
  • 農村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啥意思?今天晴天好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農曆的十月初一。今天還是寒衣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的祭祀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祭奠掃墓,紀念仙逝的親人,所以又稱為送寒衣。在農村中關於十月初一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晴天好不好呢?
  • 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說的是啥意思?這幾天有啥講究?
    農業的收成和天氣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耕種的過程當中,人們就總結出來了一些經驗方面的俗語。這些俗語能夠預示著今年的收成到底是怎樣的?當然了這種俗語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只是一種外在的表象,只不過有的時候,它們又真多很準,所以,人們一直在口口相傳著這些俗語。
  • 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什麼意思?關係來年收成!
    而冬季的降雪又與農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所以古代那些有經驗的農民就總結出很多關於小雪的俗語,就比如下面這句「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說的就是小雪這一天的天氣情況跟來年農作物收成之間的關係。其次,「來年長工歇」,這裡的「長工」指的是過去的農民,他們因為沒有土地所以要去地主的家裡工作,如果小雪節氣當天沒有下雪的話,就說明第二年糧食的收成情況不太好,那這樣的話也就意味著來年長工們也就沒事可做了,因此才會有「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的說法。
  • 農村俗語:「冬至時節颳大風,來年收成一場空」,是真的嗎?
    今天早上上網,我就在網上看到了一句關於冬至時節的俗語。這句俗語這樣說:「冬至時節颳大風,來年收成一場空」。由於我學識淺薄,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索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電話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我國民間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 今日三九,農諺「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經到了三九天。三九是數九寒冬的第三個九天,是北半球全年最冷的時間段,等過了三九天後氣溫會逐漸回升,天氣也會慢慢變暖。在農村中關於三九天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