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之所以沒有降劉而是堅決跟隨曹操和馬超有莫大關係

2020-12-26 騰訊網

龐德的前主公馬超,堂兄龐柔都在蜀漢任職,為何龐德不隨馬超入蜀,反而歸降了曹操?解救樊城時,龐德硬懟關羽並射中其額頭,又和于禁被水淹七軍,雙雙被關羽所俘,作為主將的于禁都投降了,和蜀漢重要人物有淵源的龐德反而義正辭嚴,毫不客氣的拒絕關羽,導致被誅的下場。為何龐德的態度又如此堅決呢?有關龐德這一系列問題的責任人,第一個就要怪馬超。這是為何呢?

馬超曾經是極負盛名的勇將,又是聲震一方的諸侯,在黃河邊上,一度打得曹操差點沒了命,甚至說出了「馬兒不死,吾於葬身之地也」這種話,可見曹操對馬超忌憚之深。馬超如此厲害,卻又是如何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馬超事業心太重,殺戮心太強,這反而適得其反。比如,好不容易擁有冀州根據地的時候,馬超殺了韋康等人,因此導致楊阜、姜敘、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李俊、王靈、楊嶽、梁寬等人的造反。看看這長長的造反一個諸侯的名單,在史書是很罕見的。馬超被他們趕到漢中後,被曹操封侯的有十一人之多,同樣也是很罕見的。

龐德

不要以為這些和龐德沒有關係,這恰恰說明了兩點,第一,馬超缺乏政治能力,有伐無恩,勢力早晚覆滅。第二,馬超憑藉自己的勇武,過於任性,別說外人,連自己親人都可以犧牲。比如,在朝廷的父親馬騰,弟弟馬鐵等人被一窩族滅,馬超自己的妻子兒子有的死在了冀城,有的在漢中淪陷,到了歸附劉備時,身邊的親人已剩寥寥無幾了。好在有從弟馬岱,還有一個跑到了國外當英雄的從弟馬抗。所以,馬超的做法很容易讓身邊人寒心,而且馬超屢次失敗,看不到目標和希望,龐德最終選擇曹操而不是和馬超同陣營,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存在的。

更何況,龐德最早跟的是馬騰,並且在他的麾下,作戰勇猛,每戰先登,被馬騰提升為校尉。即便官渡之戰,馬超率領龐德等人入河內幫助曹操討伐郭援,這也是奉了馬騰之命。而就是此戰,龐德斬殺了郭援自己卻不知道,直到戰後和持節關中的鐘繇點算時,才發現袋子裡的頭顱就是鍾繇的外甥郭援。龐德趕快請罪,但是鍾繇不但沒有責怪,龐德還被朝廷封為中郎將,都亭侯。此時起,估計龐德就折服於曹操方面了,只是提拔龐德的「恩師」馬騰還在,雖然名義馬騰已經歸附朝廷,但此時投曹,還是屬於變節。

馬超

可是,馬騰被殺後,龐德為何不馬上歸順,而是跟隨馬超打潼關之戰,起兵隴上等等呢?道理很簡單,馬騰雖然遭到馬超牽連而被殺,但總歸是被曹操所殺,此時投曹,等同於投靠「仇敵」,還是變節不忠。

到了跟隨馬超退入漢中,機會來了,因為馬超被張魯手下大將楊白,楊昂等妒才猜忌,不得不再次跑路。而且,這次馬超走得急,連愛妾董氏和一子都留在張魯那,更不用說沒有帶上龐德了。於是,龐德正好留在漢中,順理成章的一起投降了曹操。其實,這次馬超要帶龐德,估計龐德也不會走了,假如龐德真對馬超忠心,真是迫不得已投降曹操,那麼曹操在處理馬超愛妾(改嫁)和兒子(殺死)時,應該為舊主力爭,而不是屁都沒放一個。不但如此,馬騰在時,尚能找到龐德勇猛作戰的例子,到了潼關之戰一直到馬超借張魯兵圍攻祁山,龐德猶如消失了一樣。

歸降曹操後,無尺寸之功又是降將身份的龐德被拜為立義將軍,關門亭侯,還有食邑三百戶,這下,龐德更加感恩戴德了。到了曹操讓龐德出徵,朝中還有人懷疑他的忠誠,龐德更得證明自己的「清白」,所以有了樊城之外的表現。劉備沒能得到龐德,第一責任是馬超,第二責任人就是劉備,屬於自己活該。因為,劉備要是聽從龐統上策,早一日奪取巴蜀。便早一日奪取漢中,馬超、龐德都跑不了。又或者奪取巴蜀後,不要回荊州浪費時間,呂蒙偷襲三郡,湘水分界也只是討回一郡而已,還不如早一日攻張魯時期的漢中,而不是曹操時間的漢中來得有效率,馬超投降,龐德自然也跑不了了。

相關焦點

  • 龐德投降曹操後,為何不願再追隨故主馬超?馬超傷了他的心
    在西涼軍中,龐德勇冠三軍,很早就受到了重視,馬騰曾因為龐德的功績想要提升他做衛尉,然而他卻不願意去赴任,而是心甘情願的留在馬超身邊,輔佐馬超。可以看到,此時的龐德是十分看好馬超的,希望和馬超一起,打拼出一番事業。馬騰被誅殺後,馬超起兵報仇,龐德自然忠心隨主,一同起兵。
  • 龐德英勇就義,曹操為之落淚,既然如此忠義為何當初要棄馬超而去?
    襄樊之戰中,龐德之所以表現得忠義無比,主要原因有三:一、馬超棄龐德及妻兒投劉備,讓龐德很窩囊地成為曹操俘虜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出道後不久跟隨馬超的老爹馬騰平定羌氐叛亂,因軍功做到了校尉。官渡之戰後,曹操開始著手平定河北,袁譚袁尚派郭援、高幹攻打河東,以牽制曹操。曹操派書法家鍾繇率領包括馬騰在內的關中將領討伐郭援、高幹。
  • 龐德英勇就義,曹操都為之落淚,既然如此忠義為何當初棄了馬超?
    龐德直到箭用光了,還是不肯退,繼續與關羽的軍隊短兵相接,而且是「戰益怒,氣愈壯」,越戰越勇。只是因為水淹,以及于禁投降的原因,士卒們紛紛投降,最後,龐德身邊只剩下了三個人。龐德見寡不敵眾,只得乘小船去投曹仁,結果,中途船翻,被關羽擒獲。龐德的哥哥龐柔早年跟隨馬超投靠了劉備,關羽也想勸降龐德。
  • 龐德英勇就義,曹操為之落淚,如此忠義為何當初要棄馬超而去?
    那在演義中,龐德這一位忠義且勇武的武將,為何不跟隨馬超一起投靠劉備,而是為張魯作戰,最後更是投靠曹操呢?主要原因有三點。  其一,龐德是忠義之人,懂得知恩圖報。馬超在冀城被楊阜和夏侯淵等人所敗後,便率領僅有的騎兵投奔了漢中的張魯。當時,劉備勢力正處在益州劉璋和漢中張魯的夾縫中,而在軍師龐統於落鳳坡被殺之後,劉備和劉璋也撕破了臉皮,開始交戰起來。
  • 龐德不隨馬超投降蜀漢,是馬超或者劉備人品差嗎,或許沒那麼複雜
    在曹操手下工作三年,就甘心情願為曹操而死,他為啥不願意跟著馬超走,是馬超對他不好嗎?龐德為何肯為曹操拼掉性命,難道是曹操的個人魅力爆棚嗎?龐德不願意跟著馬超投奔劉備,大約,不是不願而是不能。看三國故事我們往往看的是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但是三國那些英雄梟雄其實也都是人,也都有家眷兒女。馬超投奔劉備,決定很倉促,走的很急。
  • 龐德如此忠勇,卻拋棄馬超而去,是因為馬超人品不行嗎?
    龐德的確比于禁勇敢,能做到寧死不屈。儘管曹操父子為他的壯舉感動到流淚,但是,他和關羽的忠義還是兩碼事。那龐德既然如此忠義,當初為何不願繼續追隨馬超?龐德追隨曹操,與馬超人品無關馬超父子當初在關中也算是一方割據勢力,而龐德勇冠三軍,深受馬超父子的賞識和重用。從公元190年到215年,龐德整整追隨他們25年。假使曹操不出現,那龐德這一輩子也就是馬家的一名悍將了。
  • 龐德被關羽俘獲後,為何寧死不降?這個原因讓他無法背叛曹操!
    但是,關羽的勸降,遭到了龐德的痛罵。結果龐德為關羽所殺。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對此,在筆者看來,龐德之所以寧死不降,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其中,就第一個原因,則是因為龐德顧及到自己的家人,所以不能歸降關羽,這可謂龐德無法背叛曹操的重要原因。
  • 龐德和張魯為何不降劉備?襄樊兵敗後,關羽終於知道了答案
    其二,劉備這輩子除了沒有得到張魯,這個大財主之外,還有一人他也沒有得到,此人正是龐德。說到這個龐德,或許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龐德乃是西涼有名的悍將,當年馬超投奔劉備時,龐德選擇跟隨曹操。不過,此前龐德是跟隨馬超打天下的。
  • 三國此人武力不亞馬超,卻誓死效忠曹操?他曾豪言斬殺武聖關羽!
    小說中,曹操為收服龐德花費了不少心思,先是曹營的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四將車輪戰龐德(筆者按:此四人皆曹營名將,該情節意在突顯龐德之武藝過人),後是賈詡獻策以金帛賄賂張魯的謀士楊松使譖龐德於張魯,整個過程頗費周章。但歷史上,龐德滯留於張魯處以及龐德降曹似乎和小說中所描述的不盡相同。《三國志龐德傳》載馬超冀城之敗後「(龐德)復隨超奔漢中,從張魯。
  • 作為馬騰的舊臣,為何龐德不願追隨馬超?三大原因值得深思!
    有關羽,張飛,呂布之類的猛將,也有一些名氣不如他們大,但卻也有著自己本事的人。龐德和馬超便是其中之一,他們為了自己的前途,也只能加入這場戰爭。 龐德與馬超的關係
  • 龐德如果那麼牛,為什麼馬超不讓龐德去單挑,而是每次都自己上?
    就好比前任110米跨欄世界冠軍劉翔,和現役國內名將謝文俊對決,任你光芒萬丈,過了巔峰期,世界冠軍也白搭。但龐德絕非板捅。三國時代,戰火紛飛,武將輩出,龐德排名榜雖不靠前,但不可否認有一席之地。那就很了不起了,比他強的兩隻手就可以數得過來。大概排十名左右,除了極少數猛人,可以說武藝絕倫也並不過份。他的戰力值,應和魏延半斤八兩,妥妥的準一流。
  • 龐德能戰平許褚關羽,與馬超單挑的話,能不能殺了馬超
    龐德的武藝在三國演義中也算是一流武藝了,作為馬超的副將,龐德也算是武藝高強了,看看他的戰績就知道了,龐德真正開始發威是在曹操攻打漢中的張魯之後,曹操知道龐德的勇猛之後,派出很多武將與龐德交戰,引誘龐德投降,這其中有一系列的單挑。
  • 馬超投降劉備,沒帶走妻子和龐德,他帶走了誰?
    馬超投奔劉備時,因為是秘密的,所以,馬超沒有辦法接走自己的妻兒,也沒帶走大將龐德。馬超只帶著從弟馬岱和少數部下,一起歸降了劉備,劉備為了防止張魯知道後攔截追擊,還派兵接應了馬超。馬超投降劉備之後,劉備立即給馬超增加兵力,讓馬超圍攻成都,當馬超帶著部隊來到成都,劉璋知道馬超很厲害,萬分恐懼,立即投降了馬超,前後不到十天。
  • 三國此人誓死效忠曹操,揚言同武聖關羽決一雌雄?魏延曾和他單挑!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之所以給龐德設計這兩場劇情,一是為了填補龐德投降曹操近三年無對戰的空白,敘述龐德投降後並未受冷遇而被重用;二是為了歷史記載和演義描繪能前後相對,為後文龐德被關羽所殺埋下伏筆;三是為了交待出「龐德已經改效忠曹操」的事實,為後文龐德寧死不降劉備作好鋪墊。
  • 龐德:南安龐令明,日月競光彩
    毛宗崗:關公初欲與馬超比試,而今與馬超之部將爭鋒,是與戰馬超無異也。馬超既與關公為一家,而龐德乃與關公死戰,是亦與戰馬超無異也。以關公敵馬超,猶未為損重;而以龐德鬥馬超,毋乃為背主乎?其後既不肯背曹操而降關公,其初何以背馬騰而降曹操?故龐德之死,君子無取焉。李贄:龐德舁而行,志已必不兩立,非彼即此,定當一傷.此亦丈夫圖事之法也。
  • 打不過龐德卻敢挑戰馬超,看了正史才知道:關羽還真有取勝的把握
    諸葛亮的一封表揚信平息了關羽的怒火,馬超也得以在蜀漢集團安然無恙,至於他的心情是舒暢還是鬱悶,讀者諸君是知道的:章武二年(222年),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鄉侯馬超病死,終年四十七歲。馬超和關羽誰武功更高,看正史和看演義小說的讀者有不同的答案,所以「關羽打不過西涼猛將龐德,為啥還敢入川挑戰馬超」這樣的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 龐德為何死戰關羽?臨死大罵劉備是庸才?他其實是在替2個人出氣
    他的勇猛甚至得到了曹操的肯定,此人便是龐德。說起龐德,讓我們搞不明白的是他臨死之前,為何非要跟關羽過不去,要知道龐德雖然英勇,但是跟關羽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換句話說,龐德當時跟隨于禁支援曹仁,雖然是曹操的命令,但是作為主帥的于禁已然投降於關羽,但是龐德僅僅是一個先鋒將軍,為何要跟關羽拼命?
  • 龐德可打平關羽,為何馬超戰許褚時他不先去挑戰?其中原因很尷尬
    當時,龐德是馬超的副將。龐德武力超強,可以與關羽打個不分上下,因此,他具備與許褚一較高下的實力。 在《三國演義》裡,龐德是一位非常勇猛又比較忠心的猛將。他跟隨馬超徵討曹操的時候,好幾次救馬超於危難之中,同時也幫助馬超打得曹操落花流水。而且龐德還有機會與許褚一分高低,但龐德並沒有直接出馬鬥許褚。
  • 關羽沒有挑起襄樊之戰,于禁也沒瞎指揮,是誰害得龐德戰敗被擒?
    提起襄樊戰役,人們會想起關羽大意失荊州,也產生了很多陰謀論這些陰謀論中居然還有「劉備諸葛亮借刀殺關羽」、「于禁怕龐德立功而背後使壞」。劉備和關羽的關係有多好,荊州有多重要,就是「于禁瞎指揮坑死龐德」也只是演義小說中的說法,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知道:襄樊之戰不是關羽發動,于禁沒有瞎指揮,指揮失當讓龐德戰敗被擒斬的另有其人。
  • 《三國演義》龐德有多厲害?為何那麼多名將拿不下龐德?
    龐德出自西涼軍,但凡這個地方出來的將領,大都驍勇善戰,比如:董卓手下的華雄就曾經打得諸侯們臉上變色;馬超剛出場就秒殺一將妙擒一將,原文「年方十七,英勇無敵」;即便是馬岱,也在蜀漢中後期成為中堅力量,表現出色;龐德的武藝自然也不低,可以說在西涼軍中僅次馬超,那麼他的武藝有多厲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