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1月7日訊 近日,「第十屆中國消化外科學術會議暨清華-哈佛外科論壇」在北京舉行。該論壇由《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等單位聯合主辦,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董家鴻教授及美國外科學會主席、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外科系主席、ann surg雜誌主編Keith D.Lillemoe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論壇以「匯聚時代力量,問道學術巔峰」為主題,圍繞消化外科領域的前沿科技和學術動態展開高水平交流探討,來自海內外1800餘名中青年醫師和知名專家參會。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魏均民,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劉允怡,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外科系榮休教授範上達等國內外多名專家出席大會,並共同見證了醫師服務「燈塔計劃」的啟動,攜手支持基層醫師臨床能力同質化提升項目的實施。
隨著新一輪醫改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的穩步推進中,醫師作為整個醫療服務體系中的核心要素已成為新醫改關注的重點和焦點。當前,我國總體醫師資源緊缺,專家資源難獲取;醫師資源地域配置嚴重不均衡,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差距較大,醫師臨床能力同質化提升需求愈加迫切。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2018年1月9日在中國醫師協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我國將推動加快合格醫師同質化培養,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營造良好的從業環境,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夯實人才基礎。」在目標、政策、環境、技術等條件相對成熟的基礎上,旨在提升醫師臨床能力同質化水平的醫師服務「燈塔計劃」應運而生。
醫師服務「燈塔計劃」旨在打造一個面向中國基層醫師的醫學內容和服務生態圈,通過優質的資源和渠道,藉助醫師服務平臺和智慧醫療工具,以共建、共享、共發展的理念連結整個醫療領域最具影響力和專業內容的領袖專家、醫學院校、醫療企業,為更多基層醫師的職業發展引領方向,為其執業成長助力賦能。
董家鴻院士指出,只有整體提升基層醫生的臨床能力同質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燈塔計劃」通過醫師服務平臺和智慧醫療工具,為基層醫生提供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和醫療支持,解決在診療過程中遇到的複雜疑難問題。未來「燈塔計劃」還將通過網絡支持等手段,進一步將精準的理念和標準化的手術下沉到基層,促進基層患者最大化獲益。
燈塔計劃將以「醫師服務APP」為載體,基於超過全國70%以上的執業醫師覆蓋,通過醫師能教一體化SaaS服務,匯聚優質的臨床教育資源,有效、精準地觸達基層醫師,打造多元化、多層級、多維度的臨床能力同質化服務體系,為探索我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新模式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