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謝幕的2020年,註定是煙臺重點項目建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九大片區趁勢而起;老嵐水庫開建,外夾河下遊河道的防洪標準將提至「百年一遇」;盼望半個多世紀的濰煙高鐵全面動工,時速200公裡的城鐵時代,將升級為350公裡的「高鐵時代」;歷時3年建設的塔山南路全線竣工,橫貫萊山、芝罘、福山三區,為市民出行和跨區融合再度賦能。
時不我待
九大片區爭當城市躍遷「排頭兵」
11月8日
濰煙高鐵六標福山區西車家村大橋連續梁首個樁基順利開鑽。
11月17日
濰煙高鐵ZQSG-4項目部首樁在南王街道郭家溝特大橋24號墩開鑽,該段正式進入主體工程施工。
11月18日
濰煙高鐵平度段跨603省道連續梁控制性工程首樁開鑽,濰煙高鐵項目一標段主體工程正式開工。
11月23日
上午,濰煙高鐵橋梁控制性工程小院水庫大橋首根鑽孔樁順利開鑽,濰煙高鐵蓬萊段全線進入主體工程施工。
濰煙高鐵駛入鐵路提速「快車道」
從動車時代躍入高鐵時代,濰煙高鐵「夢想照進現實」,源自於超前規劃,超前準備。去年2月,經全力爭取,濰煙高鐵列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項目推進注入強大動力,4月4日,在省市共同努力下,終於爭取國家發改委將項目納入了「十四五」先期啟動實施的重大交通工程建設項目名單,同意可於「十三五」開工建設,為項目推進掃清了最大障礙。去年12月中旬,基本確定了全線建設方案。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沿海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濰煙高鐵全線總長237公裡,總投資442億元,共設9座車站。
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時速200公裡的城鐵到時速350公裡的高鐵,濰煙高鐵無疑為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增添新動力,為煙臺發展開闢新空間。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時,高鐵將暢通連接內外大通道,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加快匯聚,形成要素集聚窪地,高鐵產業經濟帶加快隆起,煙臺經濟也將因高鐵開行,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橫貫東西,塔山南路為三區融合再添「大動脈」
11月28日,伴隨港城首場降雪,塔山南路東段工程(鳳凰山隧道)、塔山南路與觀海路交叉口立交工程同時通車,建設周期歷時三年之久的塔山南路全線通車,西起福山區永達街,東至萊山區觀海路,市區通勤再添一條「大動脈」。
回顧塔山南路三年建設史,一個個重要攻關節點令人記憶猶新:機場路至通世南路段於2018年8月率先通車;外夾河橋至冰輪路段於2018年10月通車;荊子山隧道段於2019年10月提前2個月通車,設計實施的人車分離慢行系統在煙臺屬首次亮相;遠陵夼隧道於2019年12月提前6個月通車,其超大斷面作業施工跨度為煙臺市政隧道之最;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於2020年1月1日提前6個月通車,是我市城建史上首座轉體橋;平頂山隧道路段克服糜稜巖結構施工難題,今年7月提前1個月通車;鳳凰山隧道路段11月17日提前1個半月竣工驗收並具備通車條件。
而作為塔山南路的最後關鍵節點,在中心區主幹路破土施工的觀海路下沉立交,2個半月完成了輔路臨時路施工,4個月完成了主路施工,1個半月完成輔路修建及設施安裝,用8個月時間完成了合理計劃工期16個月的項目建設,提前實現當年設計、當年動工、當年通車。
身為煙臺市政道路建設史上最複雜的道路,塔山南路旨在解決中心城市帶狀布局結構東西向交通梗阻,分流兩條東西主幹道——紅旗路和港城大街車流量,提升居民出行條件和滿意度。自2017年9月正式開工至今,取得了一項項煙臺市政工程建設史上「零的突破」。全線貫通後,塔山南路與年底前通車的竹林南路二期實現交會,有效緩解市區東西方向交通擁堵,周邊出行條件得以全面提升,沿線近100平方公裡開發建設和城區融合,也將因出行暢通迎來破題。
破解瓶頸
老嵐水庫築起經濟發展「蓄水池」
繼上世紀50年代相繼建設門樓水庫、沐浴水庫、王屋水庫之後,60年後,煙臺再度啟動老嵐水庫建設,今年10月26日,老嵐水庫樞紐工程計劃正式開工建設。肩負以城市供水、防洪為主,兼顧灌溉和改善下遊生態環境等任務,建成後可有效提高市區防洪標準,將外夾河下遊河道的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以上。
作為資源性缺水濱海城市,煙臺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有487立方米,只相當於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5,市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700毫米,水資源成為制約煙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瓶頸。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市就開始論證建設老嵐水庫工程,1999年正式申報並得到國家批覆。工程於2019年2月擠進國家「十三五」調整規劃,2019年12月被水利部納入2020年全國重大水利建設項目清單,今年4月10日,老嵐水庫工程2.6萬畝土地預審經國家批覆,4月28日,省發改委老嵐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批覆,工程正式立項,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按照規劃,老嵐水庫控制流域面積624平方公裡,總庫容1.58億立方米,興利庫容8491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4530萬立方米,其中生活工業供水4133萬立方米,灌溉396萬立方米。批覆概算總投資83.2億元,2024年具備蓄水條件。建成後,可向市區供水11.5萬立方米/日,農業灌溉面積3萬畝;可將外夾河地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提高到40%左右。
作為我市多年以來搬遷安置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老嵐水庫移民試點安置房工程去年10月正式開工,截至目前,棲霞市、牟平區、福山區保障安置房均已封頂且通過主體驗收,計劃於2020年12月底前完工。試點安置房工程按照高標準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的要求,努力為庫區搬遷群眾打造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配套設施完備、生活環境舒適的幸福和諧新家園。
海上世界
海上世界項目展示中心僅用9個月即建成投入使用;芝罘灣廣場項目僅用7個月即實現13座建築封頂。
幸福新城
以「戰役級」規模開啟決戰之年的幸福新城,開工項目已達22個,完成投資近60億元。
牟平新城
年尾將至,牟平新城正搶抓最後施工「黃金期」快馬加鞭:5個安置社區加快推進;沁河家園一期、文化家園2個安置社區已主體完工。
八角灣
從保護性「留白」,到城市副中心,八角灣中央創新區6個在建項目,總投資達68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近20億元。
夾河新城
28平方公裡的夾河新城,同樣上演著「大手筆」,省內最大的養老機構樂天養老中心全面運營。
金山灣
承載著科創之夢的金山灣片區,與中信醫療集團達成PPP模式合作開發意向,一期總投資約60億元的PPP項目快速落實。
高鐵新區
以「高鐵速度」全面推進的高鐵新區,核心區三大主體項目建設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引領性重大規劃相繼完成。
空港新區
振翅翱翔,直衝雲霄的空港新區,開啟24小時「不打烊」的建設節奏,總投資1.1億元的東航煙臺基地,將為航空配餐、航前準備、飛機維修等提供保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