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貴州省,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又極為不便,有不少土匪隱匿在深山密林中為非作歹。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內,又有不少潰逃的蔣軍殘兵敗將,化身為匪嘯聚山林,對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在這些多如牛毛的土匪組織中,出現了不少女匪首。比如貴州省境內就有一位名叫程蓮珍的匪中女魁,她的一生跌宕起伏,頗具傳奇色彩。
她的故事也被改編成多部影視作品,如《女匪首》、《驚天動地》、《大西南剿匪記》等電視劇。
貴州第一美女緣何淪為土匪?
程蓮珍1921年出生於貴州惠水縣,本是布依族。
各類資料中均有記載,少女時代的程蓮珍出落得非常美,美到什麼程度?當地人送給她一個非常響亮的名號:「宜林山國第一美人」。
由於貴州冬無嚴寒、夏無盛暑,極為適宜樹木生長,因此被譽為「宜林山國」。由此可知,程蓮珍在人們眼中就是民國的貴州第一美女。
這麼美麗的女子為何淪為土匪?只能說是造化弄人、身不由己。
一個名叫陳正明的大地主看上了美少女程蓮珍,將她納為二房。沒想到陳正明因病早死,程蓮珍成了寡婦。
為了避免被陳氏族人謀奪家產,程蓮珍結識了一位名叫羅紹銓的蔣軍軍官做靠山,後來與其弟羅紹凡結了婚。
羅紹銓為了拉攏地方勢力,竟做了匪首曹紹華的二當家,共同抵抗解放軍,甚至把他的宅院讓給曹紹華當「司令部」。
曹紹華意外發現二當家的弟媳程蓮珍是個女中豪傑,能騎馬、會打槍,還有一副好口才,便把這位「難得的人才」任命為團長。
兩度脫逃被傳得神乎其神
1950年3月,曹紹華率3000餘匪徒,妄圖奪取已解放的惠水縣城。結果可想而知,這幫烏合之眾被解放軍第十七軍補訓師第四團打得狼狽潰散。
此戰開打之前,曹紹華讓程蓮珍帶領她的布依族團擔任增援部隊。他沒想到的是,程蓮珍料定其必敗,藉故拖延了一段時間才出發。
結果她率部趕到城外時,曹軍已潰敗,她這個團便順理成章地不戰而退了。
這段經歷被程蓮珍的「粉絲們」添油加醋,就把她美化成為足智多謀的「女諸葛」。
1951年,解放軍貴陽軍分區將曹紹華匪部一舉全殲,已取代曹的羅紹銓被擊斃,其弟羅紹凡當了俘虜,偏偏被程蓮珍僥倖逃脫。
她又糾集一批匪徒,自己當了老大,繼續匿跡深山之中。
程蓮珍的再次逍遙法外,又被匪徒們大肆吹噓,甚至神化到「刀槍不入」的地步。
最高首長親自批示:不能一擒就殺!
程蓮珍雖然兩度脫逃(民間傳說中則遠遠不止兩次),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她最終還在1953年2月25日落入法網。
耐人尋味的是,程蓮珍被捕後卻引發了一場關於她到底該不該殺的大討論。
當時各地都有明確規定,只要是中隊長以上級別的土匪頭目,如果負隅頑抗後被抓,一律予以槍決。區長級別的幹部就能審批這樣的處決令。
而程蓮珍的級別已經遠遠高於中隊長,按規定槍決她是合理合法的。
然而此時還有另一種聲音:程蓮珍是少數民族,又是婦女,她加入土匪組織有客觀原因,而且極少對當地人民造成危害。
如果留下程蓮珍的性命,讓她利用自己在匪眾中的威望,去做各路在逃土匪的勸降工作,反而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
當地軍政部隊對這個問題非常慎重,一層層向上級匯報。後來這件事引起最高首長的重視,他親自做出批示——特赦程蓮珍,並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說明了特赦的理由:對程蓮珍這樣的女匪首,不應一擒就殺。
惠水縣有關部門遵照這一指示,將已入獄5個多月的程蓮珍當眾釋放,還在生活上對其他給予關心照顧。
以實際行動回報不殺之恩
原以為必死無疑的程蓮珍萬萬沒想到自己能得到寬大處理,她感激涕零,下定決心痛改前非,用實際行動來報答國家和人民的不殺之恩。
程蓮珍了解到有不少小股土匪四處流竄、危害人民後,主動向有關部門申請參加惠水縣的清匪反霸工作。
為此她不辭勞苦,奔走於崇山峻岭、密林深洞之中,四處尋找那些逃匿在外的匪眾,並找他們的親屬去做思想工作,宣講相關政策。
通過程蓮珍的努力,不少土匪陸續向當地機關投案自首。
還有幾名血債纍纍的匪首經多次勸說仍拒不投降,程蓮珍便帶著解放軍部隊進入他們的巢穴所在地,將這些惡徒予以正法。
惠水縣的剿匪工作卓有成效,使得周邊的紫雲、長順等縣殘匪大為震動,紛紛出來自首。
1957年冬,惠水縣有關部門給程蓮珍安排工作,她成為一名工人。
從1960年到1964年,程蓮珍光榮地連續當選為該縣政(協委)員,積極參政議政。
1998年10月,程蓮珍因病逝世,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