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段時間,成龍做客《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竇文濤問他:「如果你和陳小龍的年齡差不多,那你們兩個誰會打贏呢?」成龍的表情非常大度,緩緩地答道:「他贏吧。」而成龍的理由則是:「我比李小龍的塊頭比較大,比他高,而李小龍的肌肉比較多,我的肌肉也不賴,他是單骨,我是雙骨,李小龍被過度的神話了,他曾創立了截拳道,那我也可以做一個龍拳道,但是我並不會去做。」
僅從這一段對話裡,我們便可以了解到,成龍對武術搏擊一竅不通。一個人如果僅憑藉身高、肌肉,所謂的單骨、雙骨,就能夠決定一場格鬥的勝負,人們為什麼要去練拳,直接去練習自己的肌肉,直接去增強自己的塊頭不就可以了?一個高深的武者,打一個比自己大的塊頭,簡直是易如反掌。
在進入NBA之前,賈巴爾曾和李小龍學過截拳道,對李小龍也有一定的了解,他曾回憶過:「李小龍先讓我站在了沙包的後面,讓他的妻子去踢沙包,結果直接把我踹飛了。」賈巴爾身高兩米之多,而他的妻子只有55公斤左右,可見格鬥的力量,技巧,速度,等綜合的運用,可以讓小個子擁有驚人的爆發力。
李小龍不僅是武術大師,也是哲學大師,所謂哲學,是研究規律的根本。自大學開始,李小龍開始研習各派武術的長處,並開設武館,在不斷的實踐與切磋中,找到最有價值的規律和技巧。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終於擺脫了傳統武術的束縛,創造了集所有武術長處的搏鬥術。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權威武術雜誌《黑帶》,一直關注李小龍的無套路、全接觸的實戰訓練,並針對此事作出了專題報導,1972年,李小龍被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和其他6位享受世界宗師高手的榮耀。當我們回顧李小龍的電影,會發現他的文戲用力過猛,演技多少有點浮誇。
在轉戰武打場面時,李小龍就像換了一個人,進入到了另一種狀態,這是一位熱衷於實戰的武術家。在《精武門》中對戰俄國的高手,在《死亡遊戲》中對戰巨人賈巴爾,創造出了地面格鬥技巧,在以往的武打電影中也從未出現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讓李小龍被稱為現代綜合格鬥的先驅者。
李小龍自離開後,成龍被稱作李小龍的接班人,由於是戲班出身,因此不可能複製李小龍的打鬥,只能選擇其他的捷徑,而精巧詼諧的幽默,跳躍翻滾式的跑酷,逐漸讓成龍走紅。李小龍的打鬥直接有效,而成龍的動作則追求凌厲,李小龍全部都是近身的格鬥,很少出現花哨的動作。
相反,成龍的武打突出喜劇效果,不斷挑戰人體的運動極限,這也是功夫演員和真正武者的區別。早在1999年,成龍推出紀錄片《成龍的特技》,該片由成龍親自上身,並解析了如何利用特效,來配合靈活的身手,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和參考意義,這也就是他口中的龍拳道。
成龍出演的電影有上百部,而堪稱經典的就有三四十部,但李小龍主演的電影只有四部,在電影方面的成就,成龍已經超越李小龍,但在武術方面,成龍永遠無法超越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