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南沙群島就以風景秀美著稱,其海洋性熱帶雨林氣候造就了獨特的風景,吸引了大批遊客旅遊參觀,尤其是我國啟動「吹沙填海」工程後,南海群島的環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
如今,「吹沙填海」工程還是一個進行時,要知道,南沙群島每一處填海造就的土地都寸金寸土,可在永暑島中,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
去過的遊客可能都會發現,在永暑島的一個地區,矗立著一棟「爛尾樓」,這棟「爛尾樓」時至今日也未被拆除,這是為何?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永暑島。
永暑島是永暑礁西南礁盤上的人工島,早在2015年4月,我國就初步完成了對此地吹沙填海的作業。據悉,永暑島的永久陸地面積已達到2.8平方公裡,單提起這個數據,可能並不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感觸,但要知道,旅遊勝地馬爾地夫的永久陸地面積才只有1.5平方公裡,而永暑島則是馬爾地夫的兩倍。
不止如此,永暑礁地區的礦產資源和魚類資源也極為豐富,光是從此地探尋到的已知礦產資源就達到了十餘種;而此地分布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世界性魚種就高達364種,佔魚類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八,可見永暑礁的資源是多麼豐富。
隨著吹沙填海工程的不斷完善,永暑島以前惡劣的環境早已不復存在。2020年4月,國務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設立南沙區,而南沙區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就是永暑礁。
如今,永暑島上的各種設施已經逐漸完善,永暑島機場、永暑醫院等各種建築物林立。不止如此,永暑島將會是中國在南沙地區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需要遠距離型大型運輸機。
值得一提的是,永暑礁的島陸面積僅次於美濟礁和渚碧礁,成為了南沙群島的第三大島嶼。
由此可見,我國在永暑島的吹沙填海作業上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也可以理解為何會說永暑島寸金寸土。可在永暑島的西南角處卻有一個缺口,這裡就是「爛尾樓」的所在地。
這個「爛尾樓」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爛尾樓,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永暑島剛剛開始建造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永暑島還是永暑礁,只是南海群島中一片突出的礁石。
當年,我軍官兵駐守在此地,條件極為艱苦,由於陸地面積有限,只能在狹窄的礁石處建立一個高腳屋。後來,為了駐守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國開始建造碉堡軍事工程,但奈何永暑礁的陸地面積實在太小了,就算碉堡建造好了,駐守官兵的活動範圍依舊十分狹窄,補給工作也相當困難。
但我軍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堅守了下去,並看著永暑礁一點點變成了永暑島。而這棟「爛尾樓」,正是當年我國駐守官兵所在的軍事碉堡。
因此,儘管現在的永暑島寸金寸土,可駐島人員沒有忘本,他們保留了這個擁有歷史滄桑感的文物。後來,經過三沙市的批准,「爛尾樓」正式成為了重點文物並被保存了下來。
如今,永暑礁碉堡,也就是「爛尾樓」已經成為了當地一處獨特的風景。想去永暑島的遊客不妨去看一看這個被重點保護下來的文物,感受一下老一輩駐守官兵是如何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守衛著我國永暑礁的。
這棟「爛尾樓」見證了我國吹沙填海工程的發展和完善,同時,永暑島的成功建造,也象徵著我國在捍衛海洋主權上的歷史性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