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簡介
一、彪馬簡介
PUMA(彪馬)是德國運動品牌,提出全新品牌口號Forever Faster,設計提供專業運動裝備,產品涉及跑步、 足球 、 高爾夫 乃至賽車領域。PUMA集團擁有的品牌PUMA,Cobra高爾夫和Tretorn。2004年,彪馬公司宣布,通過與 寶馬 Mini的跨界合作,彪馬成為了2004年F1奪標呼聲最高的寶馬-威廉士車隊的服飾供應商。
二、AIR JORDAN(AJ)
AIR JORDAN系列球鞋在銷量與市場需求方面遙遙領先於其它產品,每年為整個運動鞋行業樹立起一個又一個更高的設計、創新與功能標杆。系列產品的核心在於,運動員與技術的完美結合 –籃球史上最耀眼的巨星麥可·喬丹,以及伴隨巨星經歷輝煌事業的籃球鞋,突顯出他對功能、創新與成就的不懈追求。
三、NIKE
NIKE公司生產的體育用品包羅萬象,例如服裝,鞋 類, 運動器材 等。NIKE是全球著名的 體育運動 品牌, 英文 原意指 希臘 勝利女神。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 2018世界品牌500強 》揭曉,NIKE排名第8位。
四、阿迪
adidas(阿迪達斯)創辦於1949年,是 德國 運動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AG成員公司。以其創辦人阿道夫·阿迪·達斯勒(Adolf Adi Dassler)命名,1920年在 黑措根奧拉赫 開始生產鞋類產品。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 》揭曉,adidas排名第49位。
有很多網友在評論:
學生就不能穿Nike Adidas和PUMA了嗎?這些個牌子的鞋子難道有多貴麼??
一線城市大部分學生穿這些 為什麼不可能 簡而言之就是別人有錢 別人樂意 關你x事!
puma運動巨頭誕生,欲將取代耐克、阿迪?再次衝進全球前三
彪馬這個品牌是阿迪達斯創始人的弟弟成立的,在上世紀70年代也曾風靡世界,但是進入九十年代後開始沒落,而最近這幾年又開始強勢崛起,展現了非常頑強的生命力。
彪馬業績強勢增長
根據彪馬2018年的業績報告,去年一共創造了46.48億歐元的銷售額,換算成人民幣大約360億,成為了又一個新高,這46億銷售收入中佔比最大的還是鞋類產品,貢獻了20億歐元之多,如今的彪馬已經成為了運動品牌中的一匹黑馬,旗下的服裝、鞋履業務的業績都有強勁的增長,而在亞洲與太平洋地區,彪馬去年的銷售收入就同比提升了28.8%,在第四季度的增長率更是達到了38.5%,發展勢頭如此之猛,挑戰阿迪達斯指日可待。
從最初的的一個德國小鞋廠,到成為風靡世界的運動品牌,然後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沒落,而又在最近這幾年強勢崛起,彪馬所表現的頑強生命力讓所有人感到佩服,曾經的彪馬有一句話非常流行的口號:「沒有不可能」,而這句話可能要在它自己身上應驗了,你認為彪馬能夠超越耐克和阿迪達斯同級別的競爭對手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科技的發展和財富的變革,我將與你同在!
你們怎麼看待現在學生都是腳踏AJ,耐克阿迪或者彪馬呢?
@網友唯鋒說道:
幸運的是,中國的消費水平已經飛速提高了,NIke大中華區佔全球生意規模的比例已經從當年的20%到了現在的45%,和北美平分天下的感覺。
不幸的是,中國的消費還是趨向於「社會價值」。說的粗俗點,穿什麼會讓我更有面兒。穿什麼能讓人羨慕。所以希望這一代(或者幾代)小朋友們能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意識到:其實我們要做的不是追逐他人的風潮,而是創造自己的風潮。這麼說吧,球鞋歷史庫存豐富如耐克,在推出完:KB+LBJ+KD一代籃球鞋;Penny + AF1;Dunk + AJ;之後,其歷史中的鞋款已經為數不多。LDV,Waffle,Marathon,Cortez.......
所以炒冷飯對於Nike這樣一個年輕的品牌已經越來越困難,Nike必須挖掘新的」增長點「來刺激大中華區市場的消費。
比如兵馬俑,比如百家衣,都是Nike團隊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挖掘。作為國人,我是真的希望喜歡鞋子的小朋友們更多地參與到這樣有意義的事情中來。
學好歷史,學好文化,發掘自己的興趣與愛好,然後告訴全世界:看看我們星輝燦爛又綿長的文化!!!!什麼?你們不懂中文?
沒事!我國為了全球人民享受到中國燦爛的文化,已經提前在基礎教育階段普及了英語,俄語,韓語等外語教育,日本的影音作品也提高了日語的普及率。
大家不要搶啊~~人人有份~~~~
@網友豆豆:
針對一些評論更新一下:確實現在和我們小時候沒法比,大家物質條件都好了,眼界開闊了,不能用以前的標準來衡量現在。我的回答主要想表達是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念需要從小給他培養。這件事我對侄兒子最大的感嘆在於他在母親沒有滿足他的願望後居然去爺爺奶奶面前告黑狀,這種歪曲事實的做法是萬萬不能容忍的,必須立刻糾正。其實我侄兒子也是個很懂事的小孩子,嫂子教育的很好,我平時也挺寵他的,我們是雲南小城市,嫂子是醫生,收入不錯,哥哥體制內幹了幾年後辭職做生意多年,也算有個小礦那種,家裡條件確實還不錯,要買一雙普通的AJ也不難,但是跟知乎上的高收入人群也是沒法比的,所以說家裡窮買不起的我覺得還沒到那個份上。評論不一一回復,因為我說話比較直到,也不想在這個虛擬網絡得罪誰,請多包涵。很多朋友提出的建議和想法我也給嫂子看過了,感謝大家。
以下是原答案:
我侄兒子,9歲,名小學,要買AJ,點名只要AJ,嫂子不想慣著他,沒同意。小朋友那個委屈啊,還跑到爺爺奶奶面前告黑狀。嫂子氣哭了,不是買不起,而是不想讓小孩子養成這種要什麼就必須有什麼,和同學互相攀比的作風。嫂子苦口婆心的教育不起作用,最後拉下臉來真生氣了,小子慫了,開始端茶倒水承認錯誤了。希望他是真的知道為什麼不給他買,而不是迫於母親大人的壓力為了認錯而認錯。
想當年,我讀初中才得買一雙李寧,高興了多長時間,幾年都捨不得丟那雙鞋子。考起重點高中我媽買了雙匡威給我,我激動了半天。細細回想,阿迪耐克彪馬是工作後自己買的,花父母的錢還真沒有買過。AJ,我不懂,聽說很貴,我也捨不得。
@網友胖貓9988:
原本只是隨手一答,沒想到會刺到這麼多人,對不起咯~
不過我不改答案,還是原有觀點:孩子同學能買的東西,如果你做不到淡定地給他,你沒有資格指責孩子。
(1)培訓班老師要禮物
看問題請看重點。凡是敘述到家長行為的,沒有添油加醋,說的只是事實,我只是想告訴你很多家長比你想像的有錢。另外400塊杯子的後續:我送了那個孩子一套牛津閱讀樹1-3階,從此再也不接受任何除了小零食之外的孩子的禮物,一小包的奧利奧我都只拿一個表示感謝。
(2)歧視窮(劃掉,經濟條件略拮据)的家長
說實話,家長跟我說那些話的時候我挺心疼的。
第一個沒錢續費的家長,我大熱天專門跑公司找負責的老師給我保留名額(因為公司規定沒有交費就會從預留名單刪除,老師申請需要部分負責人和開班負責人審批),被拒絕,後來班級名額滿了孩子沒得上,還是我各種發郵件申請給班級加人,給校長、部分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各種申請,我圖啥?
第二個因為iPad捨不得買課的家長,我扒拉了好久鹹魚,還幫忙問了很多之前類似的家長有沒有好的二手app,另外還在朋友圈幫忙問有沒有轉手。
(3)家長有錢,我就覺得自己和他們一樣的
不知道怎麼看出來的,沒什麼好解釋的。
(4)一段我小時候的經歷
小時候我家超窮,國企改革後倒閉下崗的那種窮。我媽給人洗過衣服,大冬天手泡在水裡那種;小時候奶粉錢靠借的;校服穿四季,一年就過年換一身衣服;學校讓募捐,我媽給了我五角錢,還被老師諷刺沒愛心,這件事記到現在(所以我怎麼可能會去歧視那些窮家長)。
但是!!我媽就是我來回答的原因!
小時候高樂高卷卷心很火,一個月零花錢只有一塊錢的我,一顆卷卷心好像是3塊錢。原諒我當時班裡很多同學也會覺得那個貴,拿卷卷心上學簡直是羨煞旁人。
當時我想吃,我媽告訴我,媽媽沒有錢,但是你要相信媽媽已經給了你媽媽能給你的最好的。如果你想經常吃到卷卷心,那你就好好努力學習,長大了就會有很多很多錢買卷卷心。以後媽媽也努力工作,你也好好學習,我們一起努力好不好?後來每次我考試拿年級前幾名,我媽都會說,兒砸你離每天吃卷卷心又近了一步!
所以我的小時候是靠卷卷心撐下來的。現在我和我媽開玩笑形容一個東西貴,還會說,我天那要多少個卷卷心!
衣服也是,美特斯邦威火起來那會兒,我只有穿校服這一個選項。
所以我覺得我能有現在的生活,全是我媽一手carry起來的。她沒有說我和別人攀比這些吃的,也沒有說我和別人攀比穿,很坦白地告訴我她沒有錢,但是不卑不亢,並且告訴我,她會繼續努力,我也要繼續努力,我們會一起變好,直到有一天我能吃上卷卷心。
是不是很煽情?但是不好意思,我匿名是為了說下面這句話:
這個提問是孩子要AJ正常不正常。以上全他媽是廢話,和這個問題沒有毛線關係。我還是那句話,孩子要,很正常,自己無能就別怪孩子攀比。
某培訓班小學二年級小老師,見了很多孩子了,覺得可以稍微說一下。
歸結起來,不要把你的無能怪到孩子的虛榮心頭上。
站在你的立場,你覺得這個很貴,不要攀比,不要虛榮,可你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同學穿這些,是因為人家家裡有錢,這些對他們來說,就和你買個雞蛋那樣簡單。
你會怪孩子想買一件20塊錢的短袖就是虛榮嗎?
事實就這麼殘忍,你覺得自己孩子在攀比的東西,對於別的孩子來說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我見過的一種家長:
他們很喜歡送水杯。我一個家長送過我一個保溫杯,年少不經事的我以為沒多少錢,發現保溫效果很好以後,想給我媽買一個,淘寶一搜,膳魔師星座朱一龍同款,單價395。而這些來自一個已經不跟著我學習的孩子,送給我這個純粹是孩子喜歡我,專門跑來送我。
另外,認識這個星座系列之後,我發現我班裡一半的孩子是這個杯子。
後來我一個同事收到一個星爸爸保溫杯,超小超可愛,也是400軟妹幣左右。
阿迪耐克一大堆,天天換衣服不重樣。
橡皮現在都是電動的了。演草本也是電子的。
人手一個iPad,因為上課要用。
一放假,家長的朋友圈一個個都跑國外玩去了。
還有更厲害一點的,孩子日常打卡高爾夫球場;冰球教練是老外,英文教學;一節課180軟妹幣,不care孩子掌握知識沒有,上課不聽沒關係就是來玩玩;一個12個人的班,3個加拿大籍,2個澳洲籍。
但是我也見過另外的家長。
曾經有一個家長,暑假開課前續費,特別不好意思的微信找我,說老師最近有點緊張,您能不能給我保留名額,我開課前一定繳上。
也有家長因為課上要求iPad,猶猶豫豫不捨得買最後只好放棄了。
這兩種家長都在同一個班裡。並且你會看到第一種家長還是大多數。
如果你是家長,真正了解之後,你哪來的勇氣說孩子虛榮心強?你憑什麼說他愛攀比?在他的班裡,他想要的是別的孩子隨手能拿到的!
所以不要指責孩子,你要坦白的告訴他情況,告訴他,爸爸買不起這個,但是你可以好好學習,比別人都厲害,這樣你長大了就可以自己買了。
然而大部分家長沒這個勇氣。
所以你只能怪孩子:你怎麼這麼虛榮!
@網友旺旺:
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了解一下:
現在的一二線城市孩子溫飽基本不成問題了,零花錢也比較充裕了,穩定和諧和富強的國家使得他們也沒有那麼多可以擔心的個人安危問題,那麼他們開始考慮第三層次和第四層次的需求:
社交需求:
穿AJ耐克阿迪PUMA是社交的門檻。
針對這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