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相信很多人都曾看過,也都深深被裡面所講述的各種中華美食吸引,恨不得把它們都吃上一遍。因為舌尖的緣故,原本很多只是在當地有名的特色美食得到廣泛的關注而開始名聲大噪,這本來是件很美好的事情,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它並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舌尖的初衷也是如此,為了推廣中華的傳統美食。但就有一個無法避免的現象發生,那就是一種東西它出名之後,那些逐利的商人就會坐地起價,抬高它的價格,以此來牟利,卻不想讓原本樸實的美食變味了。
甑糕
曾被舌尖記錄過的西安傳統小吃甑糕就是其中的一種,甑糕是西安以及關中地區的傳統風味小吃,是以江米或糯米、紅棗或蜜棗、紅豆等混合在一起後放在鐵甑上蒸熟而成。其色澤紅亮、香味撲鼻、軟糯細膩、綿軟粘牙、香甜可口、味道醇厚、老少鹹宜,吃了還有一定的滋補作用,西安當地是一種很常見的小吃,人們常常把它當做早餐來食用。
因為甑糕的食材相對都比較普通,所以它的價格也是挺接地氣的,正常的一份都是3~5元左右,不過因為在舌尖播出後,它的名聲大噪,受關注程度大升,許多人都慕名而去品嘗它,許多商家見甑糕變成熱銷產品,所以就跟風也學著製作,並且還抬高了價格,一份貴的甚至賣到了15元左右,這就讓慕名而去的人有點不太能接受了。
本來如此低價的小吃,長久以來都是很平民化的存在,結果卻因為出名而身價提高了,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又不會因為價格高了就會變得更加好吃,反而會給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雖然對於一些遊客來說,十幾塊錢也還是可以接受的價格,但如果是被當「水魚」宰,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特別是一些後來跟風賣甑糕的人,他們靠著自學或者偷學來的技法去做甑糕,跟原來的甑糕在味道上和外觀上都有一點差別,卻還賣得比原來的貴,這就給人的體驗更加不好了。所以隨著一陣熱度過去以後,被抬高價格的甑糕在慕名而去的人心中就變得可有可無了。不過也還是有一些商家會推陳出新,研發一些新的甑糕吃法,想要以此作為賣點來吸引顧客,就像甑糕甜筒這樣的新品,就還算是挺受歡迎的。
傳統小吃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地方文化歷史的體現,是彰顯當地特色的一種最直接的方法,如果因為商人逐利而變了味道,這對於傳統小吃來說是很傷的一件事。不僅是甑糕,還有很多地方的傳統美食都因為如今的網絡、電視傳播而越來越被更多的人認識和關注,若是能保持本心,給人以最真實的體驗,那麼這些美食自然會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反之,就會猶如過山車一般,先是默默無聞,然後備受關注,最後又是回到無人問津的尷尬處境。
你們覺得各地的傳統小吃在如今這個社會,要以怎樣的方式去傳播才更有意義和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