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殷商鑄銅遺址
安陽辛店鑄銅遺址該遺址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晚商鑄銅遺址,為研究商代「生產、居住、喪葬」合一的社會形態提供了有力證據,豐富了「大殷墟」的文化內涵。辛店遺址發現於2016年4月,位於安陽縣辛店村西南處,面積約1平方公裡,規模大於目前已發現的任何一處晚商鑄銅遺址。
這一遺址以鑄造青銅禮器為主,但銅泡、車馬器類陶範的發現,說明它同時還兼鑄車馬器,這在殷墟其他鑄銅遺址中很少見。他介紹說,該遺址面積大、內涵豐富,陶模、陶範、製作工具、熔爐、澄泥池、操作間等鑄銅遺址的各種要素都有發現。
顯然,殷商的鑄銅遺址堪稱中國最古老的工業遺址,如果合理展示,可以作為獨特的研學遊基地。
之前發現的商代大型鑄銅遺址,規模多在10萬平方米左右,辛店遺址約是它們的十倍。辛店遺址對研究商代鑄銅工藝意義重大。殷墟內各處鑄銅遺址保存並不完整,給後世研究帶來困難。辛店遺址因埋藏較深、後期人類活動較少等原因,保持了熔銅、澆鑄等環節,為研究商代鑄銅提供了新資料。
二 安陽水冶鎮冶鐵老祖高隆之
安陽縣水冶鎮的名氣很大,自古就有金彭城(陶瓷)銀水冶(冶煉)的傳說,目前,水冶鎮也鋼鐵冶煉位居河南百強鎮第一名。公元552年,北魏尚書僕射高隆之在水冶建爐煉鐵,製造兵器和農具,後來引北側河水帶動風車鼓爐,冶鐵造器。故改名"水冶「。但是,當年的冶鐵遺址已經找不到了,這不是工業遺址,是對工業的歷史紀念。即便如此,高隆之雕像作為對工業的懷古或研學,依然具有價值。
三 安陽滑縣道口燒雞專賣店舊址
道口燒雞是安陽的一個傳統的巨大的產業,道口古鎮大集街的街口,有一家義興張的燒雞老鋪,裡面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道口燒雞博物館。道口張家開燒雞店的歷史始於清朝順治年間,但因不得法,生意一般。傳說一直到乾隆年間,宮廷御廚劉義感念當年張家老掌柜的恩情,將宮廷燒雞秘方傳給老掌柜的兒子張炳。張炳的燒雞生意越做越興隆,張炳就取了劉義的「義」和他們的張姓,把店鋪取名「義興張」。往後兩百來年我們說的道口燒雞其實大多數時候就是「義興張」的燒雞
直到義興張第六代傳人張和禮在20世紀50年代大公無私公開了祖傳的燒雞秘方。從此以後義興張沒有了秘密,義興張也就成了全道口乃至全國的義興張。道口燒雞得到了更大規模的發展和傳播。所以也就不奇怪為什麼道口大街小巷有那麼多賣燒雞的了,他們可都是義興張公開秘方的受益者。這裡並沒有道口燒雞作坊的遺址,但是這個古代遺傳下來的店,見證了道口燒雞工業的歷史和現實的輝煌。
四 安陽滑縣道口古鎮古糧倉
道口古街是如今現存的完整古街之一,道口順河古街位於該縣西北角衛運河畔的道口古鎮,是一處規模較大、保存相對完好的古民居建築群落,也是一處地地道道的明清北方民居建築博物館。現存的臨街古商鋪和古民居共1000多間,其中一處獨特的景觀是兩座古糧倉,借著發展道口大運河旅遊的東方,這兩個古糧倉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在河堤上可以望見兩座古建築,上部呈尖錐形,這就是滑縣古糧倉。確切的說,這不算是工業遺址,是農業遺址,不應該歸入本文。但是工農業都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來不能分開,因此就一起講了。滑縣古糧倉就在衛河邊上,而衛河大運河已經申報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古糧倉成為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的一部分。
五 廣益紗廠董事會舊址
廣益紗廠董事會舊址,也就是今天安陽的豫北棉紡紗廠。據《續安陽縣誌》卷七實業志記載,廣益紗廠在1901年籌建,清政府吏部尚書孫家鼐委派許仙洲與廣東巡撫馬丕瑤長子馬吉森等集資150萬銀元,在城北二裡許洹河北岸建廠。1904年開機生產。時有紗錠25000枚,工人2000餘人。
對比其他所謂的工業遺址,目前,這是安陽發現的名副其實的「工業遺址」。
廣益紗廠舊址雖然處於持續的衰敗破損中,但基本建築物保存完整,風格尚未完全破壞。這處工業史舊址,標誌著安陽民族工業的崛起。這裡是安陽唯一的民國時期「工業遺址」,如果作為安陽工業史研學遊教育基地,比安鋼的價值要高得多。最讓人驚嘆的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紗廠的廠房居然是民國風格的,廠房,都像一件藝術品,非常具有觀賞價值。北關區本來就沒有什麼文物,而這一文物群在省內外都是非常有稀有的。本文之所以整理安陽的工業遺址,正是因為廣益紗廠董事會舊址。
六 安陽縣泉門兵工廠舊址
這裡是安陽縣磊口鄉泉門村西溝海螺寺,寺院前依然有泉水出露,形成小溪。這個所謂的兵工廠原來是一座廟宇,臨時作為兵工廠的。這個兵工廠就在老爺山西側龍頭香山腳下,兵工廠廢棄後,又變成了廟宇。1941年3月-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八路軍一二九師五十二團,在這裡設立密碼設廠。目前,廟宇內的兩座房子房頂已經部分坍塌,但仍然有維修基礎,可以作為工業遺址和紅色教育基地。
根據129師52團團長曾東山、政委何高明和主任徐錢回憶,1942年3月,日軍向太行山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該團決定在這裡修建兵工廠。請來了150餘名技術人員,開始修理和製造武器。大量的槍枝、地雷、手榴彈和磁雷等在這裡投產,製造車間晝夜不停的生產,為52團戰士取得戰鬥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證,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七 安鋼3A級工業旅遊風景區
2019年12月29日,隨著成功掛牌「國家3A級旅遊景區」,安鋼成為河南省首家獲此殊榮的鋼鐵企業,跨入了綠色發展新篇章。安鋼集團,成了「公園式、森林式」園林化工廠,打造了我市首家國家3A級工業旅遊景區。安鋼集團的這一項目將彌補我市旅遊產業中的空白,為我市旅遊大發展錦上添花。
安鋼園林化工廠意義重大,是安鋼堅持標本兼治,開創安鋼、城市、殷墟共生共融發展共贏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投資額度大、社會關注度高,在省市各級部門大力支持下,在安鋼幹部職工共同努力下,今天取得了3A級景區授牌,成績來之不易
八 安陽滑縣西紙廠
這家位於大運河畔的造紙廠,俗稱西紙廠,建於20世紀60年代,曾撐起該縣經濟收入的半壁江山,輝煌一時。然而,嚴重的汙染也讓它成為大運河的排汙大戶。20世紀80年代,西紙廠被關停以後,便以工業廢墟的面貌被荒棄了。沉默不語的煙囪、青藤纏繞的廠房,似一隻倒下的巨獸,安靜地窺望著大運河由開始申遺到申遺成功帶來的顯著變化。但今天,工業遺存撬動了「懷舊經濟」。
「2018年,縣裡投資1.2億元打造西紙廠工業遺存保護利用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並投入運營。」滑縣運河遺產管理處主任王紅波自豪地向我們介紹,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東風,廢棄二三十年的西紙廠已鳳凰涅槃,迎來新生——集餐飲、會務、旅遊、文創為一體的河南五鳳園旅遊美食文化園區落戶這裡,昔日破敗的廠房成了群眾舉辦婚禮與活動的時尚去處,正逐漸變身為活力「夢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