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甄嬛傳》看電視劇對女性符號的塑造

2020-12-18 挖史人

2000 年以來,古裝歷史題材電視劇呈現如火如荼的發展之勢,尤其是以女性題材為主的後宮情感作品迅速吸引了大批受眾的注意力,2011 年冬,改編自流瀲紫所著同名小說的電視劇《甄嬛傳》在北京電視臺首播,它以甄嬛在後宮的地位沉浮為主線索,全方面展示了雍正在位時期後宮嬪妃百態,該片視角獨特,上映後很快引發新一輪熒幕收視熱潮,並帶動了小說的二輪銷售高峰。2012 年,各大衛視再次輪番播放,一時造成甄嬛獨霸電視的景象。從熱播到熱捧,從觀看到認同,《甄嬛傳》的流行不僅體現了小說原著內容的吸引力,也體現出電視製作與傳播的成功。《甄嬛傳》以全新的視角建構了一整套完整的清代後宮女性符號系統。從衣食住行到禮節規範、從對傳統女性價值觀的維護到對「願得一心人」的美好追求,它宏大而完整,循序鋪陳展開,還原了清代的後宮全貌。

從符號學角度研究電視作品,首先需要釐清幾個基本概念。所謂「符號」,在結構主義學派看來包括了諸如圖像、手勢、樂曲等各種物體,甚至也包括它們所組成的儀式、習俗和公共娛樂。電視劇作為一種視覺實體,亦是一種具有意義並可以被複製成語言信息的符號。對於「符號」一詞的界定,從早期的《福音書》到現代詞彙表中的解釋都各有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從來都不是一種單純的意義,而是兩種關聯物體之間的聯繫。即「符號」通過某種形式連接特定意義,不管這種聯繫是直接類比還是含蓄表徵。同樣,就電視劇「符號」而言,它的形式是電視劇的表達平面,通過演員的服飾、神態、相貌、舞臺場景以及更為直接的臺詞來表達符號意義;觀眾觀看後在電視符號表達層面上產生意義,完成對符號內容的解讀,實現從形式到意義的轉換。因此對電視劇符號的研究也像任何一種符號一樣,應包含每層意義上形式與內容兩方面的研究。

人們往往相信自己的眼睛,說「我見即我得」,電視劇帶給我們的劇情刺激具有現實性,又非電視熒幕實體事物的意義被稱為「符號的所指」,它讓觀眾通

過電視劇的表演形式獲得意義,可以反覆播出、反覆表達而意義不變。同時,符號的形式和內容是缺一不可,沒有傳播介質就無法實現從電視劇圖像、聲音到意義的轉換,符號的能指就是轉換的介體,如果說所指具有實質性,那麼能指則具有物質性,它們共同組成不同意義層面上的表意單位,最終形成了整個電視劇符號系統的宏觀結構。

符號的所指給人們啟發與收穫,卻悄悄隱去了電視劇意義的秘密,緘默而看似客觀的讓所指實質成為受眾腦海中理所應當的劇情意義。事實上,任何一種人為創造的文化符號不可能是絕對客觀公正的,它會攜帶創作者的意圖在傳播中實現自己所指的最大效果,達成創作者的某種目的。在結構主義符號學看來,符號意義往往是建立在約定俗成的社會集體性基礎上的,意識形態本身就是一種社會集體意識和價值認可,是一種「意指形式」,因此,用符號學解析文化現象所指,分析所指中隱含的意識形態,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搭檔。在本篇論文中,筆者也運用了結構主義符號學的意指方式解析《甄嬛傳》電視劇內容,從看得見的符號入手,找出作為電視劇的視覺符號編碼方式,卸下一花一木上承載的後宮神話意義。

據製作人敦淇介紹,《甄嬛傳》在硬體投入方面下足了功夫,其裝飾之精美是其他後宮劇所難以企及的。他在博客中透露,劇組青睞的造型設計陳敏曾經是08 年奧運會化妝造型師,創作過《水滸傳》《新西遊記》《辛亥革命》等作品,在了解《後宮甄嬛傳》在古裝戲領域的企圖心後,陳敏按導演的想法開出了 A、B、C 三套設計預算,而劇組選擇了最貴的 A 方案,並附加了更為苛刻的要求,就是要「真東西」。真東西,即還原後宮的有效物質手段,盡最大可能還原劇情背景環境的編碼方式能更真切的把觀眾帶回清宮中。敏正工作室十幾個人加班加點,穿珠子、敲護甲、做旗頭,點翠工藝製作的首飾用的羽毛都是專門訂購的上品。據了解,《甄嬛傳》9 月開機時已有 220 多款飾品,到關機時已追加到 350多款。

除精緻華美的宮廷服飾外,從眉、眼、唇彩這類細節上也能把個人魅力、正反人物性格的意識形態代碼加以濃縮,為人物角色加密成電視符碼。孫儷飾演的甄嬛一角,剛入宮時在一次遊戲中得了一支「海棠解語籤」,並附有一首小詩「東風嫋嫋泛崇光」。甄嬛因此自比西府海棠花,因海棠又名「解語花」。這個時期的甄嬛淡然悠遠、置身事外,但又是皇上的心之所系,正好比一株可人的解語花。在妝容修飾上採用了清透的底妝搭配淡粉色、淡橘色等腮紅,並以齊劉海示人,一種少女情懷躍然熒幕中。

後來,隨著甄嬛在後宮位份不斷上移,她的齊劉海換為中分,描眉畫眼的痕跡逐漸加重,把得寵後的嫵媚透過妝容表現出來。而隨著甄嬛步步登高,痛失愛人、家人被流放,她所擁有的一切美好都被摧毀。此時的甄嬛,華服濃妝實際上就是她外在的武裝,令人一眼看到就心生敬畏。因此,在造型上,陳敏為其選用誇張的眉眼造型和大紅唇彩,「暴烈的金和上翹的眼線,有威儀的感覺。」

在《甄嬛傳》之前,後宮的角色在妝容上也嘗試過不少豔麗的濃妝,但觀眾的好評都沒有這次來得熱烈,筆者認為,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服裝、飾品、化妝等多重技術代碼的整體運用。陳敏在採訪時對孫儷後期的妝容大加讚揚,「她以前化濃妝時,飾品沒有達到這樣的炫!我們給她所有的飾品都做了強化,這樣一來,即使她眼線粗了,眼影濃了,嘴唇紅了,眉毛挑了,綜合起來都壓不過她頭飾的豔和炫。對比之下,戴上頭飾一看:哎,太舒服了!」

在《甄嬛傳》造型設計上,導演提出的三點要求是別致、精緻和極致,通過專門人員設計化妝後展現給觀眾的後宮三千佳麗已經不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些演員,妝容是第一層加密密碼,人們解讀到的是女性個人魅力展示與對皇帝這一唯一主導者的爭奪,從位份不同到妝容穿著不同,這種編碼方式背後隱含的是話語權帶來的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在不同嬪妃身上代碼密集程度各有側重,就像物質財富的分配一樣,起著鑑別社會地位、推動個體差異化並使之自然的作用。那些被人們認為是更為華美的服飾背後是顯赫地位的支撐,是皇帝恩寵的表達,點點滴滴浸潤了對後宮話語權地位爭奪的血淚。

雍正年間是無法重回的過去,從《甄嬛傳》的解讀中一窺歷史現場的影像,在眾多悲歡離合的故事中建構觀眾自己的精神世界,探索身份認同與性別認同是影視劇不可卸下的責任,也是《甄嬛傳》熱播、收到追捧的原因之一。相信這部作品的啟示之處正在於:被賦予女性這一性別身份的社會個體必須從群體、從社會中獲得自我身份的認同,而大眾傳媒也應該繼續正確引導受眾意識,通過內外雙方共同努力創造屬於女性的平等社會文化氛圍,在斑駁的男權陰影下,看到女性自強獨立的光芒。

相關焦點

  • 《甄嬛傳》中被PUA得最狠的女性
    劇中女性,每一個最初都是抱著爭名奪利之心來的,但最後,卻是女性彼此救贖與和解。《如懿傳》的本質,不是宮鬥,更像古裝版《圍城》,通過帝後之愛,讓觀眾深刻地了解到,一段婚姻在各種人性的作用下,到底是如何走向幻滅的。那麼《甄嬛傳》呢?我覺得它是這三部電視劇之中,最悲哀的一部。
  • 由小說成功翻拍的6部電視劇,《甄嬛傳》上榜,第一非看不可!
    NO.6《甄嬛傳》不曉得別人怎麼看這部戲,不過對我而言,這真是近年難得一見的好劇,劇情緊湊,演員演技到位,製作精良,連一句臺詞都十分考究,處處透出古韻.我相信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這部劇終會博得大家的喜愛.在豆瓣上,所有關於該劇的真知灼見都已被廣大豆瓣才子們先吐為快,我只好來整理整理一下劇中的音樂吧
  • 繼《甄嬛傳》後《知否》在美國播出 那些走出國門的國產電視劇你看...
    隨後,這部電視劇先後出口到緬甸、越南、泰國、加納、坦尚尼亞以及尼泊爾等國家,成為了中國第一批出口到世界的電視劇作品之一。《甄嬛傳》《甄嬛傳》作為宮鬥劇中裡程碑一樣的存在,憑藉優秀的劇情、服化道、演員演技,曾風靡了全國大江南北,劇中人物的說話一度被尊為甄嬛體。美國版的電視劇《甄嬛傳》於2015年3月15日在美國Netflix付費播出。
  • 英文《甄嬛傳》坎城青睞全球熱銷 揭出口電視劇現狀
    人民網北京10月22日電  (李巖)英文版電視劇及電視電影《甄嬛傳》在剛結束的法國坎城舉辦的坎城電視節中受到了海外多家知名電視臺青睞,得到了中外媒體的強烈關注,同時亦與多家海外電視臺達成購買或意向。
  • 哪些電視劇「劇名一般般」 看了第一集,就入坑了?
    這樣的電視劇太多太普通,可當我看完第1集後,真停不下來了,一集接著一集地看。不知不覺已經入坑了!女主黃雨萱的長相有點像HEBE和桂綸鎂的結合體,故事講述的是男友王詮勝空難死後,黃雨萱雖然表面上和常人無異,但是她一直沉浸在失去他的痛苦中無法自拔,好的劇情一點也不落俗套。
  • 5本紅極一時的女頻言情小說,甄嬛傳排第二,第一名無可超越
    很多女生都愛看網絡言情小說,但是小說看多了,不知不覺就書荒了:「感覺現在沒啥書看了,書荒真的很難受啊。」書荒別發愁,今天給大家獻上5本紅極一時的女頻言情小說,甄嬛傳排第二,第一名無可超越。第5名,金子《夢回大清》。這是一本多年前的穿越小說,也可以說是很多女生第一次看到的清穿小說。那時候還不知道網絡小說,是在書店看的。
  • 口碑最好的清裝劇,《甄嬛傳》僅能排第二,第一惹爭議
    娛樂電視劇其實想想涉及的朝代還是挺多的,什麼唐朝、漢朝以及元朝等等,但是拍攝得最多的也就是清朝了,因為這個朝代離我們最近,有很多的事情都有跡可循,拍攝清朝的電視劇不會讓觀眾覺得太脫離歷史,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口碑最好的幾部清裝劇吧
  • 10年過去了,我才真的看懂《甄嬛傳》
    甄嬛的步步為營,皇后的綿裡藏針,華妃的嬌蠻跋扈猶在眼前,距離我上次看《甄嬛傳》竟已過十年。 當年看《甄嬛傳》,人們關注最多的或許是妃嬪們為爭奪皇帝寵信的勾心鬥角,甄嬛的變化歷程,與廣為流傳的表情包。賤人就是矯情!臣妾做不到啊……這些年的情愛與時光究竟是錯付了。
  • 楊林夕:女性·符號·情慾——論《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
    明代四大奇書總之, 上述小說的女性形象脫離了生活的本來面貌, 沒有自身的主體性和形象的普泛性 。而 《金瓶梅 》寫普通女性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作者不僅使之成為主角, 而且將她們當作獨立的個體, 因而塑造了一個個獨立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 。
  • 《甄嬛傳》火爆臺灣全記錄
    【編者按】《甄嬛傳》兩岸熱播超過30回,點擊率超過25億人次,相當於臺灣人口每人要看100遍。播出後熱潮不斷,從娛樂圈明星到政治圈民意代表,再到普通民眾,學生族群紛紛或追捧、或批評、或模仿……,連臺灣劇評人都感嘆:「2012在臺灣地區最紅的甚至不是《我可能不會愛你》,而是《後宮●甄嬛傳》。」
  • 2004年香港電視劇《金枝欲孽》開啟了宮鬥劇的序幕
    至今被人津津樂道,也開啟了專門描述女性厚黑學的宮鬥劇序幕。二、2009年,TVB又出品了《宮心計》.由佘詩曼、楊怡、陳豪、鄭嘉穎領銜主演。講述了劉三好從司珍一步步成長為德妃的故事。借《金枝欲孽》的東風,《宮心計》也取得了斐然的收視率。並成為香港電視劇2009年的收視冠軍。
  • 《甄嬛傳》的海外奇幻漂流 臺詞翻譯引網友接力
    【美國】「正史」 華人慶祝「電視劇外交」據製片人曹平介紹,《甄嬛傳》在國內一年來的重播次數不少於120次,有的電視臺在假期甚至全天滾動重播,此外該劇76集完整版已在東南亞、港臺等國家和地區播出。而之前在春節期間引爆網絡狂歡的進軍美國的消息也於昨日落實,曹平表示他們已和美國一家製作公司籤好協議,對方已在著手將76集電視劇改編成6集電視電影,預告片9月初放出,最快11月完成剪輯工作。根據合同,《甄嬛傳》英文版確定會在英文電視臺播放,而並非像其他中國電視劇一樣在美國當地的華人中文臺播出。
  • 《甄嬛傳》裡真正的「鈕祜祿氏」
    宮鬥劇年年有,但百看不膩的還是《甄嬛傳》。網上甚至還有這樣一句話:看《甄嬛傳》只有零遍和無數遍。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打開《甄嬛傳》,跳到56集嬛嬛黑化回宮開始看,帶感得不得了。筆者本人也是《甄嬛傳》這部電視劇的骨灰級粉絲,不說多,幾十遍肯定是有了,劇中情節熟悉到臺詞都快背下來了……劇中的嬛嬛原名甄玉嬛,後因嫌玉字俗氣所以改名甄嬛。
  • 蔡英文都自曝愛看《甄嬛傳》,民進黨當局為啥怕大陸劇?
    電視劇《羋月傳》劇照。來源:@羋月傳官微按此神邏輯,臺灣民眾看幾集大陸劇,就會被「洗腦」,導致臺灣被「併吞」。相信很多人還記得,2018年,大陸電視劇《延禧攻略》在臺熱播,蘇貞昌受訪時將馬英九比作劇中人物爾晴,說「要看完70集才看出來,這真的是不得了的角色」,引發討論。有網友諷刺,「還敢看大陸劇,不是說『統戰』嗎?」
  • 臺灣人看大陸:電視劇《亮劍》讓我無法自拔
    臺灣人看大陸:電視劇《亮劍》讓我無法自拔     資料圖:澳門一家玩具企業別出心裁推出《亮劍臺灣觀眾也借《甄嬛傳》等劇認識了孫儷、陳建斌等大陸知名演員。  文章摘編如下:  前陣子臺灣最紅的話題,大概就是來自大陸的電視劇《甄嬛傳》了吧!  戲劇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穿透力會讓人忘記地域或政治上的界線,一頭栽進劇情裡的世界,跟著劇情心情起伏,進而也因此認識了對岸的知名演員,像是孫儷、陳建斌等等。
  • 電視劇越長越好?五部經典老劇告訴你,怎麼樣以質量徵服觀眾
    五部經典老劇告訴你,怎麼樣以質量徵服觀眾現在的電視劇真的是層出不窮,不知道是不是編劇們覺得二三十集的電視劇越來越滿足不了觀眾了,所以現在的很多電視劇都是跟集數較上勁了,不知道是不是認為電視劇越長,觀眾們就會喜歡呢,在我們印象中長的電視劇就是《甄嬛傳》,《甄嬛傳》有72集,而甄嬛傳的口碑和成績都非常的好,不知道是不是編劇們看到《甄嬛傳》的成功而爭相效仿。
  • 明星陣容最強的5部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甄嬛傳》《甄嬛傳》由孫儷、陳建斌、蔡少芬、劉雪華、李天柱、蔣欣、李東學、陶昕然等主演。《甄嬛傳》當年可謂是火遍了大江南北,劇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穩穩的火了一把。值得回味的一部電視劇,在這個雷劇泛濫的年代,甄嬛傳實在是不可多得,每一個角色都塑造得很立體,讓人難以忘懷一部神劇。後宮裡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或者毀滅之路。
  • 從「嬛」字讀音之爭看電視劇的「白字連劇」
    新華網杭州12月30日電 《咬文嚼字》雜誌近日公布「2012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按《漢語大詞典》,熱播電視劇《甄嬛傳》中「嬛」的讀音應該為「xuān」而非「huán」。  消息一出,不少觀眾都表示長了見識,《甄嬛傳》原作者流斂紫的經紀人在微博上聲明:「作為甄嬛傳第一見證人,深知流斂紫最初實取「xuān」音,書中引用『嬛嬛一嫋楚宮腰可為佐證……」至於電視裡讀作「huán」,原因有二:一是有意融合「嬛」三種讀音的寓意,二是大多數人習慣讀「huán」。隨後則有意見出來打圓場:「嬛」是冷僻字,幾億觀眾都念錯了,不妨將錯就錯,不必苛求,云云。
  • 配音界四大金花「霸屏」,用聲音塑造角色
    如今的電視劇捧紅的不只是臺前的演員,越來越多幕後工作者也開始受到關注。最近熱播的古裝劇《錦衣之下》《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再次讓大家關注配音演員這個職業。在《錦衣之下》當中,陸繹大人的配音是張杰,張杰的聲音深情又有魅力,與陸繹的霸道總裁範兒剛剛好相配!
  • 《甄嬛傳》登陸美國被改成6集 花費超7000萬元
    對於網上匯集的各種溢美和質疑之聲,前日,《甄嬛傳》製片人曹平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獨家專訪,表示《甄嬛傳》早已在美國中文臺播出,且已重播兩遍之久,「我們和美方的電視劇公司,已草籤了協議,等美方拿出具體方案後,我們會籤訂正式的合同」。  Q 美國人怎麼知道《甄嬛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