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華山》電影與史實,是基本一致的。故事情節有出入,但出入不大;八勇士的情況則沒有出入。戰後,此次作戰的指揮者偵察參謀劉吉堯被授予特級戰鬥英雄稱號,其他七人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上圖系八勇士戰後合影,英雄氣概,氣壓華嶽。
八勇士在華山戰後的經歷,並不耀眼,而是十分的平凡。現分別介紹之。
劉吉堯,1922年生。陝西省蒲城縣大孔鄉峪豐村人。最初在國軍第六騎兵師當兵。1946年該師起義,劉隨之參加人民解放軍。華山戰鬥時任大荔軍分區路東總隊偵察參謀。
智取華山後一個月,劉在帶隊搜剿殘敵時,據村民舉報,得知一股殘匪行蹤,劉一馬當先追過去,在暗夜中與敵近距離槍戰,將其中一人打死。後得知該敵正是華山戰鬥後我一直在追捕之保安第六旅副旅長姜秉公。
劉離休前,任西安警備區副政委。2011年,劉吉堯病逝,享年89歲,是八勇士中最長壽者。
這便是當年風華正茂的劉吉堯。
孟俊甫,1905年生。是八勇士中年齡最大的。陝西省華陰縣華山鎮王道村人。曾在國民黨地方武裝代號「長城部隊」中任營長,後被保安第六旅收編,任中隊長。華陰縣解放時起義,任解放軍路東總隊副連長。華山戰鬥前,曾奉命與一同起義之原保六旅副官張道元作為信使,帶大荔地委書記的信件上山勸降。但保六旅旅長韓子佩頑固不化,竟下令將二人槍殺。張道元慘遭殺害,孟俊甫在昔日同袍暗中相助下死裡逃生。華山戰鬥幾個月後,於年底復員回鄉務農。1970年病逝。
楊建東,1914年生。陝西省蒲城縣孫莊鄉人。華山戰鬥時任路東總隊偵察班長。戰後曾任華陰縣第二區武裝部長、縣兵役局參謀。1954年轉業。離休前是渭南地區通用機械廠行政科副科長。1982年病逝。
路德才,1917年生。陝西省銅川市廣陽鄉人。華山戰鬥時任路東總隊班長。1952年復員回鄉務農。1998年病逝。
楊黨成,1930年生。是八勇士中年齡最小的。陝西省大荔縣人。華山戰鬥時任路東總隊偵察員。1951年復員回鄉務農。1973年病逝。
崔朝山,1929年生。山東省鄄城縣人。是八勇士中唯一的非陝西人。華山戰鬥時任路東總隊偵察員。戰後曾任排長。1954年轉業。離休前任寶雞市金臺區合作牛奶廠廠長。1983年病逝。
張自發,1922年生。陝西省華陰縣人。曾在國軍保安第六旅五中隊當兵,是孟俊甫的護兵,隨孟一同起義參加人民解放軍。智取華山兩個月後的1949年8月復員回鄉務農,不幸於1953年病逝,終年僅31歲。
王銀生,1914年生。陝西省華陰縣人,樵夫。電影中沒有表現的,有這麼一段情節,即在劉吉堯率偵察員初到王家時,劉與王有一段對話:
王對劉說:從對面尖山上可以望見東峰,但六零炮打不到。
劉感到奇怪,一個鄉野樵夫,居然還能知道六零炮的射程,便有意地又問:用八二炮能打到嗎?
王答:八二炮如果加八個藥包,能打到。
劉更加驚奇,繼續了解,才知道王抗戰時曾在國民黨(陝軍)第三十八軍入伍,不僅當過兵,而且打過仗。
與電影中表現的王(電影中為常生林)直到打下北峰後才獲得一支衝鋒鎗不同,在登山之前,王實際上已經與七名偵察員一樣得到了武裝。
戰後,王履行手續正式參加人民解放軍,曾任華陰縣太華區武裝部長。1953年復員回鄉務農。1984年病逝。
八勇士中的多數,從泥土中來,取得驚世戰績後,又回歸大地。
與電影有幾處小的不同,其一,華山戰鬥並沒有電影中那麼激烈的槍戰,整個行動只打死了一名敵排長,其他108人全部俘虜或投誠。其二,八勇士並非清一色斯登式,而是配了三支二十響,三支步槍,五支衝鋒鎗。
華山戰鬥共斃敵1人,俘虜65人,投誠43人。繳獲輕機槍6挺,步馬槍59支,卡賓槍12支,駁殼槍7支,手槍4支,大刀5把,步機槍彈3600發,手榴彈100枚,電臺1部,收音機1部。我負傷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