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的車輪為何倒著轉?自行車為何不能倒騎?這些小知識都是正經...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示意圖

視覺中國供圖

在生活中,汽車輪胎、自行車軲轆都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你可能每天都會見到它們在路上旋轉、奔馳,但是在這看似普通的旋轉中,卻藏著一些你不知道的科學小知識。

下面就跟著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些科學「轉圈圈」吧!

電影裡的車輪為什麼看起來是倒著轉的

看電影時,大家不僅會關注劇情,還樂於找出各種穿幫鏡頭。經常有小夥伴會發現這麼一個「bug」——向前行駛的車輪怎麼是倒著轉的?實際上,這並不是特效出bug,反而是拍攝了真車才會出現這種現象,它還有個專用名——「車輪效應」,屬於頻閃效應的一種。

當現實中的汽車高速行駛時,我們的眼睛根本來不及捕捉車輪輻條的滾動,只能看到它們糊成一片。而電影畫面則是攝像機對現實畫面的捕捉,這個捕捉過程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連續,攝像機更像是一個快速連拍的相機,只要足夠快,就會讓我們的大腦反應不過來,自動把它們腦補成連續畫面,這就是「視覺暫留」現象。

基於人類視覺的這一局限性,拍攝電影的攝像機通常設置為每秒拍攝24個畫面,也就是24幀/秒的幀率。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車輪旋轉畫面已經是「刪減」版了,僅由攝像機抽取的畫面組成。最終呈現的視覺效果則取決於攝像機的幀率、車輪的轉速以及輻條的排布方式。

示意圖裡將車輪的輻條簡化成均勻分布的4根,其中1根塗紅作為標記物。輻條之間的夾角設為α,紅輻條順時針方向角度變化設為θ。

假設這個車輪在順時針旋轉,攝像機第一次捕捉到它的畫面在圖1位置,第二次在圖2位置,那麼這個車輪旋轉過的角度應該是n圈+θ(n為自然數),但在我們的眼睛看來,它就只是順時針旋轉了θ。同理,若旋轉角等於nα,如圖3位置(θ=α)時,車輪看上去會是靜止不動的。而在圖4中,θ角接近360°,可我們的大腦並不想費勁地繞個大彎,於是便就近地認為輻條是逆時針轉了360°-θ的小角度。

總而言之,和我們做數學題時的邏輯分析不同,眼睛只管自己看到了什麼,大腦也總是傾向於選擇最輕鬆的解讀方式。利用這種「車輪效應」,還能製造出不少有趣的視錯覺體驗。

汽車能倒車為什麼自行車不能倒騎

雖說「車輪效應」是種視錯覺,但現實中的汽車輪胎還是有倒轉的情況,沒錯,就是倒車。倒車說來容易,可卻沒見過哪輛自行車能倒騎的,除非你下車推。

自行車的後輪轂上安有由鏈條和齒輪組等部件構成的傳動裝置,當我們向前蹬腳踏板時,會驅動鏈輪旋轉,鏈輪上的鏈條隨之轉動,帶動後輪軸上飛輪等部件旋轉,這樣後輪就帶著前輪骨碌碌地向前滾了。

然而,當你試圖反方向蹬踏板時,鏈條卻會變得很鬆,無論你怎麼蹬,車輪都不會有絲毫倒轉的傾向。原因就在於自行車的飛輪是一種「單向機構」,只能單向運作。

在自行車的飛輪結構中,棘爪(又稱為千斤)會嵌在飛輪內緣的棘齒槽中。正常騎車時,飛輪逆時針旋轉,棘齒槽會卡住棘爪,將轉動力通過棘爪傳給後軸,進而帶動後輪轉動。但是當飛輪順時針旋轉時,棘爪和棘齒就會滑開,沒有了它們的配合,自行車便會失去動力。這就是為什麼自行車只能單向騎行。

不過,用於表演雜技的一些特殊自行車確實有能倒騎的,但它們採用的結構就與一般自行車不同了。

相關焦點

  • 這些「車輪滾滾」的小知識是正經科學問題
    在生活中,汽車輪胎、自行車軲轆都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你可能每天都會見到它們在路上旋轉、奔馳,但是在這看似普通的旋轉中,卻藏著一些你不知道的科學小知識。  下面就跟著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些科學「轉圈圈」吧!
  • 有人提出想要知道人在騎自行車的時候為什麼不會倒,真的非常神奇。
    你肯定說不出來,因為科學家都沒能搞明白這裡面有什麼原理。 現在想一想,我們能學會騎自行車就很不可思議,自行車不像汽車有四個輪子,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大,所以它不會倒下,科學家曾經想要通過實驗來研究自行車的平衡和什麼有關,他們發現車輪的粗細和自行車的平衡程度似乎沒有關係,只要不是細到承受不了人的體重的地步,會騎自行車的人還是能把車子平穩騎起來。
  • 平常大家都喜歡貼「倒福」,但為何康熙寫的這個福不能倒著貼?
    平常大家都喜歡貼「倒福」,但為何康熙寫的這個福不能倒著貼?除了春聯之外,我們也都需要在家中的各個角落上貼上「福」字,不難以發現到一個問題,為何福字總是倒貼的狀態呢?其實,這就是意味著「福到了」,也代表著我們能幸福開心的度過一整年。這樣的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俗,不過任何的事情都有例外,清朝康熙寫的「福」字就很是不同,倒過去看的話,也就能明白了!
  • 女童騎自行車被人惡意拽倒,家屬:其光腳推車走回家,已報警
    隨後,涉事三名女孩騎電動車追上小悠,先是踹了一腳自行車,接著一人扯飲料、一人扯小悠的衣服將其拽倒後離去。摔倒後,身上多處擦傷,自行車和腳上的拖鞋也摔壞了,她爬起來推著自行車走回家,原本六七分鐘的路走了半小時,到家時腳底都起泡了。當天,家屬陪同小悠去報警,但10天過去,肇事者仍未被找到。目前,小悠的皮外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但她從此對騎自行車有了心理陰影,抗拒騎自行車或者別人騎自行車帶她。
  • 騎起來的自行車為什麼不會倒?科學家想了200多年,終於有頭緒了
    騎自行車時為什麼不會倒?花了200多年都沒弄明白,現在還是個謎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這其中最典型的問題,就是自行車不倒之謎。作為最常見的交通工具之一,自行車曾經風靡全球,它價格合理,一定程度上還能為人們提供更多鍛鍊的機會,在節能減排方面也是數一數二的。人們對自行車的駕駛原理都十分熟悉,卻都不知道為什麼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從來不會倒。
  • 太原公共自行車公司:天氣轉冷租騎自行車請戴手套
    太原公共自行車公司四車隊提醒市民,天氣轉冷,騎公共自行車或共享單車出行時,最好戴上手套。 當天早晨7時許,太原公共自行車公司四車隊工作人員陳師傅巡查至北中環街時,發現前方有輛公共自行車倒在路上,一位大娘坐在地上,一隻手揉著膝蓋,另一隻手在拍身上的塵土。 陳師傅上前幫忙把公共自行車扶起,熱心詢問大娘是否需要其他幫助。
  • 為什麼自行車在行駛中不倒?沒想到這麼常見的東西,竟是未解之謎
    這個觀點一提出,可能人們乍一開始會覺得好笑,自行車不就是因為人在騎所以不會倒下的嗎?但是你能說出自行車保持平衡的原理嗎?你肯定說不出來,因為科學家都沒能搞明白這裡面有什麼原理。現在想一想,我們能學會騎自行車就很不可思議,自行車不像汽車有四個輪子,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大,所以它不會倒下,科學家曾經想要通過實驗來研究自行車的平衡和什麼有關,他們發現車輪的粗細和自行車的平衡程度似乎沒有關係,只要不是細到承受不了人的體重的地步,會騎自行車的人還是能把車子平穩騎起來。
  • 為何重慶人普遍不會騎自行車?只因太「陡」?當地人:「沒地」學
    為何重慶人普遍不會騎自行車?只因太「陡」?當地人:「沒地」學提到重慶,大家或許會想到重慶火鍋或者酸辣粉,這是大家印象中的重慶。如果大家去重慶旅遊過,相信不止會對重慶的美食難忘,對重慶的複雜路線分布更是難忘!
  • 銀行何以「大而不能倒」
    在當今世界,熟知「大而不能倒」的邏輯極其重要:如果你規模小,就只能聽別人的;而如果你規模太大,別人就必須聽你的!這就是「規模製勝」的簡單道理。那麼,這個潛規則是怎麼流行起來,或者是何時成為明規則的呢?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大而不能倒」只是潛規則。
  • 為什麼抗戰劇裡,漢奸都騎自行車,鬼子們卻在地上跑?
    據抗日戰爭結束後的不完全數據顯示,當時在中國的侵華日軍數量遠遠少於了二鬼子的人數,他們幫助日軍維持眾多淪陷區的「穩定」,而這些漢奸也使得這種交通工具走進了廣大人民的視野中,那就是現在仍在生活中發揮著大作用的自行車。
  • 懸空寺為何千年不倒?
    懸空而建,並且千年不倒。這一問題也是考古學家所困惑的,究竟懸空寺身上隱藏著怎樣的秘密,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 長江觀音廟為何能屹立百年不倒?專家分析出原因!
    長江觀音廟為何能屹立百年不倒?專家分析出原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產,我們在感嘆中華民族的偉大的同時,也會為那些辛勤勞作,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無限可能的古人而感到驕傲。在中華民族的寶庫中,有價值連城的珠寶書畫,也有雄偉壯觀的雕像建築,一些原本平淡無奇的東西,在一個個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之下,也變得熠熠生輝、精妙絕倫起來。
  • 外國大叔造了一輛奇葩自行車,車輪是三角形,網友:騎起來不顛嗎
    外國大叔造了一輛奇葩自行車,車輪是三角形,網友:騎起來不顛嗎?自行車作為一種非常環保的交通工具,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而在現在,許多人們也在嘗試著對自行車進行改裝,讓它使用起來更加方便,不過一名外國大叔改造的一種自行車卻非常奇葩。
  • 康熙寫下的天下第一「福」字,為何不能倒著貼?裡面大有玄機
    到過恭王府的人都應該知道,恭王府的秘雲洞內,珍藏著一塊號稱「天下第一福源」的福字石碑。每天來恭王府的人都會來到這裡,人人都想見識一下這個大家都公認的「天下第一靈驗」的福字,沾一沾福氣,也希望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好運。據龔公府的導遊說,這座石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 午間閱讀 | 銀行何以「大而不能倒」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大而不能倒」只是潛規則。2008年9月15日,這一天被稱為「雷曼時刻」——美國具有150多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地震,使次貸危機演變成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美國道瓊指數下跌了20%多。各國決策層進入深度焦慮。
  • 自行車怎麼改才快?難不倒我
    而且自行車改裝升級,能讓車更好騎,更輕,基本上也沒啥副作用。我自己玩了十幾年自行車,從一個一個零件存下來的組裝山地車,到除了車架啥配件都換了至少兩輪的爆改大行412,到後來折騰公路車,一路這麼玩過來,算是有點經驗吧。
  • 荷蘭是自行車大國,為何大家騎車都不戴安全帽?「背後原因」超先進、看了實在羨慕!
    作為發達國家的荷蘭,人民出行竟然大多騎自行車,這究竟是經濟水平不足夠,還是因為什麼別的原因。自行車為何跟荷蘭的聯繫如此密切,接下來小編就來帶你走進自行車大國——荷蘭。▲為何身為自行車大國的荷蘭,人民騎車卻都不戴安全帽?
  • 樂山大佛曆經千年不倒,秘密就藏在佛頭裡,又為何會閉眼流淚呢?
    我們中國的旅遊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尤其是佛教文化更是因為在歷史上非常的盛行,所以在很多地方的寺廟就成了旅遊的勝地,而這次我們要講的就是我國有名的樂山大佛,它經歷千年屹立不倒秘密就藏在佛頭裡,可又為何會閉眼流淚呢?
  • 為什麼自行車不會倒?這個數學問題在自行車誕生的兩百年後才告解決
    作為他結婚禮物的自行車車架早已被厚厚的塵埃覆蓋。他說:「我在搬家時丟棄了大部分實驗用的自行車。」這就意味著,留下的自行車對他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他說:「這些是我平時騎的。」62歲的帕帕佐普洛斯對自行車著迷了大半生,甚至達到了忘我的地步。在青年和大學時代,他曾參加過業餘自行車賽,但他還對自行車背後更深層次的知識著迷。
  • 雍正王朝:胤禛的洗腳水,年羹堯為何想倒又沒倒?已經不需要了
    這裡,我們先要弄清楚兩個問題:1、年羹堯回京為何不事先向自己的主子——皇四子胤禛稟報?2、年羹堯升任陝甘總督,明明和皇八子胤禩毫無關係,皇十四子胤禵為何帶著年羹堯,去皇八子胤禩的府上?其實,只要聯繫到奪嫡形勢,皇十四子胤禵的舉動也不難理解:1、皇十四子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對於皇八子胤禩而言,絕對不能算是一個好消息,甚至還會讓其生出提防和對付胤禵的想法。派遣鄂倫岱監視皇十四子胤禵,就是皇八子胤禩心境的真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