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食五穀,嘗五味,這五味不止是味覺上的感受,也可以是心情的寫照,不得不說,古人對生活的體驗和情感的表達都是相當的細膩。
可能有人答不上五穀是哪些,但五味肯定都是知道的,所謂「酸甜苦辣鹹」,這五種滋味要是一齊上來,那該是什麼樣的感覺呢?答不出來就對了,有時候人也會有這種形容不上來的感覺,各種思緒一齊湧上來,所以叫「五味雜陳」。
五味雜陳的出現時間比較模糊,因為它沒有和什麼著名的典故關聯,所以也不能確定是誰先用的。五味雜陳中的辣即指辣椒的味道,這是一種熱和痛混合在一起的感覺。而辣椒,大家都知道,這是明朝的時候才傳入中國的,那麼為什麼古代那麼早就有五味這個詞了呢?
辣椒之前,其實是胡椒的天下,漢代的《禮記·禮運》中說「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 這裡的五味,應是酸﹑甘、苦﹑辛﹑鹹,其它不變,辣換成了辛。辛指的是香辛料「胡椒」,這個時期,是大名鼎鼎的張騫出使西域的時期,張騫帶回了許多蔬果,像是西瓜、葡萄,還有大蒜、芝麻以及胡椒。
不過據說張騫那會兒並沒有引種成功,到了唐代時,胡椒才開始大規模霸佔中國人飲食榜單,相傳唐代宰相元載因為貪賄被殺抄家時,便有贓物胡椒八百石。
可想而知,這種外來物,在當時肯定是達官貴人的寵兒,畢竟古代連鹽這種日常調味料都要嚴加控制,何況是外地來的稀罕玩意呢?
在印度,胡椒自史前時代便被用作香料,而到了中國,那肯定是要上飯桌的。對好吃的中國人來說,胡椒可太重要了,其去腥解膩、增進食慾、抑菌保鮮的功能非常實用,古人吃肉,如羊、豬等,由於腥味大,宰殺之後非常需要姜、椒這樣的香辛料,去腥提鮮的效果非常好。
很長一段時期裡,胡椒都是當之無愧的「香料之王」,不過要買到胡椒可不容易,因為這東西是國外進口的,當時的交通不便,路途遙遠之下,風險更大,因而導致了胡椒價格的進一步攀升。
其實不止中國將胡椒視為珍寶,西方對胡椒的態度,更是瘋狂。16、17世紀,以胡椒為主的香辛料是歐洲各國珍貴的資源,西班牙為了搶奪胡椒等香辛料,還和葡萄牙打了一架,並最終吞併了葡萄牙。其餘的,像是英國、荷蘭等,在爆發各種重大事件時,都或多或少和胡椒有關。
等到了明代,西方發生了有史以來的大事件——哥倫布他發現新大陸了!而催動哥倫布大海冒險的動力之一,就是為了找到胡椒,後來,胡椒沒找到了,他倒是在美洲找到了辣椒。
明代中後期,辣椒便進入了中國,起初辣椒因為長得紅豔豔的,頗為可喜,而被當作觀賞植物。後來,後來它就上了餐桌了,畢竟中國從不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辣椒的出現,可能在有些人眼裡,是造物主最偉大存在了,沒錯,有些人就是指湖南、四川那旮沓的人,辣椒出現在中國也就四百來年,但在川蜀湘鄂等地,卻好似吃了上千年一樣,現如今這些地方的飲食已是頓頓吃辣的標杆了,不加辣就不夠味。
有些人吃不得辣,卻依舊喜歡吃辣,據說這是有科學解釋的。辣實際上是一種痛覺,這種火辣辣的感覺之所以讓人慾罷不能,是因為灼熱的疼痛感會讓大腦以為有痛苦要襲來,從而釋放一種叫內啡肽的止痛物質,這種物質,簡單來講,就是會讓人體驗到痛並快樂著的快感。
這便是五味中最曲折的「辣」的故事,嚴格來講,辣不算是味覺的一種,但在中國語義的發展史上,它一直和四大基礎味覺同伴而行,算是比較特殊的存在了。
而不管是五味雜陳,還是五味俱全,其中都包含著中國人的人生觀,人生即生活,只有認真地體味過生活,才會擁有這般豐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