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的一個叫道格拉斯·穆雷的公知發布了一則言論,稱英國政府應該為了新冠疫情給英國造成的損失來找中國索賠,必要時可以向中國派出「炮艦」。言論一出,輿論譁然,當然,對於中國網民來說,這就像是看大家都這麼無聊,給大家講個笑話罷了。
最近看新聞經常跳出「公知」一詞,感覺都不是什麼好人啊。這個叫道格拉斯的公知在英國還是很出名的,一如某些公知在中國一樣,當然有一點還是不一樣的,這個英國公知始終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為自己國家服務,中國的很多公知始終站在對立的立場,總是指責我們這地方不行,那做得不到位,著實令人生厭。
話題扯遠了,還是說說這個道格拉斯吧,這哥們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就撰文說要中國賠償,上圖就是這哥們當時寫的文章,標題中的「we need to walk away」是「我們應該滾遠點」的意思嗎。
12月5日,這哥們又跳出來了,估計是5月份的文章沒有多少閱讀量和轉發量,所以沒多少收益吧(自媒體人都苦哈哈的,也能理解)。所以琢磨了幾個月,這次的文章倒是很勁爆,狠狠的蹭了一下熱點,畢竟最近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上躥下跳的非要把中國送上熱搜。
當然,這哥們的立意比較巧妙,蹭的不是中澳關係,也不是華為事件,蹭的還是新冠,但這次不再像之前那樣嗶嗶要錢,而是建議英國政府通過武力來要錢。
先不說現在很多歐洲的病毒學專家的調研發現新冠病毒很可能最早起源於歐洲的說法,就說這個要用「gunboats(炮艦)」來威脅中國這個說法,這哥們要是生在中國怕會被很多人問道「你是來自山頂洞的嗎?」都21世紀了,還沉迷在「日不落帝國」時代呢?
最近有點上火,想給他滋醒啊。
當然,用炮艦威脅中國的事,英國也沒少幹。
最早在1840年的時候,英國就幹過。當時英國為了改變貿易逆差,向中國傾銷鴉片,攫取了大量的財富,後來林則徐發動「虎門銷煙」,惹惱了英國,於是1840年,英國的炮艦來了,一共來了47艘,4000餘人,一度陳兵大沽口,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告終,並於1842年籤訂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不但喪失香港島主權,還賠償了大量的白銀。
第二次是在1856年到1860年之間,英法等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不但在沿海地區燒殺搶掠,最終攻入北京城,火燒圓明園,兩個強盜在中國掠取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還有不計其數的珍貴文物,譬如我們圓明園的獸首。
再往後是兩甲子之前的1900年,以英、法、美、日、俄等為首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共計50艘軍艦,最終同樣以清政府失敗而告終,並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合計本息9.8億兩。這些賠款在清政府滅亡後繼續有民國政府賠償,英國的賠款一直賠到了1926年。這段歷史真是不想回顧,每次回顧都義憤填膺。
第四次英國炮艦威脅事件是在1949年,解放軍渡江戰役期間,英國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護衛艦無視解放軍提出的4月20日之前外國艦隊撤離長江的通告,還以為解放軍跟清政府跟民國政府一樣,不敢打他,最終被痛毆一番,狼狽逃離。「紫石英」號事件,標誌著英國等列強在中國的「炮艦外交」徹底終結,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外國軍艦敢在中國耀武揚威。1982年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來中國商談香港問題,攜馬島餘威(同阿根廷幹了一仗,打贏了)盛氣凌人,但中國不是阿根廷,鄧公「文王一怒安天下」,大快人心。
當然,英國的「炮艦外交」在一百年前確實是很厲害,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道理恐怕這些盎格魯撒克遜人並不懂啊。就英國現在的海軍實力來說,想要陳兵中國海域,恐怕讓他一個手,他也不是對手啊。
百餘年前,在中國積貧積弱的時候,林則徐(一說魏源)提出睜眼看世界,所以在那個屈辱的年代,我們一直保持著學生的心態,去學習各國的先進思想與技術,但現在我們發展起來了,這些西方國家還是抱著上帝視角來看我們,可笑也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