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夢圓(華夏幸福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
「雄峙中樞,控御險要」,中原大地上的鄭州依託其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條件和交通優勢,從「一座被火車拉來的城市」慢慢蛻變為大型的鐵路、公路、航空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帶來了大量產業和人口的流入。
鄭州,地處中華腹地,史謂「天地之中」。5000年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創業和建都。3600年前,這裡成為我國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都城。100年前,平(京)漢和隴海兩條鐵路在這裡交匯,拉開了鄭州從文化重地到文商共榮的序幕。
儘管「行色匆忙」,但鄭州「脈脈含情的夜色又華燈初上」,「CBD的大玉米還是鬥志昂揚」,承襲商都遺風,交通優越,文商繁榮的鄭州正一步一步朝著國際化大都市邁進。她雄踞在中原大地上,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們。
59分鐘——極端通勤者平均單程時間
2017年,鄭州市常住人口988.07萬人。本研究利用聯通手機信令數據,並通過合理擴樣,得出鄭州有效通勤用戶共117.2510萬份,相當於鄭州全市常住人口的12.64%。其中,按照通勤距離最遠的10%分析,識別出其中極端通勤人群數量為124,124人。
鄭州極端通勤人群研究區域包括鄭州市市域,洛陽市的偃師市、伊川縣,焦作市的修武縣、博愛縣、武陟縣、溫縣,新鄉市的原陽縣、延津縣、新鄉縣、獲嘉縣,開封市的禹王臺區、順河回族區、鼓樓區、龍亭區、尉氏縣,汝州市,許昌市的禹州市、長葛市等。
從單程通勤距離來看,鄭州區域全部通勤人群的平均直線通勤距離為7.5km,其中直線通勤距離為5km的人數最多,超過14萬人。
而當直線通勤距離超過5km時,隨著直線通勤距離的增加,通勤人數相應下降。提取前10%的通勤人群作為極端通勤人群,發現斷裂點為14.7km,發現極端通勤人群平均通勤距離為21.7km,是普通通勤人群平均通勤距離的2.89倍。
從單程通勤時間來看,鄭州區域全部通勤人群的平均通勤時間為43分鐘;相比而言,極端通勤人群每天路上耗時極高,平均通勤時間達到59分鐘,是全部人群的平均通勤時間的1.4倍。
一半的極端通勤人群其單程通勤時間為20-40分鐘。讓人難以想像的是,4%的極端通勤人群其單程通勤時間甚至超過了3個小時。
極端通勤路線
從通勤區域聯繫來看,鄭州區域內的人口通勤範圍以鄭州市內部區縣(1小時等時圈;50km圈層),特別是中心城區內部區域為主。
鄭州市內部區縣的一小時等時圈覆蓋了市域大多數片區,但從通勤人口流動來看其內部並不均質,總體而言,等時圈北側的人口通勤流動不及南側明顯。
在中心城區與外圍相鄰區域的聯繫上看,中心城區與中牟縣、新鄭市、滎陽市和上街區(與滎陽市聯繫)之間的聯繫較為密切,存在較明顯的極端通勤現象。
進一步勾畫極端通勤人口的OD通勤路線,即識別通勤人員由居住地和工作地組成的通勤路徑,可以發現,從通勤熱度來看,從中原區-金水區、金水區-新鄭市及中原區-管城區的通勤流熱度最強。
極端通勤人群的OD圖則顯示了鄭州極端通勤人群的主要通勤路徑。
兩條通勤頻次最高的極端通勤路線,一條是從新鄭市到金水區,另一條是從金水區到滎陽市。
鄭州主城區與南側新鄭市及西側滎陽市的極端通勤聯繫緊密。鄭州市外的極端通勤聯繫則主要出現在伊川縣、汝州市、禹州市、長葛市、尉氏縣、開封市、原陽縣、武陟縣、新鄉市以及博愛縣。
典型居住地和典型工作地
鄭州區域極端通勤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登封市、新密市、新鄭市、龍湖鎮、滎陽市和鄭州市中心的三個區——二七區、金水區和管城回族區。
因此,鄭州市的極端通勤人群居住比較分散,幾個主要密集地分布既有中心城區的中原區、金水區等,也有與鄭州市主城區相距甚遠的新密市、登封市等。
本研究選取中原區、登封市、新密市三個極端通勤人群集中居住地作為典型居住地,選取鄭州市中央商務區、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大學城片區、鄭州航空港經濟區三個極端通勤人群集中工作地作為典型工作地,以進一步分析極端通勤人群典型居住地和典型工作地的通勤流動特徵。
從典型居住區登封市來看,來自鄭州的通勤人群主要在鄭州市西面的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工作;
新密市是接納鄭州主城區和新鄭市工作人群的重要居住地之一;
居住在中原區的人群的工作地點則以中原區為中心,向各個方向擴散。
鄭州市中央商務區
位於鄭州城市中心區域,以中央商務區為中心,其外圍各個方向均有通勤人群匯入,且各個方向的通勤流密度相近,長距離通勤人群則來自原陽縣、武陟縣、鞏義市、新鄭市;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大學城片區
由鄭州城中心片區向東延伸,在會展中心-大學城區域間形成較為密集的工作地,以這一區域為終點的通勤流具有「西多東少」的特點,上街區、滎陽市是西向通勤流的主要起點,中牟縣則是東向通勤流的主要起點;
鄭州航空港經濟區
是鄭州市主城東南郊的新興空港經濟區,極端通勤流主要來自西北方向的鄭州主城區,最遠端達滎陽市峽窩鎮,西南方向的新鄭市也為航空港經濟區輸送了較多工作人口,兩地之間的通勤流也十分明顯。此外,東面中牟縣的黃店鎮、刁家鄉等地也散布著趕往航空港經濟區工作的人群。
鄭州都市圈拓展方向
鄭州主城區是歷史上的交通要地,交匯的鐵路為這裡帶來了巨大的人氣和繁華的商貿。
直到現在,主城區依然是鄭州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而隨著城市地域的不斷擴大,鄭州的經濟輻射也逐步拓展到主城之外的地域,城際之間的聯繫明顯增強。
鄭州都市圈形成以鄭州主城為核心,焦作和新鄉為次中心的空間結構。居住中心、就業中心與生活中心均位於同一分析網格內,呈現出城市多中心集聚的空間穩定特徵。
鄭州依託交通幹線及沿線城鎮,構建「一主一城三區四組團」的城鎮布局結構。
逐步形成以主城區、航空城和新城區為主體、外圍組團為支撐、新市鎮為節點、其他小城鎮拱衛的層級分明、結構合理、互動發展的網絡化城鎮體系。
從現狀網格分析圖來看,主城區、鄭東新城區之間已經形成較為明顯的連片發展區,主城區與航空城及西部新城區之間也已出現較好的連片發展態勢。
鄭州周邊產業園區推薦
焦作武陟投200億!聯手阿里雲,成鄭州大都市新興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