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醉花陰》:妾似花瘦,郎心堪憐否

2020-12-26 騰訊網

(林樰熳,不愛集注,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讀詩。歡迎一起走進詞人的性靈世界。)

兩個人之間的故事,無非是一忽兒在視線,一忽兒在思念。

當他走進了視線,思念便閉上幽鎖的門;當他走出了視線,思念便張開寬大的口袋。

短暫的思念是酸甜的劫,漫長的思念是苦澀的難。但是只要能有相聚的擁抱作為答案,那麼所有的酸苦都會煙消雲散。

01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霧朦朧,雲堆積,天灰濛濛的,像一張苦惱人的臉。獸形的金爐裡,薰香已漸漸消盡。時序又到了重陽,臥在玉枕羅帳,半夜秋氣襲來,竟有了徹骨的透涼。

黃昏來臨的時候,獨自坐在東籬把盞飲酒,菊花的暗香沁滿了衣袖。這種情形,你讓我怎麼能不黯然銷魂,當西風捲起簾幕的時候,我看見我的影子和黃花一同消瘦。

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常用的手法是白描,淺近活潑是它的特點,靈動精巧是她的風格。

字裡行間透著極強的畫面感:如「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買得一枝春欲放」等等。

這首詞卻一改常態,整篇採用了意境渲染、敘事烘託的手法來架構行文,寫得十分婉轉含蓄,似乎剎那間長大成熟了許多。

上闋是一個白天到黑夜的描寫:

灰暗的薄霧濃雲,清冷的玉枕紗廚,縹緲的瑞腦檀香,渲染了無聊而陰沉的一天。

這些意象的背後,是空間的靜止、時間的消磨;是詞人的孤單和落寞。而這天恰好每逢佳節陪思親的「重陽」啊,於是剎那之間,思念如流水般蔓延。

下闋進入了敘事的環節,東籬把酒獨自飲,一個人的節日一個人過。

此時,盛開的菊花卻不合時宜地遞來陣陣暗香,如此良辰美景,卻無人共賞,怎不教人愁腸千結、黯然神傷呢!

此時詞人的愁苦情愫達到高潮,呼之欲出。然而她又硬生生地吞回去了,漫不經心地描起了風景。

「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花將謝,人將老,花與人都在一同清瘦。而那樂不思蜀的異鄉客,你的心裡可曾湧起一點點惜花惜人的愛憐?

02

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相關研究人士們莫衷一詞:

有人說寫於1103年左右,是時趙明誠負笈遠遊,李清照在家不堪思念,故作詞以寄之;

也有人說寫於1108年左右,是時趙明誠與妹夫李擢遊仰天山。流連忘返,清照獨居,重陽賞菊,無人為伴,故作此詞。

不管哪一種考據,值得肯定的是,這首詞寫於李趙二人新婚後不久,恩愛正熾,而對方卻要遠遊。

困在家中的李清照思念中帶著些許傷感,傷感中帶著些許埋怨,埋怨中帶著些許嬌嗔。

「人似黃花瘦」,愛花人憐花瘦,有情人憐人瘦,如果彼此不曾住在對方的心理,誰還管你花瘦還是人瘦。

可見,詞人這樣的嗔痴之語,也是需要懂她的人來在乎,愛她的人來憐惜的。

確實,趙明誠接到此書後,感動得無以復加,馬上做出了不同尋常的舉動。

元伊世珍《琅嬛記》中記載:

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成為一段佳話。才人之間的愛情表達自與旁人不同。李清照需要趙明誠的憐惜,而趙明誠卻給了她更多發自內心的欽佩和仰慕。

這世界最美妙的事,莫過於彼此之間的懂得和分享。所以,在此後的日子裡,儘管風驟雷擊,儘管情淡愛薄,但依然有一種東西永遠存在,那就是懂得。

因為懂得,所以彼此尊重,因為懂得,所以舉案齊眉。

03

宋人喜摘錄詞人名句以為稱謂。

如秦觀被稱為「山抹微雲先生」,宋祁被稱為「紅杏尚書」,賀鑄被稱為「賀梅子」,張先被稱為「張三影」,都是因名句而起的名號。

李清照則被人稱為「李三瘦」。其著名的三句詞是: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其實,「人比黃花瘦」,這個句子的靈感應該並非詞人首創,我們可以從多位前人的作品中看見它的影子。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韋莊《菩薩蠻》

唐人的很多作品,都將人與花相媲美,韋莊這首就寫得十分明豔。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秦觀《如夢令》

「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

秦觀大概是最早用「瘦」字來描摹風景的詞人之一了吧,他的思路,在美的基礎上,又進了一層。

更相近的應該是宋人張素的那首《鷓鴣天》了。

鷓鴣天 懷遠

張素

病起樓頭月影低。天寒風急雁聲稀。可憐妾似黃花瘦,不見人從白帝歸。

千裡隔,兩心知。料因途遠故遲回。素猿切莫山頭叫,歧路愁添客子悲。

這裡,明顯地出現了「妾似黃花瘦」的句子。

想來,李清照的靈感與前人的鋪墊是分不開的。只是她結尾的三句行文更縝密,情感更細膩,表達更婉曲,從而產生了更高的藝術效果。

所以,明茅暎評曰:

但知傳誦結語,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魂」也。《詞的》

清代的譚瑩評價就更高了:

綠肥紅瘦語嫣然,人比黃花更可憐。

若並詩中論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蓮。《古今詞辨》

(林樰熳,海角女子,幽僻好靜,喜與古人作伴。業餘常做三事:寫詩、讀詩、說詩,願我的文字能給您帶來一絲清涼,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樰熳小閣自序

樰熳者,海角女子也。因愛六出清冷曼妙之態,又補五行失木缺火之白,故名之也。數十年浮塵碌碌,並無建樹。唯性乖行僻,嗜書眈詩,竟成慣性。

今欲再闢清虛,重理竹素,寄閒眸於江湖,鎖光陰於文字,故造此虛樓幻閣,霧苑雲臺。若君有意,祈凌波微步,移來共酌一杯。

相關焦點

  • 李清照寫下一詞,世界上最瘦的人在裡面
    無論做什麼事情好像都溫柔似水的樣子。現代女性最關心的除了自己的容貌,就是自己的身材是否苗條了。再瘦的女子都會想方設法地再減減體重,好讓自己看起來十分地嬌小、靈動。甚至現在流傳的一句話是"就連呼吸都會長胖"。
  • 李清照的花語人生:她最愛什麼花?
    一提到李清照,人們的腦海裡大多會閃現出一個在冷冷清清的宅院裡,整日尋尋覓覓,心裡一片悽悽慘慘戚戚,容貌比黃花還瘦的女子來。其實,李清照的生活,還有她的性格,很多時候恰恰是這一切的反面。她本是一個自信、勇敢、堅強、自由、灑脫的女子。「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她的人生志向。
  • 李清照為何在《詞論》中對蘇軾大肆批評?暗懟蘇軾卻成就千古名作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在詞中寫道「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引得一眾名家叫好。為此李清照專門寫了一首詞,來和蘇軾叫板。這一寫竟寫出了千古絕唱《醉花陰》。
  • 李清照出神入化的一首詞,最後一句,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
    關於「愁」,李煜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賀鑄說「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陸遊說「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然而我認為最經典的當屬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無一「愁」字,卻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當真是出神入化的一首詞。《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 相同的花意,不同的花意,透過詩詞花意象看李清照的人格追求
    李清照生於動蕩的宋朝,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增加了詞中意象的豐富寓意。李清照在詞中意象的選擇大多為花意象,這反映出李清照作為女性所具有的獨特的柔美、細膩,但是變化莫測的人生給了李清照更多地家國感情和人生感悟。筆者多年研讀,以為李清照詞中的花意象不僅僅表達出詞人不同的心境。比較南渡前後詞中意象,不難發現詞人人生觀的變化。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17次,卻寫盡了一生
    李清照傳奇的一生,從她寫的那些詩詞中就可見一斑。不管是少年時的肆意灑脫、濃情蜜意,還是晚年時的憂國憂民、顛沛流離,她都堪稱「千古第一人」,此後無人能與她比擬。李清照的詞,不似雄性荷爾蒙旺盛的豪邁派,也不像纏綿悱惻的婉約派,她的詞清新質樸,像一股清流。
  •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人比 一作:人似)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 從李清照的詞作來看她的一生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詞應當也是李清照少女時期的作品,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從「沉醉不知歸路」可以看出她內心的歡愉。2、蜜月時期―代表作《減字木蘭花·花擔上》這一時期,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這首詞簡單易懂,截取一段買花的生活側寫,字裡行間濃濃的都是幸福甜蜜。尤其下半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 李清照的才氣讓她的丈夫都甘拜下風
    若是說到李清照,那可真是千古第一風流才女啊。李清照,號,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的出生雖說不算顯赫,但也是書香門第。父親是蘇軾的得意門生,從小就飽讀詩書,她的母親出生在狀元之家,博學多識。所以說,有著這樣強大的父母的李清照自然不會差。
  • 從詞牌裡回首李清照的一生
    怨王孫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同樣是追憶往昔,同樣是在溪亭小畔,只是這次藕花深處不再有香氣。風物不永,或許也是時光的美吧。如夢令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裡最動情的地方,便是這一問知否?
  • 李清照罵蘇軾「不通音律」,寫首詞與他較勁,一哥蘇軾輸在哪兒?
    李清照還曾暗懟過蘇軾。蘇軾的一首詞,詞名叫《菩薩蠻·溼雲不動溪橋冷》,那時候的他是位心上人寫的,在詞中東坡寫道:「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意思是說佳人因惜春憐花,而花比人瘦。這首詞也是引得了一眾名家叫好,至今為止都是被人們引用。
  • 李清照,如花的一生!
    李清照的一生正如其詞中之花,歲月變遷,花容各異。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家庭教育自由寬鬆,形成了她天真爛漫,無拘無束,豪爽愛玩的性格。《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有花——藕花。其詞為: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 趙明誠不眠不休三天三夜,寫下五十首詞,卻不及李清照寥寥三句
    誠然,當提起李清照,我們會想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想到「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想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想到諸多婉約佳作,想到無數絕美名句。但是提到趙明誠,我們能夠想到的,好像也只有「李清照丈夫」這個身份了。
  • 看似簡單,讀懂才知李清照有多牛
    在筆者看來,我國的才女分為兩類:一類叫「其他才女」,一類叫李清照。在男尊女卑的年代,李清照是一個讓很多男人不得不服氣的女人。我們來看看這些男人裡包括哪些人?首先,她讓丈夫服氣。李清照曾寫了一首《醉花陰》寄給丈夫趙明誠,這可愁壞了趙大公子,他閉門謝客,三天三夜廢寢忘食,一共寫了50首詞作,目的就是為了能超越妻子這一首而已。結果可想而知,李清照《醉花陰》的中「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千古名句,而趙大公子這50首詞硬是一首都沒傳下來。其次,她讓範仲淹的真愛粉服氣。范文正公在古代是怎樣一種存在?
  • 李清照最傷感的兩句詞,盡顯才女風採,實在讓人難以取捨
    宋詞是中國文化的巔峰之一,在美輪美奐的宋詞作品中,「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詞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她以優雅絕倫的筆觸,才華橫溢的功底寫下了無數不朽的名篇。尤其是在靖康之變,被迫南渡,又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後,李清照的詞便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
  • 李清照:九百多年前的她,過著我們今天的生活
    你聽說過怒懟老公、手撕渣男的李清照嗎?那才是她真正的生活。初生情愫嗅青梅,婚後對詩好興致李清照與趙明誠初見的場景是酸澀中帶著甜的,那是初戀的味道,像李清照筆下的青梅一樣。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像當時閨閣女子一樣急忙迴避外男,卻又在少女之心的萌動下倚靠在門上,以門前的青梅作掩,偷偷地看著他。他們是門當戶對、天造地設的一對,很順利地成了婚。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敢於衝破世俗枷鎖,一生都在痛快淋漓地活著
    李清照在她的詞《點絳唇·蹴罷鞦韆》就有記錄這段浪漫的邂逅。《點絳唇·蹴罷鞦韆》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在趙明誠不在李清照身邊的時候,她也會因為思念夫君而獨自感傷。《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於病酒,不是悲秋。
  • 李清照:好酒好賭,離經叛道,中國一千年來第一風流才女
    李清照的才華,李清照的家國情懷,李清照的膽魄骨氣,足以讓那個時代失色,風流無二。李清照的父親是大學士蘇軾的學生,不僅得到了蘇軾的真傳,才氣逼人,還喜歡收藏書。而她的母親出生下狀元家庭,飽讀詩書。有這樣的父母,李清照自然不會辜負父母對她的諄諄教導。
  • 李清照《減字花木蘭》——會撒嬌的女人在丈夫眼中比花更嬌豔
    看著手中的鮮花嬌豔欲滴,似裹挾了一整個春日的勃勃生機,她是由衷地喜歡、由衷地讚嘆。然而這朵被人折去的花兒,似乎在為自己不幸的命運啜泣,「淚染輕勻」,愁容滿面,使得惜花之情乍現。常言道,「女為悅已者容」,她是有心為心上人扮靚的,更何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即便自知沒有這花的容顏俏麗,也要「雲髻斜簪」,細做一番裝扮。此時的李清照,雖仍有一份淡淡的哀愁,更多的確是難得的閨房之樂。善於嬌嗔的女人是可愛的。民國就有兩位極其會對丈夫撒嬌的名才女,陸小曼與林徽因。
  • 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夢醒時分讀書人
    從此,世間多了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李清照。李清照出身於書香之家,只可惜身為女子,不能像男子一樣暢所欲言,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讓當時大多數人堅信不疑,可縱然如此,李清照身為女子依舊才名遠揚,從不屑於封建思想的桎梏。【01】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