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樰熳,不愛集注,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讀詩。歡迎一起走進詞人的性靈世界。)
兩個人之間的故事,無非是一忽兒在視線,一忽兒在思念。
當他走進了視線,思念便閉上幽鎖的門;當他走出了視線,思念便張開寬大的口袋。
短暫的思念是酸甜的劫,漫長的思念是苦澀的難。但是只要能有相聚的擁抱作為答案,那麼所有的酸苦都會煙消雲散。
01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霧朦朧,雲堆積,天灰濛濛的,像一張苦惱人的臉。獸形的金爐裡,薰香已漸漸消盡。時序又到了重陽,臥在玉枕羅帳,半夜秋氣襲來,竟有了徹骨的透涼。
黃昏來臨的時候,獨自坐在東籬把盞飲酒,菊花的暗香沁滿了衣袖。這種情形,你讓我怎麼能不黯然銷魂,當西風捲起簾幕的時候,我看見我的影子和黃花一同消瘦。
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常用的手法是白描,淺近活潑是它的特點,靈動精巧是她的風格。
字裡行間透著極強的畫面感:如「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買得一枝春欲放」等等。
這首詞卻一改常態,整篇採用了意境渲染、敘事烘託的手法來架構行文,寫得十分婉轉含蓄,似乎剎那間長大成熟了許多。
上闋是一個白天到黑夜的描寫:
灰暗的薄霧濃雲,清冷的玉枕紗廚,縹緲的瑞腦檀香,渲染了無聊而陰沉的一天。
這些意象的背後,是空間的靜止、時間的消磨;是詞人的孤單和落寞。而這天恰好每逢佳節陪思親的「重陽」啊,於是剎那之間,思念如流水般蔓延。
下闋進入了敘事的環節,東籬把酒獨自飲,一個人的節日一個人過。
此時,盛開的菊花卻不合時宜地遞來陣陣暗香,如此良辰美景,卻無人共賞,怎不教人愁腸千結、黯然神傷呢!
此時詞人的愁苦情愫達到高潮,呼之欲出。然而她又硬生生地吞回去了,漫不經心地描起了風景。
「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花將謝,人將老,花與人都在一同清瘦。而那樂不思蜀的異鄉客,你的心裡可曾湧起一點點惜花惜人的愛憐?
02
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相關研究人士們莫衷一詞:
有人說寫於1103年左右,是時趙明誠負笈遠遊,李清照在家不堪思念,故作詞以寄之;
也有人說寫於1108年左右,是時趙明誠與妹夫李擢遊仰天山。流連忘返,清照獨居,重陽賞菊,無人為伴,故作此詞。
不管哪一種考據,值得肯定的是,這首詞寫於李趙二人新婚後不久,恩愛正熾,而對方卻要遠遊。
困在家中的李清照思念中帶著些許傷感,傷感中帶著些許埋怨,埋怨中帶著些許嬌嗔。
「人似黃花瘦」,愛花人憐花瘦,有情人憐人瘦,如果彼此不曾住在對方的心理,誰還管你花瘦還是人瘦。
可見,詞人這樣的嗔痴之語,也是需要懂她的人來在乎,愛她的人來憐惜的。
確實,趙明誠接到此書後,感動得無以復加,馬上做出了不同尋常的舉動。
元伊世珍《琅嬛記》中記載:
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成為一段佳話。才人之間的愛情表達自與旁人不同。李清照需要趙明誠的憐惜,而趙明誠卻給了她更多發自內心的欽佩和仰慕。
這世界最美妙的事,莫過於彼此之間的懂得和分享。所以,在此後的日子裡,儘管風驟雷擊,儘管情淡愛薄,但依然有一種東西永遠存在,那就是懂得。
因為懂得,所以彼此尊重,因為懂得,所以舉案齊眉。
03
宋人喜摘錄詞人名句以為稱謂。
如秦觀被稱為「山抹微雲先生」,宋祁被稱為「紅杏尚書」,賀鑄被稱為「賀梅子」,張先被稱為「張三影」,都是因名句而起的名號。
李清照則被人稱為「李三瘦」。其著名的三句詞是: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其實,「人比黃花瘦」,這個句子的靈感應該並非詞人首創,我們可以從多位前人的作品中看見它的影子。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韋莊《菩薩蠻》
唐人的很多作品,都將人與花相媲美,韋莊這首就寫得十分明豔。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秦觀《如夢令》
「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
秦觀大概是最早用「瘦」字來描摹風景的詞人之一了吧,他的思路,在美的基礎上,又進了一層。
更相近的應該是宋人張素的那首《鷓鴣天》了。
鷓鴣天 懷遠
張素
病起樓頭月影低。天寒風急雁聲稀。可憐妾似黃花瘦,不見人從白帝歸。
千裡隔,兩心知。料因途遠故遲回。素猿切莫山頭叫,歧路愁添客子悲。
這裡,明顯地出現了「妾似黃花瘦」的句子。
想來,李清照的靈感與前人的鋪墊是分不開的。只是她結尾的三句行文更縝密,情感更細膩,表達更婉曲,從而產生了更高的藝術效果。
所以,明茅暎評曰:
但知傳誦結語,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魂」也。《詞的》
清代的譚瑩評價就更高了:
綠肥紅瘦語嫣然,人比黃花更可憐。
若並詩中論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蓮。《古今詞辨》
(林樰熳,海角女子,幽僻好靜,喜與古人作伴。業餘常做三事:寫詩、讀詩、說詩,願我的文字能給您帶來一絲清涼,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樰熳小閣自序
樰熳者,海角女子也。因愛六出清冷曼妙之態,又補五行失木缺火之白,故名之也。數十年浮塵碌碌,並無建樹。唯性乖行僻,嗜書眈詩,竟成慣性。
今欲再闢清虛,重理竹素,寄閒眸於江湖,鎖光陰於文字,故造此虛樓幻閣,霧苑雲臺。若君有意,祈凌波微步,移來共酌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