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杜蘭特、倫納德等人的存在讓如今的NBA已經變成徹頭徹尾的鋒線聯盟,得前鋒者得天下已經成為共識。鋒線球員因為其出色的運動能力經常能成為左右比賽勝負的力量,但尷尬的是以天賦和運動能力為主的「輕騎兵」卻很難贏下季後賽。
字母哥毫無疑問是現役大前鋒中的佼佼者,一人獨攬MVP和DPOY兩項大獎,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巨星。但雄鹿在東部半決賽被熱火1-4橫掃出局,字母哥顏面掃地。在質疑字母哥個人能力的同時,機動型大前鋒無法贏球的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是為什麼?
是字母哥不厲害嗎?並不是,MVP獎盃和雄鹿連續兩個賽季常規賽戰績第一已經足以證明他的攻擊力,但季後賽和常規賽是兩回事,字母哥就是在這方面太吃虧。常規賽是打一場就換對手,勝負都是一場,下一次見面就是幾周甚至幾個月以後,彼此變化很大。而季後賽是一輪一輪打,主要考驗兩隊賽前的針對性布置和教練的臨場指揮能力,在這種硬碰硬、真刀真槍的比賽面前,字母哥和雄鹿的表現是不及格。
字母哥最擅長、最喜歡的得分方式是從後場運球一條龍殺進內線完成暴扣,他的臂展和腿長讓他成為最適合這個工作的現役球員。但當熱火在籃下擺出一道人牆時,字母哥就很難像往常一樣完成終結。字母哥除了突破還有一手並不成熟的三分球,病急亂投醫,G4三分7中0也表明不是誰都可以投三分球,同時也證明三分球在季後賽中的不穩定性。
西亞卡姆在半決賽中對陣綠軍遭遇與字母哥如出一轍,凱爾特人自己的反擊沒少得分,而猛龍在7場系列賽中很少能獲得這種機會,更常見的場面是雙方落入陣地戰,西亞卡姆的機動能力完全沒辦法發揮,強行硬吃籃下的結果只能是增加失誤,凱爾特人順勢反擊得分。
字母哥和西亞卡姆都是依靠運動天賦打球的大前鋒,個人進攻習慣也都以持球突破上籃為主,快速、衝擊力強是其特點,這可不就是「輕騎兵」。像詹姆斯這種體重超過100攻擊,36歲高齡還能強突籃下造殺傷的屬於「重騎兵」,像小加索爾或者大洛佩斯這樣不以移動速度見長的中鋒則應該屬於「重甲步兵」。
今天剛剛被淘汰出局的威少儘管是後衛,但按照打法他也應該劃入「輕騎兵」類型,所不同的是威少因為身高原因突入籃下後容易被蓋帽,但他沒有三分球這一點卻和字母哥、西亞卡姆有異曲同工之妙。
季後賽的特點是對抗強度大,防守強度大,犯規尺度松,很少有人能在季後賽中輕易上籃得分,大空位三分球出手機會更是等同於送分。沒有中投的球星在季後賽會非常吃力,同時常規賽的三分球好手在季後賽中命中率都會下降,最終解決問題還是要靠陣地戰中的中距離投籃。
字母哥和威少賽季都沒能奪冠,西亞卡姆能在總決賽G1中打爆追夢格林也是因為有倫納德存在,後者吸引了勇士大部分防守注意力,因此才有西亞卡姆的32+8的高光時刻。倫納德走後,西卡沒有中投、沒有低位進攻的弱點暴露無遺,字母哥和威少也是同樣的問題。
輕騎兵能打常規賽和順風局,季後賽一旦遇到鐵桶陣就GG。而NBA季後賽歷史一再表明:比賽越打到後面,就越容易成為防守大戰,總決賽更是名副其實的「絞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