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據@新華視點 1月11日消息,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11日舉行投票,得票第二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於晚間承認敗選,這意味著得票第一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回顧過去4年,蔡英文上臺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失去信任的基石。民進黨並未兌現所謂「拼民生」、「護民主」、「守主權」承諾,反而借用香港問題發酵,在島內兜售「芒果乾(亡國感)」,製造「大陸打壓臺灣」的假象,欺騙選民。
首先,蔡英文近期為選舉造勢時,不斷吹噓臺灣單季度GDP增長率,自封臺灣經濟已經重回「亞洲四小龍」頭名,但事實並非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9年10月15日發布報告,將臺灣去年GDP增長率預期從此前的2.5%降至2%,和韓國一致,略高於新加坡和香港。但就臺當局熱衷於和大陸比拼的「人均GDP」領域,臺灣以26319美元位居「四小龍」末尾。
IMF對臺灣地區2019年度GDP增長率預期 圖自IMF
民進黨在臺灣經濟領域製造的謊言不止一個。作為蔡英文經濟政策「主打牌」,2016年臺當局極力推崇的「新南向」政策,目的是為了擺脫「把臺灣經濟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實際上,這4年內臺灣地區不僅減少了對「南向國家」的出口比重,反而加重對大陸經濟的依賴。
2018年,臺灣地區對東協十國的出口額同比暴跌34.7%,對東協十國出口比重(佔臺灣地區整體出口比重)為17.3%,比2017年的18.5少了1.2個百分點,更比馬英九第二任期時平均的18.6%要少。而同期,臺灣地區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上漲6.3%,出口比重上升至41.2%。
臺當局清楚大陸經濟對臺灣經濟的貢獻率,卻依舊要和大陸「割席」,阻礙當地民生發展。
陸客自由行自8月起暫停後赴臺人數迅速下降,去年11月赴臺旅客同比負增長3.29%,其中陸客人數大跌53.88%。《旺報》於去年12月底援引島內旅遊業界人士預估,去年臺灣旅遊節將因此少賺200多億元新臺幣的觀光收入。民進黨為應對此事,至今陸續提出幾波補助,金額總計僅56億新臺幣,相比之下如同飲鴆止渴。相比之下,馬英九執政時期赴臺陸客人數逐年上漲。
馬英九時期陸客(紅)赴臺人數逐年上漲 圖自美國石英報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吳建曾撰稿指出,2018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不少「藍營」縣市長前往大陸推介觀光旅遊和農漁特產品,令2019年上半年赴臺陸客人數有所攀升。而此時蔡英文又力推所謂「國安五法」以及「反滲透法」。去年12月,臺當局突然搜查了20多家承辦兩岸參訪團的旅行社,執意渲染恐怖情緒,單方面阻礙兩岸的交流互通。
在阻礙兩岸交流互通上,不得不提蔡英文當局「阻撓臺胞春節返鄉」的例子。2018年至今3個春節假期內,臺當局2次拒絕為返鄉臺胞加班機,以臺灣人民作為「人質」,要挾大陸「釋放善意」。最後還是大陸航司主動加班加點,助臺胞回家過年。
大陸航司加班機接臺胞回家 圖自臺媒
除此以外,2018年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有臺灣導演發表「臺獨」言論。臺當局事後非但沒有批評,反而給予肯定,將藝術「政治化」,引發兩岸各界不滿。到了2019年臺灣金馬獎,大陸影視業人員集體缺席,其決定獲得資本市場認可,贊助商紛紛「退群」,對臺當局表示抗議。此時蔡英文卻將「鍋」甩給大陸,認為是後者「將藝術政治化」,玩起「雙重標準」。
蔡英文及民進黨無視臺灣同胞民意,恰恰是這4年所謂「臺灣民主」的體現。
2016年蔡英文借用民進黨在臺灣立法部門佔據多數的優勢,強行三讀通過「一例一休」政策,不僅侵害勞方作休權益,又加劇資方人力成本,引來雙方不滿。2018年民進黨再次修法立場傾向資方,搞出一套被諷刺為「過勞死勞基法」的法案。有臺媒當時批評道,臺灣勞動者權益「倒退30年」。而蔡英文當局並未理會,以「經濟轉型」為由,沒收臺胞民意。
臺灣民眾反對「一例一休」示威活動 圖自臺媒
再論2018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卡管事件」。臺當局不認可臺灣大學民意甄選結果,一度拒絕給「赴陸授課」的新校長管中閔發放聘書,徹底打臉以「民主」自居的臺當局。「卡管事件」一直持續了300多天,2019年1月15日,管中閔上任臺灣大學校長僅僅7天,蔡英文當局又動用「行政權」將管中閔彈劾,引來臺灣民眾的譴責。
不顧臺灣民眾和工商業界反對,蔡英文和其「綠營」秉持「反核」立場。然而全臺灣能源緊缺情況日趨嚴重。2017年大潭電廠六機組跳閘,引發「815全臺大停電」。2019年1月至11月,僅桃園市復興區就發生55次「無預警停電」。
815全臺大停電,臺中市當晚情況 圖自臺媒
在「走私菸」事件中,臺當局「中飽私囊」本性盡顯。2019年11月蔡英文等人借「出訪友邦」的理由,用專機走私香菸9800條。島內媒體披露,借臺當局領導人專機偷帶免稅煙的情況一直都有。值得一提,2016年蔡英文當選後,臺灣地區菸草稅從11.8%調漲到31.8%。這9800條煙,利潤將近500萬新臺幣。臺當局「公器私用」行徑被揭穿,蔡英文的「民主」也成了臺灣民眾口中的笑話。
最後,蔡英文當局在今年給選舉造勢時,再提「愛臺灣」口號,要求選民再給她一次機會,要給臺灣爭取無須有的「主權」。然而,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分不清臺灣在國際社會中應有的地位,「主權感」遭遇雪崩式削弱。
2016年至今,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7國先後和臺當局「斷交」,創下臺當局領導人單期任內記錄。「臺友邦」數僅剩15個。此外,在2017年和2018年中,臺當局不被允許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另外臺中主辦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的主辦權也遭東亞奧委會取消。
上述事件也證明了一個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民進黨當局企圖靠污衊抹黑撼動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大勢,是絕不可能得逞的。
蔡英文及民進黨的種種行徑,本已遭受臺灣民意的反擊。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足以說明臺灣民眾對民進黨在基層行政治理上的不滿。韓國瑜作為國民黨候選人出戰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後,民調一直高於蔡英文,也說明臺灣民眾迫切想要打破現有臺灣政治格局的心願。
蔡英文和韓國瑜民調變化示意圖 圖自維基百科
然而自今年5月起香港「修例風波」爆發,蔡英文藉機炒作,藉此塑造「中國打壓臺灣」的假象,企圖欺騙更多臺灣民眾認同其「護主權保臺灣」的形象。
觀察者網注意到,臨近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之際,蔡英文的競選話語基本上已經不過問「經濟民生」類話題,而是不斷向島內民眾鼓吹的所謂「芒果乾(亡國感)」。譬如1月5日,蔡英文在臺南造勢聲稱,且倘若韓國瑜當選,臺灣就會「變成香港」。1月6日,蔡英文團隊發放競選視頻《大聲說話》,援引「流亡臺灣香港人」表述,還和「港獨分子」黃之鋒進行聯動。
將「香港問題」聯想到臺灣,也是民進黨一貫伎倆。早在2000年,陳水扁就曾發表文章聲稱「我們在選總統,不是在任命特區首長」。其結果是任內兩岸關係僵局、臺灣經濟發展受阻,陳水扁與其家族更利用職權之勢貪瀆,最後鋃鐺入獄。
現如今蔡英文的如法炮製,在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陳一新看來,是民進黨「不經查證」、「不假思索」、「反射性認定大陸打壓」的表現。民進黨當局在圍繞民生經濟領域制定的政策疲軟無力,依託編織謊言轉移公眾視線、欺騙廣大臺灣同胞。而從過往的兩岸關係角度來看,只有臺當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臺灣同胞才能獲得更好的民生福祉,臺灣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