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中國已經證明,世界多麼需要中國

2020-12-23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昨日,我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11月份經濟運行數據,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彭博社就此刊文,稱在美國、日本和德國經濟復甦疲軟之際,「中國已經證明,世界多麼需要中國。」

彭博社報導截圖

12月15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彭博社亞洲經濟專欄作家丹尼爾·莫斯(Daniel Moss)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已經證明,世界多麼需要中國」的評論文章。此前3小時,彭博社的另一篇報導對中國最新的宏觀經濟數據做出分析,稱其顯示了中國進一步領先於其他主要經濟體。

莫斯也正在關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加速復甦。他在文中表示,中國可能是今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11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前11個月同比增長2.6%。「這些數據表現都很強勁,且與經濟學家的預測相符」,莫斯評價稱。

圖自國家統計局官網,下同

莫斯認為,這證明了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特別是當四大經濟體中的三個都出現「問題」——德國和日本有可能出現雙底衰退,美國的反彈勢頭已經失去動力。此時,中國正是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莫斯稱,如果中國經濟保持這一復甦勢頭,人們將能樂觀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會強勁反彈。

莫斯進一步分析稱,中國這個第二大經濟體之所以能表現得如此亮眼,是因為在全球疫情面臨寒冬之際,其他主要經濟體正在採取限制措施來抑制當前這波疫情擴散。莫斯表示,這就導致了它們的經濟仍處在疫情陰霾之下。

德國新冠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居高不下,總理默克爾12月13日宣布施行「硬性封鎖令」,除了提供日常必需品之外的所有零售商鋪必須關閉。莫斯認為這對德國經濟將是「一個特別沉重的打擊」,這也意味著德國繼2020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出現下滑後,其第四季度經濟也將很有可能面臨收縮。

日本的情況也很嚴峻,在12月12日,其單日新增感染人數首次超過3000人。日本首相菅義偉被迫暫停了安倍時期的經濟倡議——一項名為「Go To Travel」的國內旅遊支援項目。另外,日本政府還把對部分地區的限制,轉變為全國性的限制,並將延長對餐飲店縮短營業時間的要求。莫斯稱,日本經濟尚未從2019年的消費稅上調中恢復過來,而如今這些針對疫情的限制措施,無疑將對其經濟造成巨大打擊。

在美國,隨著近期新冠疫情再度惡化,其勞動力市場的改善似乎停滯不前。美勞工部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激增,為9月以來最高水平。莫斯指出,如果美國會兩黨到12月底還不能就新一輪疫情救助計劃達成一致,數百萬美國人將在徹底失去失業救濟的情況下開啟新的一年。

相較之下,中國早前就以強有力的措施迅速控制住本國疫情。莫斯認為,儘管有些人對中國的封鎖措施指手畫腳,但對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經濟要能維持下去,並向好發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彭博社》中國無需多言,事實已經證明,世界多麼需要中國
    導語:《彭博社》中國無需多言,事實已經證明,世界多麼需要中國《彭博社》在近日發表了一篇刊文,其中提到了,事實已經證明,世界多麼需要中國。隨著疫情席捲全球,中國似乎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經濟體,其他國家,無論是日本還是德國和美國,都相當無力。根據數據統計,今年的11月份,中國工業增長了7.0%,消費品同比增長5.0%,而固定資產投資,也上漲了2.6%,這些數據完全符合專家的預期。
  • 嫦五順利回家後引發一輪哄搶熱潮,國際評論:中國已經證明,世界多...
    當然兩種方法各有優劣,也有各自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關。而另一個需要突破的技術瓶頸就是高溫。我們知道由於返回時速度過高,飛行器極易在與大氣層高速摩擦中燒毀,這對於防熱技術的要求十分高。因此能做到安全返回,也說明中國探月技術的優越性。 那麼在成功採樣返回之後,最令人期待的就是中國對於這一樣本展開的相關研究,或許在接下來將會引發一輪哄搶熱潮。
  • 彭博社:在這個不毛之地,中國建起世界最大陸港
    在相繼採訪包括希爾曼在內的政治經濟學家的同時,彭博社對中國的「先建設、後需求」(building first and finding demand)的中國基建前置規劃理念娓娓道來。譬如,他提到鄭州鄭東新區10年前還有人說是「鬼城」,如今已經是繁華的城市中心。一直以來,中國城市規劃「長期收益」、「規劃前置」等詞語在西方人眼中極為陌生,外媒更是頻繁抹黑所謂「鬼城現象」,妄圖藉機抹黑中國經濟發展。霍爾果斯市則是這個故事中較為常見的主角之一。
  • 美媒:謝天謝地中國站了出來,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中國
    受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都陷入了經濟下滑的困境,這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了重大影響。目前,在世界主要經濟體裡面,只有中國戰勝了疫情,把經濟拉回了正軌。按照國際機構的預測,2020年中國GDP增速有望達到1.8%,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裡面,唯一實現了正增長的國家。
  • 美國彭博社:制裁中國,有助於中國技術創新,透露出什麼樣的信息
    今天小編看到一則消息,說是,12月18日,美國彭博社發布觀點文章——「美國新限制措施將幫助中國『再次偉大』」。相信大家對彭博社這家雜誌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吧,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成立於1981年的美國彭博資訊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其前身是美國創新市場系統公司。
  • 千鈞一髮之際中國站出來!世界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中國
    受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都陷入了經濟下滑的困境,這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了重大影響。目前,在世界主要經濟體裡面,只有中國戰勝了疫情,把經濟拉回了正軌。按照國際機構的預測,2020年中國GDP增速有望達到1.8%,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裡面,唯一實現了正增長的國家。
  • 外媒:疫情期間中國的表現展示了我們多麼需要中國
    墨西哥《金融家報》報導截圖墨西哥《金融家報》12月15日發布題為《疫情期間中國的表現展示了:我們多麼需要中國》的報導指出,全球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經濟的支撐,2021年全球經濟的反彈將依賴於中國延續強勁的復甦勢頭。報導指出,目前,除了中國之外,世界其他主要的經濟體都出現了衰退跡象,因此,中國經濟對於世界經濟復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海評面:「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也由此成了外媒眼中世界復甦的機會和希望。德國《焦點》周刊感慨,「中國正奪取世界經濟王位」。12月23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或將回升至7.9%。
  • 彭博社中國籍僱員被拘留?中方: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
    導語:彭博社中國籍僱員被拘留?中方: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 中方在涉及主權安全一事上,一直都是義正言辭。國家的主權神聖不容侵犯,國家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一個人一旦背離了初衷,背離了人性,那麼她就該遭到嚴懲。一旦有出現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罪的人出現,中方政府絕不會心慈手軟,必將對犯罪分子嚴懲不貸。
  • 彭博社:併購Siltronic,環球晶很可能要付出慘痛代價
    集微網消息,近日,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片廠 GlobalWafers(「環球晶」)宣布45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半導體矽片廠商Siltronic(世創),昨天彭博社發布評論員文章,認為環球晶的賭注極其昂貴,溢價嚴重,很可能對公司未來發展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 彭博社僱員被逮捕 外交部回應:目前正在依法偵辦
    原標題:彭博社僱員被北京國家安全局逮捕 外交部回應海外網12月14日電據外交部網站消息,12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彭博社記者:我的同事上周被北京國家安全局逮捕,其被指控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
  • 泰勒·柯文:證明美國比中國強
    文丨張三 審丨瑾函根據媒體報導,美國經濟學教授泰勒·柯文在彭博社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他公開宣稱,新冠病毒事實上證明了「美國確實要比中國更強」,而且在部分領域上比中國還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那麼這位教授又究竟憑藉著什麼,認為美國比中國要更加領先呢?難道就因為美國因疫情死亡的人數比中國多?難道死亡是福?他認為美國在疫苗研發上有著更快的進度該教授認為,美國本身的疫苗研發進度是較快的,而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相關製藥企業所研發的疫苗,本身採用了全新的醫學技術。
  • 美國商務部又舉起制裁大棒,彭博社:川普幫助中國再次偉大
    這也宣告著,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已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中國的成就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太空領域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已經成了一個笑話。明知中國崛起勢不可擋,可美國仍在做最後的掙扎。美國新冠肺炎已經致使超過30萬死亡、黑人屢屢遭受美國警察過度執法丟掉性命等事件就已經充分說明,美國最沒有資格談「人權」;南海本無事,美國徒擾之。如果不是美國帶頭在南海耀武揚威,慫恿南海周邊國家挑事,南海局勢本應風平浪靜;至於購買原產於美國的產品以支持中國人民解放軍項目、參與竊取美國貿易機密,更是無稽之談。
  • 世界是如何看待中國崛起?美媒給出中肯評價,普京表態值得關注
    正當世界各國都在著手抗擊疫情之時,我國已經在有條不紊的發展自己國家經濟,以求早日解決疫情帶來的損失。顯然,不管是從疫情中逆流而上看,還是從自身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顯然,意識到經濟格局變化的不止我們,作為友國、對手國也都是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
  • 美媒絕望:時間已經站在了中國一邊
    編輯:拾遺根據彭博社報導,對於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其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國力增強,另一方面也引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不滿。美國就認為中國在許多問題上佔據優勢,只是不願承認已被超越,美媒只好無奈承認時間已經證實中國不容小覷。
  • 美國教授強文:新冠疫情證明美國不怕死人,比中國強大得多
    昨天,美國知名大媒體彭博社刊登了一篇讓許多中國和美國人都非常震驚的文章。因為撰寫此文的一名美國大學教授居然宣稱:新冠疫情證明了美國比中國強大,而且比起中國有著「巨大」的優勢。(截圖來自彭博社的這篇文章)首先,這位大教授以疫苗舉例,稱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的BioNTech公司合作的疫苗採用「全新」的mRNA技術,不僅可以快速生產出大量疫苗,而且還適用於將來會出現的新病毒,而中國的疫苗技術是「陳舊的」,且中國不得不「竭盡全力」才能提高產能。
  • 2025年中國人均收入世界排名預測 中國人均收入世界排名第幾
    「經過1/4個世紀的收入激增,中國(人均收入)將超過56個國家,」美國彭博社18日消息以此為題的報導稱,到2025年,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將使得這個國家在人均收入排行中超過56個國家,位列世界第70位,接近躋身全球最富有的1/3國家行列。
  • 中國的綠卡有多麼難拿,還好我已經擁有它
    長期以來,中國的綠卡被譽為「世界上最難的綠卡」之一,這表明中國的綠卡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然而,持有「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在中國辦事仍然遇到困難,甚至很多辦事處都沒有聽說過。中國的「綠卡」是中國人的永久居民身份證,被嘲笑為「世界上最難的綠卡」。香港《南華早報》近日報導,隨著中央政府放開紅地毯,吸引中國頂尖科學家參與中國的研究項目,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將贏得中國「綠卡」。
  • 彭博社:川普政府或將對中航工業發起制裁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據美國彭博社10月13日報導,川普政府可能將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下稱中航工業)發起制裁。報導稱,隨著近期中美關係不佳,中航工業可能成為繼華為、TikTok和WeChat之後,又一個美國政界人士想要利用並打擊中國影響力的目標。
  • 英媒:未來中國不再需要依靠世界,世界離開中國卻無法運轉
    中國防控成效顯著,內外市場一片繁榮雖說中國的疫情來得早,勢頭迅猛,但好在處置應對力度大,措施得當,尤為難得的是國內生產力恢復迅疾,已經再次成為其他國家賴以信服的合作夥伴。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的評論認為,中國的未來將會是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世界離開中國也將無法運轉,而中國卻不再需要依賴於世界經濟。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勢頭正盛,這是國際權威人士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