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不去陽朔的話,等於白來了一趟桂林。為何?請看下文
陽朔的群山,路上就能拍出這種鄉村
陽朔千山獻畫屏,境勝小詩難寫盡。獨遊不恨無人語,滿壑松聲可細聽。
大宋愛國詩人劉克莊的心目中,陽朔就是詩詞寫不盡的絕景勝地。事實上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寫這首詩的時候劉克莊還沒機會去收復金國的土地,百無聊賴的跑到這裡當幕僚刷了3年戍邊軍事資歷,於是顯得格外悠閒...
陽朔概述:陽朔縣,30萬人口的小縣城,位於桂林市南邊70公裡,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本質所在。可以說沒來過陽朔,就等於沒看過桂林山水。
陽朔的歷史很久遠,最早從秦朝屠睢(詳見我的靈渠相關文章)帥軍南徵,打下這裡後就地設置了陽朔縣。
陽朔名字由來:陽朔這個地名從秦朝至今沒改變過,陽指的是縣城北面的羊角似的十萬大山,而朔就是北方的意思(朔方寒氣,朔色長天...嗯,聽起來很酷,我甘肅的文章裡都這麼形容北方的大地)。所以字面意思就是陽朔是個北邊有羊角一樣山脈的縣城。
那麼,既然陽朔以山出名,我們就先說山好了...
興平碼頭的漁翁真實體驗
桂林須產千株桂,未解當天影日開。我到月中收得種,為君移向故園栽。
陽朔的詩人,最有名的是本地土著曹鄴。曹鄴筆下的陽朔就是歲月靜好,積極從事農耕的地方。
灕江之冠:桂林到陽朔,一路50公裡,這段路程可以全部走水路。只需要一葉扁舟,就可以順著灕江從桂林一路南下。這段旅途裡,陽朔縣的美麗群山一個也不會跑,都可以被盡收眼底。當然,如果想要節約一些的體驗這段旅程,也可以直接到興坪碼頭坐當地遊船,在核心的山色中轉一圈即可,同樣是美不勝收。
興坪鎮:興坪是陽朔縣下轄的小鎮,在縣城北邊。從桂林到陽朔的這段順流而下的灕江之旅,重點就在興坪鎮的碼頭。這段水景基本上全部都是群山環繞,碧水青山帶給你的,是最真實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體驗。
陽朔的興坪鎮一段的灕江,在晚霞裡是最美麗的。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
山水詩人王維從來也沒去過桂林,這首詩來自他話別即將去合浦(廣西北海以北)的友人。王維的心目中,日落倒映在江上,而山色伴著潮水一片清朗。這畫面和陽朔的絕美風光是一樣的。
黃布倒影:所謂黃布倒影,指的是灕江在陽朔這段最美的部分。當我們從桂林沿著灕江,最終從興坪碼頭下船後,就可以在岸上體驗到這份美景。灕江在夕陽下的倒影,照在江水的畫面,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實寫照,也是20元人民幣背面的畫面。
其實,這段桂林山水的絕美體驗,其實很早就被古代旅遊過了。因為陽朔的歷史可以上述到三國時期--
陽朔的歷史:無論興坪鎮也好,陽朔縣城也好,古代都歸屬始安郡---三國時候吳國孫皓以零陵南部為始安郡。這件事發生在東吳甘露元年。所謂的甘露元年,就是晉武帝司馬炎繼位的那年了。此時蜀國姜維戰死,劉禪開始樂不思蜀。此時的東吳是個末代暴君孫皓在位(孫權的孫子)---
(東吳)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說與太后朱,欲以皓為嗣(冊立皇帝)。朱曰:「我寡婦人,安知社稷之慮。苟吳國無隕,宗廟有賴可矣。」於是遂迎立皓。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德。興、布竊悔之。(孫皓)十一月,誅興、布。
《三國志》裡對孫皓描述很清晰,上位靠的是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其實還有吳國名將丁奉和陸遜之子陸抗也不反對)。結果他們濮和張二人支持換來的就是孫皓上位後小人得志,花天酒地不聽規勸、不理朝政。結果還沒等濮和張二位忠臣失望呢,孫皓繼位當年就嫌煩嫌囉嗦順手把他們倆殺了....
透過記載,我們可以了解,陽朔這邊長期遠離中原戰火,完完全全是一個悠閒的世外桃源。
沿江而下的十裡畫廊的聚龍潭
酒薄吹還醒,樓危望已窮。江皋當落日,帆席見歸風。
煙帶龍潭白,霞分鳥道紅。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李商隱曾經在桂林為官,他也曾經到過聚龍潭。當然他去聚龍潭沒有霓虹燈打光的鐘乳洞,更多看到的是秋風秋霞下的丹楓和清江...
十裡畫廊:沿著興坪南下,一路走到陽朔縣城。此時在陽朔縣城裡租一輛自行車,騎著繼續向南,兩三公裡後就會置身於陽朔縣城最宜人的戶外步行街--十裡畫廊。這個散步長廊當然是完完全全的自然景觀,周圍都是群山環繞,恬淡舒適。而聚龍潭就在十裡畫廊之中。
聚龍潭:沿著十裡畫廊這條景觀大道,南邊就能到達聚龍潭。聚龍潭附近的群山中,有著一個鐘乳洞。所以大多數遊人的玩法是在聚龍潭上乘船,進入這個巖洞的內部,在別有洞天中感受和水邊不一樣的巖洞風光。
聚龍潭非常的古老,在大唐就存在了。而李商隱詩詞裡寫的是聚龍潭的水面,估計當時的人無法深入其中看山洞和鐘乳石吧。不過這個溶洞怎麼說呢?現代旅遊開發了太多漂亮的鐘乳洞,而且鐘乳洞是否好看基本都是全靠打彩色霓虹燈光。於是在絢麗的燈光下,這聚龍潭的巖洞反而顯得千篇一律了。
月亮山,其實並非要在月下遊覽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詩人張若虛是否去過月亮山,大概率應該沒有。但是江潭邊的落月,掩映著江水無限遙遠的通向瀟湘湖南,卻是一樣的感受呢。
月亮山:月亮山就是上文所說的聚龍潭所處的群山本身--陽朔縣的十裡畫廊這條景觀大道就是環繞著月亮山修建的。陽朔的旅行因為主打的是慢生活,據說當地一直生活了很多隱居於此的外國人。當然我去這次因為疫情一個也沒見到了。
月亮山的欣賞方式倒不是在月下水潭邊上看月色,而是月亮山的主峰山體上有一個大空洞。這個空洞背後映射出的天空,隨著觀察角度不同,展現出類似月亮陰晴圓缺的景致。
今天,我們看到這樣美好的山色湖光,認為自己的內心無比放鬆。然而在昔日大唐,其實這裡只是當地人的日常生活。
官倉老鼠大如鬥的曹鄴,就是陽朔本地人。
賤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自覺心貌古,兼合古人情。
因為二雅詩,出語有性靈。持來向長安,時得長者驚。
在曹鄴的詩詞裡,他雖然認為自己的故鄉--陽朔的山水很有靈性,能夠讓從小在這裡長大的自己詩詞通達,行為古樸優雅。當然,無論這裡多美,他還是更喜歡大唐長安呢。
曹鄴的時代:曹鄴是晚唐詩人,略微比羅隱,韋莊早那麼10來年,沒見到大唐滅亡。曹鄴所在的時代裡,大唐經歷了柳宗元那一代人的掙扎,最終無可避免的滑向深淵。宦官和藩鎮粉墨登場,土地兼併豪強並起,而國家也是戰亂不斷。
曹鄴出陽朔:大唐世道艱難,老百姓自然民不聊生。於是從小在廣西從事農業生產的曹鄴,一心想去官場積極作為,為百姓帶來福祉。可以說曹鄴的整個苦讀時期都集中在陽朔這裡,一直到20多歲才去長安考取功名。
曹鄴後來常駐長安城,起初基層做了兩三年洋縣(陝西漢中的縣城)的檢察長。後來因為當官期間積極為民請命,寫了大量反映當地人民生活疾苦的詩詞奏章而有名,被調到中央當吏部郎官(中央組織部的幹事)。
組織部管理的是人事升遷,而此時的曹鄴一身正氣,對那些貪贓枉法的傢伙絕不姑息,對勤政愛民的好官也絕對積極美言。
廣西的詩人,其實也是從曹鄴才開始有記載的。
丈夫好弓劍,行坐說金吾。喜聞有行役,結束不待車。
手推嘔啞車,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農名。
曹鄴的詩詞裡,並不是純粹的道德高度的憤世嫉俗,相反由於他從小在陽朔鄉村長大,更多寫的是真實的民間生活...
曹鄴最有名的詩詞,除了他痛恨的《官倉鼠》之外,就是《四怨三愁五情詩》。曹鄴在陽朔呆的太久了,也麻木了。
美麗的陽朔,溶洞裡的七彩夢幻
陽朔之旅的成本:桂林到陽朔,其實成本非常低廉。實話說我選的是跟團,多少錢?我住在每天30塊錢的招待所「前進旅社」,老闆娘介紹了個抄底的團。老闆娘很實在是195X年的,我就喜歡這種舊時代的氣息。
說說這次跟團遊:我自由行慣了,這次卻選擇了跟團?為什麼?因為便宜。在老闆安排下,我是直接跟了個團,一天林林總總車費外帶所有景區門票一共120塊錢。當天去當天回來,在興坪碼頭坐個船看看桂林山水我就滿足了。
至於為何我不住在這個30萬人的全靠旅遊支撐的縣城,我實在沒這心情而且不想住在景區被宰。疫情真是方便便宜。2020年只要不怕死,絕對適合旅遊。
如果自己自由行去,估計無論如何不止120而且周折。首先桂林往返陽朔縣的長途汽車大約20多,來回就40+元了。長途汽車到的是陽朔縣城,跑到興坪碼頭還有6公裡的樣子,這段往返不自駕估計難找車也不便宜。到了興坪碼頭船票還要錢,此外還要回縣城才能回到桂林,這些成本都難以預測,而且車未必準點。算來算去120打包絕對良心,往年沒疫情去桂林市區不可能有30一天的旅社,也不會有120元車費門票全包無強制消費的景區一日遊。這可是2020年的抄底物價了。
總之,陽朔這次玩的很開心。我在桂林市區住了起碼4,5天,這次陽朔也不過當天往返的快速體驗而已。非常喜歡每天在桂林市騎車四處逛,晚上拎著一壺酒和「前進旅社」的女老闆聊天,這才是生活,那些舊時代的氣息,真的不錯。至於前進旅社在哪?老火車站附近,我不會給任何人打廣告,我只選擇自己喜歡的行走江湖的方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