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姜瑞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騰回答記者提問
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三級調研員張文波回答記者提問
煙臺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念瑞回答記者提問
煙臺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市新聞辦主任宮海濤主持新聞發布會
12月23日,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採取「場內線下媒體」+「場外線上媒體」相結合的形式,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第十二場新聞發布會,通報煙臺「十三五」期間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
就業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
「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2.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2萬人;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0%以上,培訓城鄉勞動者3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市政府先後出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方案、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意見等10餘個文件,構築起「十三五」期間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政策體系。強化就業資金保障,市縣兩級將促進就業資金和公共就業機構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支出就業創業政策資金4.9億元。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降低政策門檻,累計為8584名創業者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9億元。完善和落實穩崗補貼政策,疫情期間創新實行「免申報發放」,「十三五」累計發放8億元,惠及企業3.4萬戶,有力支持了企業穩崗。建立完善失業動態監測、預警和預防調控「三位一體」工作機制,有效防範化解了失業風險。
發布會現場
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持續深化創業型城市建設,2個縣市區、6個鄉鎮獲評省級創業型城市和鄉鎮。建成各類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等載體73處,其中,國家級創業平臺2家,省級創業示範平臺10家,市級創業示範平臺16家,累計服務1.6萬餘人創新創業,培育、孵化創業項目3500個,帶動就業13.5萬人。其中,服務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180餘人,服務創業大學生5984人。強化創業服務,建成了煙臺市創業大學,定期舉辦「創業訓練營」等特色培訓,免費培訓創業者10.8萬人。
統籌重點群體就業。定期舉辦重點高校畢業生推介會、駐煙高校雙選會等專項招聘活動,年均就業高校畢業生4萬人,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716人,湧現出「全國十大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王輝等基層就業典型。發放社保和崗位補貼1.8億元,幫扶3.2萬人穩定就業,申報援助的269戶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分類施策扶持就業,2018年以來幫扶21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就業。
發布會現場
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創新培訓機制,發布重點產業培訓、一般性培訓、勞動者需求和培訓機構「四項目錄」,推行企業提單、政府列單、勞動者選單、機構接單、財政買單「五單培訓」,免費培訓24.7萬人次。開展萬名技工技能競賽,代表我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兩個項目國家集訓基地落戶煙臺,培養金銀牌選手各1人,總成績居全省第一。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68.6萬人,高技能人才佔29.6%。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年均組織招聘會300餘場次,為上萬戶企業、20萬勞動者提供服務。今年疫情期間,人社部門第一時間開行「返崗直通車」,通過包車、包機、包專列,為195家企業接回員工2萬人,協助富士康、巨濤海洋工程等重點企業招工4.6萬人,保障了企業復工達產。探索特色職業指導服務,創立的「韋一工作室」成為國際級首席職業指導室。建立規範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建成北方首個、山東唯一的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連續6年舉辦中國人力資本論壇,全市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50家,產值超過50億元,「十三五」期間共為10餘萬家單位和270萬人次提供服務。
發布會現場
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持續推進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參保率100%。目前,全市企業養老保險參保180.6萬人,在領待遇65.4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17.4萬人,在領待遇11.4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91.7萬人,在領待遇12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127.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151.2萬人,全面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社保制度體系更加完善。貫徹落實《企業年金辦法》,新增實施年金制度的企業39家,形成了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完善失業保險市級統籌制度,為預防失業、促進就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建立健全預防、補償、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將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
發布會現場
社保待遇穩步提高。連續16年提高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待遇,「十三五」期間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增發養老金近800元。城鄉居民月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142元,增發87元。建立失業金與最低工資標準掛鈎聯動機制,發放標準從月最低工資標準的75%提高到90%,啟動實施失業補助金制度,為11.9萬人發放失業待遇19.6億元。規範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鑑定工作流程,為5.5萬名工傷保障對象發放待遇30億元。全市累計為5.2萬人次貧困人口代繳社保費526萬元,為1100名貧困老年居民按時發放養老金。「十三五」期間,全市按時足額發放各項社保待遇1420億元。
基金管理運行平穩有序。嚴格執行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制度,規範核算經辦流程,確保各項基金預算落實到位。落實降低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率,調整繳費基數,降低了企業和職工的繳費額度。全面落實疫情期間社保費減免緩政策,預計今年企業和參保人員減免社保費70億元。
經辦服務更加便捷。推進社保徵繳體制改革,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繳費實行社保核定、稅務徵收,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劃轉稅務部門徵收。全力推進社保服務「一卡通」,啟動籤發電子社保卡,全市社保卡持卡人數突破650萬。企業社保開戶註銷登記,參保人員申報領取養老、工傷、失業待遇等各項服務實現全程網辦,養老保險關係轉移等實行免手續網辦,業務進度可隨時查詢。
發布會現場
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記者現場提問
◉中國網:「十三五」期間,煙臺採取了哪些措施加強勞動力市場監管,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於騰——
大力開展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
在全省率先出臺勞動關係和諧園區和企業評價標準,創建市級以上勞動關係和諧企業100戶、園區50個,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省首家省市共建和諧勞動關係綜合試驗區,2019年獲評「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萬華化學集團公司被評為國家級和諧勞動關係企業。
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制
創新調解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聯合調解工作機制,推進要素式辦案方式改革,成立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十三五」期間全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辦案3.7萬件,調解成功率達69%。
不斷提升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效能
充分運用指揮中心、移動監察、聯動平臺、誠信評價等手段,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勞動者「一點舉報投訴,全市聯動處理」,用人單位零跑腿即可完成「網上書面審查」。「十三五」期間全市受理查處案件9713起,案件專查率、按期結案率、處結正確率均達100%。
根治農民工欠薪成效顯著
健全多部門聯動處理農民工工資案件的工作機制,持續開展根治欠薪夏季行動、冬季攻堅專項行動,及時化解歷史欠薪陳案,先後妥善處置欠薪案件2280起,為2.9萬名農民工追討工資4.8億元。
記者現場提問
◉大眾網:「十三五」期間,煙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和做法。下步有什麼打算?
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三級調研員 張文波——
煙臺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吳晨光——
堅持政策引領
在全省率先出臺《加快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人力資源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設立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推動快速發展,先後評選86個市級重點扶持項目,申報獲批53個省級項目,撥付扶持資金2300餘萬元,目前煙臺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年產值均較十三五初期翻了一番。
強化園區集聚
創建北方首個、山東唯一的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現有企業52家,先後引入上海外服、中智集團、智聯招聘等國內外領軍企業入駐,可承接所有人力資源市場化服務項目,累計實現稅收2億餘元。
突出龍頭帶動
培育全國人力資源誠信服務機構6戶,省人力資源服務十大品牌和十強機構8戶次,位居全國全省領先。龍頭企業在產業模式創新、對外服務合作、基礎人力配置等業務方面實現新發展,部分專業化企業在獵頭、人才招聘等細分領域發展較快,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骨幹企業為支撐、小微企業為基礎的產業格局。
舉辦特色活動
連續多年舉辦人力資本論壇等大規模、高規格產業發展活動,邀請世界人力資源百強機構、國內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來煙出席,對接日韓、歐美開展國際化人力資源協作,吸引5000餘家企業來煙參會。
「十四五」期間,煙臺市將貫徹實施《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力爭到2025年,打造2個省級以上產業發展載體,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示範帶動效應進一步凸顯,培育10家以上全國知名、全省領先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
記者線上提問
◉香港商報:「十三五」期間,國家出臺多輪次降低社會保險費、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煙臺市是如何落實的?取得了哪些實際成效?
煙臺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王念瑞——
調費率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已從20%降至16%;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從2%降至0.7%、個人繳費比例由1%降至0.3%;今年5月開始,工傷保險繳費比例在現行基礎上階段性再下調20%。其中,建築業參加工傷保險費率由2‰降至0.8‰。
降費基
自2019年起,煙臺市調整繳費基數上下限的核定依據,2019年社保最低、最高繳費基數比2018年下降5.7%。通過調費率、降費基,煙臺市企業和職工年可少繳社保費11億元左右。
實行減徵免徵
今年2月至12月,全市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2月至6月,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減半徵收。到11月底,全市已減免企業三項社保費57.6億元。
記者現場提問
◉煙臺廣播電臺:「十三五」期間,人社部門在提供便利化、網絡化的公共服務方面,做了哪些改進和提高?下步有何打算?
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姜瑞——
1
一體打包辦
出臺規範化權責清單、一次辦好清單、負面清單,確定「一次辦好」事項159個。推出就業參保、創業服務、退休等打包辦「一件事」服務,推出秒辦事項68個,企業穩崗返還、社保關係轉移接續等實現免申報辦、免手續辦。
2
一網簡便辦
建設「智慧人社」信息化平臺,為服務對象建立電子檔案袋,與12個部門交互數據信息、協同業務流程,電子檔案袋已有數據和部門間已共享信息。改版建設人社局網站和微信,把政務服務事項納入「愛山東」和「煙臺一手通」APP,群眾通過刷臉、掃碼就可以辦業務,網辦率達91.4%,辦事材料壓減50%以上。
3
一窗提速辦
目前,市人社局和芝罘區、開發區等區市人社綜合窗口已全面投入使用,窗口服務實現由「單項經辦」向「全科受理」轉變。三個一服務模式的確立,讓服務對象可以在一個窗口、一個平臺,提交一份表單、一次信息,即可一次受理辦好。
下步,人社部門將圍繞煙臺市建設掌上辦事之城,推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落地見效,實現全面網辦、全程網辦、全市通辦,權力打造無縫隙、有溫度的人社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和滿意度。
原標題:《「『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⑫這五年,煙臺就業和社保待遇數字暖人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