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有四位: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帝。
這四位皇帝中,秦始皇的一生最詭異神秘。
這位一統華夏、修築長城、出擊匈奴、統一文字,建造近60平方公裡陵園和龐大兵馬俑陪葬坑的偉人,做了很多撲朔迷離的事。
如:遠徵瘴氣荒林瀰漫的嶺南;用天下奇寶和氏璧做了傳國玉璽;收繳天下所有兵器做了巨大的十二金人;耗費33年建造世界最大的陵墓……
這項項驚天動地的舉措,從政權上說,顯然匪夷所思。
像他徵伐的嶺南,當時還是十萬大山的荒蠻之地,不宜居,也不能鞏固他的皇權之位,但他派出最信任的將領,不惜一切代價要拿下嶺南之地。
歷經2000多年,站在2020年的今天,你一定會發現:近代史中若沒有嶺南,央央華夏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從清朝末期開始,那些最具決定性的革命都和嶺南息息相關,比如生於廣東的孫中山 洪秀全 鄧世昌 康有為……,哪一位人物不是撼動過歷史?
從玄學上講,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就已明確,僅憑黃河長江的龍脈,是無法支撐華夏的千年傳承,他早已預知嶺南將會在某個朝代決定華夏的未來。
所以,當時的他不惜冒著政權被推翻的風險,派愛將王翦領40萬大軍南下駐守嶺南一帶,他囑咐王翦:他日如果秦國有難,不準班師回朝勤王。
王翦痛哭:「我是秦人,如秦國有難,怎麼可以不管?」
秦始皇說:「秦可以滅,我贏世可以滅,但華夏民族不能滅。」
循著歷史的足跡,你定會發現,秦始皇在很多事情上的深謀遠慮,不是因為權欲薰心或野心使然,他只是心懷最崎嶇的目標——統一華夏,並讓華夏生生不息,世世傳承。
就如深諳秦始皇的周老師說的:所有君主還停留在為我自已這脈血族守住我的王位的時候,還在為家族維次的時候,秦始皇是在為華夏為民族這個維次。
包括他創造的:價值連城的傳國玉璽,當時科技不允許的十二金人,謎團重重的秦始皇陵等,都有著他用心良苦的「為華夏」的考量。
為何秦始皇會為華夏如此鞠躬盡瘁?史書上,定然不會給你答案,史料上的秦始皇大多被記錄成殘暴如獸,窮奢極欲,驕橫跋扈。
下一篇文,我們再聊聊為何秦始皇會為華夏如此鞠躬盡瘁?
原創不易,請點個讚,感恩!
作者:藏花度,有些人因事而名,有些事因人而典,書寫這些那些被隱藏的世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