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一年之中最冷與最熱的兩個時節,運動的難度會比較大,也是需要運動的時候。對於年輕人如此,對於老年人亦是如此。
老年人經常運動有5個好處:
運動可改善各器官系統的功能
如經常進行跑步、爬山、或者是打太極等運動,可以使老年人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得到良好的改善;
合理的運動鍛鍊可以使肺活量增大,提高肺泡的活性;可以使心臟的每搏輸出量增加,心率變慢,使血清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有害物質降低;可使神經系統傳導加快,暫時性神經聯繫增多,從而提高其反應能力與速度。
運動可提高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老年人,其身體素質明顯優於同齡人。
比較明顯的就是骨骼比較精壯,肌肉萎縮現象相比與經常不運動的人會好很多。如經常進行球類運動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速度、靈敏度。
提高機體免疫力
經常參加鍛鍊的老年人,其細胞免疫功能仍可以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人體的免疫水平高,患感冒的機會就少,可減少對藥物的依賴,從而可以更好的保護肝臟、腎臟等多部分器官功能。
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運動被譽為最好的「抗衰老藥」,經常性的體育鍛鍊,給予機體各個器官、系統一定量的負荷刺激,能防止這些器官、系統的廢用,保持旺盛的功能,從而延緩衰老。
合理的運動鍛鍊,還能改善胃腸功能
合理的運動鍛鍊會增加對能量的消耗,同時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有助於提高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時還有助通便,從而改善胃腸功能。
對於經常消化不良的人來說,飯後先休息30分鐘,之後可以開始進行些舒緩的運動鍛鍊,比如散步、慢跑、跳廣場舞、打太極或練習瑜伽、呼啦圈之類的有氧運動。
老年人運動講究4個「原則」,安全,才更健康
首先是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
鍛鍊的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的安排應有合理的順序,按照合理的順序逐步提高。
建議:1、運動前先做一些準備活動,使身體發熱,逐漸進入運動狀態,然後再進行運動項目的鍛鍊。
2、在鍛鍊過程中,動作的速率要先慢些,幅度先小些,然後逐漸加快、加大。
3、在運動結束後做一些整理活動,進行身體各部位的放鬆。
運動並非越多越好,運動量要由小到大逐漸增加,不可盲目追求運動的數量和強度;運動負荷要適當,其強度過小或時間過短,以及強度過大都對身體健康不利。
其次持之以恆原則
體育鍛鍊,要持之以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建議:1、每次鍛鍊的負荷不能過大,最好是上次鍛鍊的疲勞與肌肉酸痛,在下次鍛鍊前基本已消除,感覺身體比較舒適。
2、把身體鍛鍊納入作息制度中,使之成為每天生活內容的組成部分。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體力活動,以彌補身體鍛鍊的不足。
第三、全面鍛鍊原則
全面鍛鍊原則就是指運動鍛鍊時應使身體得到全面的發展,包括身體的各個部位、系統器官的功能、各方面的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
建議:運動項目多樣化,以彌補單一項目的不足。比如打門球可增強準確性、判斷能力,但對增強心肺功能是不夠的,需要同時進行慢跑、快速走、打太極、瑜伽等運動鍛鍊。
第四、從實際出發原則
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運動鍛鍊必須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確定練習的內容、方法、運動量與強度。
建議: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態和健康狀況,確定鍛鍊的內容、方法以及每周鍛鍊的次數、強度和時間,並不斷進行適當的調整。
如果是晨練,建議在運動之前吃少許的食物補充能量,但是不宜吃太多以免加重運動時胃腸負擔。
晨練時間不宜過早,建議在太陽升起之後進行為好。
對於晚上休息不好的老年人,建議不要晨練。
天氣晴朗的時候建議多進行室外運動,同時還可以享受日光浴;如果道路溼滑,建議在室內運動為好,要謹防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