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亞洲運動會8月18日開幕至今已過去十餘日,1273人的中國代表團在雅加達和巨港的36個大項中摘金奪銀,比起桌球、羽毛球、跳水、女排這些國內體育迷比較關注的重點項目,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進行的一項特殊比賽引起了中國體育迷的巨大好奇:比賽上,畫著奇怪裝飾的運動員分別拿著短刀和棍棒表演動作,時而一聲大叫,繼而一躍而起,一連串動作之後裁判根據動作難度和完成情況打分——這就是「班卡西拉(Pencak Silat)」項目。
對於大多數不熟悉班卡西拉的中國觀眾而言,這樣的動作和標準難免讓人聯想到中國的傳統武術,甚至不少網友將班卡西拉形容為「像是在作法」。實際上,班卡西拉是一種印度尼西亞傳統格鬥術,起源於印馬群島(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在印馬文化與歷史中擔任著重要角色;在歷史的進程中,班卡西拉先後受到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文化影響,融入到當地許多傳統儀式中。如今,班卡西拉在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美國也有很多拳迷。
名稱上,班卡西拉(Pencak Silat)的意義由兩部分組成——Pencak和Silat。其中Pencak 是指自衛的原理、方法,包括廣泛的控制身體運動達到目標的方法,Silat則是指應用這些方法進行實際格鬥。
本次雅加達亞運會,分設了男單、女單、男雙、女雙以及團體項目等多個比賽項目,共有16枚金牌。作為東道主的印尼志在爭取囊括該項目的所有金牌,衝擊本屆亞運會獎牌榜的前三名;實際比賽上,印尼選手幾乎囊括班卡西拉所有項目的金牌,唯獨兩個項目金牌被越南選手獲得,來自越南、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選手則幾乎囊括其他獎牌。
雖然班卡西拉這類非奧項目加入亞運會給各國觀眾帶來不少新鮮感,關於這類傳統項目是否應該加入「競技因素」的討論也一直未有停歇。由於運動和自衛方面的價值,班卡西拉在世界各地逐漸流行。不過也有人認為,當班卡西拉被運動化的同時,它的本質已經被丟掉或攙水了,因此他們仍然致力於西拉的傳統和精神形式,而非嚴格地跟隨PERSILAT(國際班卡西拉聯盟)的道路。
撰稿:廖博聞(實習)
責編:王海
本文為「中國東協報導」微信平臺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