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登陸南極40年之際 讓我們聊聊這片偏遠大陸的前世今生

2021-01-19 環球網

從遠古走來,今日一派冰雪料峭景色的南極都經歷過什麼?厚重的冰蓋下隱藏著怎樣獨特的歷史?它又將面對怎樣不確定的未來?在中國科學家登上南極4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好好了解一下這片偏遠大陸的來路與前途。

躋身南極研究大國

1980年1月12日,兩位中國科學家登上了澳大利亞南極科考站凱西站,第一次代表中國科學界正式踏上南極大陸,也是第一次將南極大陸納入中國科學家的研究視野。

首登南極40年後,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正在從對南極懵懂無知的國度,變成南極研究的大國。中國已在南極擁有泰山、中山、崑崙和長城4個科考站,第5個科考站羅斯海新站也正在建設中。中國還組織過35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而搭載著第36次科考團的雪龍2號,目前正航行在南極太空人海附近的海域。

繼《南極公約》凍結了世界各國對南極的領土要求後,從科學的角度認識南極便成為中國及其他大國探索南極的根本動機。南極洲大陸經歷過十分複雜的地質運動,在厚重的冰層下及周邊海域內蘊含大量潛在資源,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認識南極的演變、形成和礦產分布,是針對南極展開綜合研究的重要目標。

南極冰蓋也是最直接的科研對象。每年,降雪落下,混雜著天空中的塵埃、顆粒、氣體甚至落在冰面上的隕石一起凍結成冰,將許多關於南極演變和地球環境演變的線索保存下來。人們鑽井取出冰芯,逐漸揭示出冰雪中深埋的秘密。

南極獨特的自然環境,也造就了地球獨一無二的極地生態群落。對南極生物和生態環境的研究,是人們考察南極的另一項重要環節。大到海象、海豹、座頭鯨,小到賊鷗、企鵝、磷蝦,這些冰雪世界的萬物生靈,是南極展示給人類的最美好一面。

南極從哪裡來

南極洲的封凍是新生代以來全球「冰室效應」的一個縮影。中生代時期(距今2.51億—0.66億年),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濃度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全球氣候普遍溫暖,海平面高企,地球南極的情況大為不同。

地球南極與南極洲大陸是兩個不同概念。整個中生代,南極洲大陸在南極圈(南緯66°34′)附近徘徊,最終在距今大約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達到與今日相似的位置。中生代的地球南極或許存在冰層,但南極洲大陸只可能有少量冰層,並未形成覆蓋整個南極洲陸地的大冰蓋。

溫暖延續到了新生代,距今約5000萬年前是新生代最溫暖、溫室氣體濃度最高的時期。後來,全球溫度總體開始震蕩走低,直到人類生活的時代,世界的溫度達到自恐龍滅絕以後的最冷階段。在逐漸變冷的過程裡,南極冰蓋和北半球冰蓋先後出現。

第一個巧合

是什麼引起了新生代的全球變冷和南極封凍?最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新生代變冷與一系列大規模造山運動在時間上的巧合。

5000多萬年前,世界海陸格局與現在大為不同:特提斯洋尚未變成地中海,阿爾卑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尚未形成,大西洋也遠沒有今日寬廣,各片陸地還在延續著從盤古大陸分裂的趨勢。在後來演變為中國的土地上,還呈現出東高西低的地貌形態。

伴隨著特提斯洋走向消亡,非洲板塊、印度板塊同歐亞板塊全面碰撞,一條斜跨半個北半球的板塊縫合帶宣告誕生,形成了最近兩億年來最大的超級造山帶。它從歐洲的庇里牛斯山脈開始,經過阿爾卑斯山脈,經過中東的扎格羅斯山脈,中亞的興都庫什山,抵達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甚至延伸到東南亞的火山島鏈。

群山改變了世界。山體巖石中的矽酸鹽與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風化,將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積物中。於是,從距今5000萬年起,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快速下降,引發冰室效應,地球的溫度開始下降。

數值模擬研究表明,當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到600ppm時,南極冰蓋才開始迅速增大,從陸地上的局地冰蓋,變成超出海岸線的大型冰蓋。此時正好是大約3280萬年前,而這個時間點,又和環南極洋流的產生時間形成了第二個巧合。

第二個巧合

影響南極地區溫度的因素除了冰室效應,還有環南極洋流的形成。地球兩極附近存在著尺度巨大的環極地西風帶,它們攪動大氣,最終帶動海水運動。如果在相應的緯度上沒有陸地的阻隔,就能夠形成暢通無阻的環極地洋流——這恰恰是南極的情形。

南極洲大陸先後與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分離。在大約5000萬年前,南極洲首先與南美洲分離,淺水的德雷克海道開啟;3350萬年前,南極洲與澳大利亞分離,形成塔斯馬尼亞海道,環南極洋流帶初步形成;2850萬年前後,南極洲與南美洲進一步分離,淺水的德雷克水道變成深海,洋流增強。

歷經數千萬年,南極洲大陸最終成為與世隔絕的孤洲,環南極洋流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漸將南極洲與低緯海洋的熱量隔絕開來,使恰好位於地球南極區域的南極洲大陸,在新生代降溫的大背景下進一步變冷。

於是,在大約3400萬年前,冰蓋開始覆蓋南極洲大陸;到了大約3280萬年,羅斯海灣開始形成冰架,標誌著南極冰蓋從陸地流進海洋。此後儘管出現過多次反覆,但冰蓋的規模總體上隨著溫度下降而不斷增大,其中在2300萬年和1390萬年前出現過兩次顯著增大。

南極洲冰蓋的生長又反射更多的陽光,使地球進一步變冷,是地球出現北極冰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兩極冰蓋的共同影響下,這顆星球用兩億年中最為寒冷的姿態迎接了人類的到來。

海上冰架陸上冰蓋雙雙加速融化

從新生代冰室效應和周期性的冷暖旋迴中走來,古老的南極在當代卻正經歷著來自人類的嚴峻考驗。2019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超過了415ppm,再創新高的同時,也超過了過去1500萬年來的二氧化碳濃度上限值。我們的世界正在逐漸步入未知領域,人類卻對此毫無經驗。南極也以劇烈的變化,走向充滿不確定的未來。

2019年9月,南極洲東部的埃默裡冰架末端斷裂,1636平方千米的冰山隨波逝去,成為漂浮在南大洋上的巨大冰山。很快,它會繼續分解成小塊浮冰,逐漸消融。

2017年7月,南極洲西部南極半島的拉森C冰架發生斷裂,形成了面積達5800平方千米的冰山A-68,是北京市面積的近1/3。

海上冰架來源於陸地冰蓋的向海流動,末端破裂進入海洋是正常冰架消解過程,但它們發生的速率和規模正越來越大,從側面反映了整個南極冰蓋的消融愈演愈烈。

2015年,來自美國NASA的一支研究團隊提出,南極新增冰蓋質量大於冰蓋融化質量,引發輿論、學術界甚至政界的多方爭議。很快,就有不同的學者指出,這個研究團隊使用的估算方法存在較大瑕疵,給出的結論存在問題。

利用新的方法和數據,科學家們描繪出南極冰蓋加速消融的嚴峻畫面。在過去的40年裡,以每十年為一個階段,南極冰蓋的年均消融速率從80年代的400±90億噸,猛增至2017年的2520±260億噸,融化速率增加了五倍。

融冰成水,匯成溪流,流入湖泊或者海洋。在這個越來越熱的世界裡,南極冰蓋正在加速融化。南極正和這個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冰封世界一樣,一齊走向難以預料的未來。

重返中新世的陰影

如前文所述,在大約3300—3400萬年前,600ppm的二氧化碳可能是南極冰蓋快速發育的一個門檻,如今的人類,距離這個門檻正在越來越近。隨著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發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長,碳排放失控的風險已經從迷霧中顯出身形。

研究者們模擬過幾種不同碳排放路徑,但即便是中等排放路徑RCP4.5,也面臨二氧化碳濃度在本世紀中期突破600ppm的極大風險。而高排放路徑RCP8.5,即世界保持當前碳排放規模繼續發展下去,則面臨著全球氣溫升高3.2-5.4℃,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000ppm的風險。這對南極可能意味著什麼?也許遙遠的地質歷史可以給出一些線索。

在距今約1400萬年前的中新世氣候溫暖期,全球平均溫度大約比現代高3-4℃,接近本世紀末碳排放失控場景下的最壞情況(RCP8.5)。有研究人員分別使用不同的地球軌道背景配以不同的二氧化碳濃度,對當時南極冰蓋的情況進行了計算機模擬,發現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500ppm時,冰蓋將大幅離開海岸線;達到840ppm時,南極洲將出現大範圍巖石裸露。

因此,500-840ppm的二氧化碳濃度,可能是南極冰蓋將會出現大幅後退的關鍵區間。不出意外的話,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親眼見證這一時刻的到來。

如果保持高排放水平到本世紀末,隨著兩極冰蓋和山地冰川的融化,以及海水受熱膨脹,最終引起的海面上升有可能達到0.6—1.1米,當然,也不排除更高一些。南極的變化,從來並不僅僅關乎南極本身。這就像人類的行為,影響到的從來不僅僅是人類自己。南極的未來,既掌握在地球自身的節律裡,也取決於人們將會作出怎樣的抉擇。

2019年8月,冰島Ok冰川因消融嚴重被取消冰川資格,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冰島人為Ok冰川撰寫了墓志銘,留在了它曾經矗立過的地方:「Ok冰川是冰島首個失去資格的冰川,在未來200年,冰島所有的冰川也將步此後塵,立此碑是為宣示,我們深知正在發生什麼,亦知該做些什麼,但只有後世的你,才知道我們是否做了該做的。」文/ 雲舞空城

文及圖片來源/星球科學評論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登陸南極40年之際讓我們聊聊這片偏遠大陸的前世今生
    在中國科學家登上南極4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好好了解一下這片偏遠大陸的來路與前途。躋身南極研究大國1980年1月12日,兩位中國科學家登上了澳大利亞南極科考站凱西站,第一次代表中國科學界正式踏上南極大陸,也是第一次將南極大陸納入中國科學家的研究視野。
  • 您和《魔域》的前世今生都在這了
    逝去的是光陰,但遊戲留給我們的感動與歡樂從未走遠。正值周年慶品牌月,一則關於所有玩家13周年數據盤點的H5溫暖上線。第一次登陸遊戲、第一個職業、第一隻幻獸寶寶……官方用跳動的文字及真實的數據喚起玩家滿滿的回憶。您的青春有《魔域》,《魔域》的成長也有您的身影,一起來回顧您和《魔域》的前世今生吧!專區>> 禮包>> 下載>>
  • 一間書房讀書會 | 著名樂評人王俊,與你聊聊深圳音樂的「前世今生」
    這片土地掀起過怎樣的聲音風暴?這座城市的聲音是如何壯大成為當代中國的「聲場」?深圳在發聲,中國在傾聽每一個閃亮名字的背後都有一段破繭成蝶的追夢故事每一首唱響時代的歌聲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前世今生本周六(1月4日)15:00著名樂評人王俊踏歌而來與你相約「一間書房讀書會」解讀深圳40年的城市音樂密碼回溯音符背後的歌聲傳奇!
  • 盤點:在南極半島旅行的那些登陸點
    神秘的南極,由雪、冰、水這純粹的元素而構成,並賦予這片廣袤的白色荒原獨一無二的魅力。在南極,遇見最萌的企鵝,還有信天翁、海豹、鯨……乘坐橡皮艇穿越奇幻冰山冰川,從南極郵局寄出一張明信片……南極時光,如此純粹,如此美好。在南極旅行中,郵輪就是我們的「家」,吃、住、講座等活動都在船上。
  • 姆大陸的前世今生,月球是外星人基地?「海奧華預言」不一樣解讀
    今天咱們接著聊《海奧華預言》,這本書中有意思的內容非常多,值得聊的話題也非常多,不過鑑於咱們是以地球人起源問題為開篇,那麼接下來咱們就接著以這個為主線,聊聊遠古文明的話題。但是在3萬年之後,地球上發生了大災難,陸地開裂形成了新的海洋,並在太平洋中升起了一塊巨型的大陸,這個大陸就是傳說中的「姆大陸」。不過,姆大陸也是命運多舛,在大概2000年後,姆大陸又因為地震分成了三塊。由於姆大陸的地理位置基本上算是位於赤道,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姆大陸上逐漸出現了草原、植被,甚至是森林。
  • 《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 南極探險家大全
    1月13日,南極探險家大全《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正式登陸2017年北京圖書訂貨會。這是第一部關於南極大陸的歷史作品,本書作者、澳大利亞歷史學家大衛•戴(David Day)基於長達五年堅實的研究,遍查歐洲、美洲和澳洲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以翔實的史料為基礎,講述了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的探險、科考及地緣政治史。
  •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講述前世今生輪迴
    泰國一直給人神秘的感覺,但《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從一個輕鬆角度,講述當地人傳統對前世今生、輪迴的創意幻想。  近年,阿彼察邦憑《夏夜迷情》(Tropical Malady)等作品,在康城等大型影展中多次獲評審團大獎。金棕櫚大獎,更是影展中最高殊榮。
  • 74年前美國海軍駛向南極大陸,意外發現南極大陸地下隱藏秘密
    因為我們還無法通過技術手段到達那個深度。曾經在1974年,前蘇聯展開過一次,人類有史以來時間最長,深度最深的地下挖掘任務,這項工程直到1984年才結束,一共向下挖掘了12公裡,這也是人類首次獲得如此深度下的地質樣本,不過,對於平均厚度40公裡的地殼來說,12公裡深,連地殼的一半也沒有挖到。換句話說,人類對地球12公裡以下存在什麼,還一無所知。
  • 白俄羅斯足球的前世今生:曾經不如國足,赫萊布歷史最佳
    白俄羅斯足球的前世今生:曾經不如國足,赫萊布歷史最佳 作為世界足壇的中心舞臺,歐羅巴大陸正慘遭COVID
  • 人類首次滑雪徒行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還有一位中國女性
    2020年1月25日19點18分,南極大陸難抵極傳來了一位中國女性的聲音:「遠徵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她就是來自北京冬奧組委滑雪戰隊的馮靜,她完成了人類第一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的壯舉。百餘年前,人類進入了對南極大陸探索的英雄時代,先驅者們乘坐帆船抵達南極大陸的海岸線,從那裡開始依靠人力或者畜力向南極大陸內部挺進。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率隊於1911年12月14日贏得了人類首登南極點的殊榮。47年後,前蘇聯車隊歷盡艱辛,在1958年的12月14日第一次成功抵達難抵極。難抵極不僅位置極為偏遠,而且海拔高出南極點900多米,無論對機械裝置還是對於人類都是極為艱巨的考驗。
  • 《大白鯨》40年:兩塊失落大陸的戰爭
    1980年4月5日,日本電視網協議會、讀賣電視臺與東京電影新社(TMS娛樂公司前身)針對兩年後即將出現的「九星連珠」現象,聯合推出了奇幻動畫連續劇《大白鯨》(ムーの白鯨)。它的故事劇情,則是兩塊失落大陸——姆、亞特蘭蒂斯之間的戰爭。通過編劇的精彩改編,這兩個原本並不出彩的失落文明傳說,變成了非常的動人故事。
  • 震撼:前世今生的照片比對 輪迴不可思議
    無獨有偶,在那年又碰到一位通靈的朋友,她看到我前世的情況與臺灣老師(看到的情況)一一相應,還把我周圍一些朋友和同事的情況查到,居然我們很多人在前世都在一個女子中學工作,也是同事。因為很多人的前世故事中都有抗日戰爭的情節,我們推斷出是在民國30-40年代時候。
  • 《俠隱閣》前世今生MOD怎麼用 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
    下面請看由「mzm1111」帶來的《俠隱閣》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希望大家能夠... 《俠隱閣》可以通過打MOD來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前世今生MOD就可以讓玩家初始就擁有很強的勢力,還增加了往外的玩法。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夫妻,是前世的情人。之所以今生做夫妻,是因為前世欠了你的情債,今生是來報恩的。所以才會今生跟你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擔,共同經歷生活一路的風風雨雨,忍受你的壞脾氣,照顧你,心疼你,呵護你,陪伴你,怕你冷,怕你熱,懂得你的不易,心疼你的安危,為的就是感恩你在前世修給她的一份深情的愛。不論是情人還是夫妻,因都在前世。
  • 南極發現遠古溫帶雨林,全球氣候變暖,這片雨林能否重生?
    常年的低溫使得這些地方幾乎寸草不生,然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這片冰雪之地曾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溫帶雨林。鳥語花香,恐龍奔走,是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家園。科學家稱,那時的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70多米,整個表面溫度在35攝氏度左右。這樣的適宜氣候使得南極洲大部分地區被植被覆蓋,根本沒有永久的冰蓋。
  • 南極冒險(上),108年前的南極點搶先登陸挑戰賽
    南極是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一塊大陸,冬季平均氣溫會低至-50℃;事實上,直到今天,這裡都不適合人類長期定居;說句不好聽的,南極的地皮啊,就是免費送給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我估計他們都不想接這項目。南極這塊大陸的發現,其實是非常晚的;直到1820年,沙皇俄國的海軍上將別林斯高晉,才成為了發現南極洲的第一人,實際情況很有可能是他手下的水兵最先發現的,但是成績和榮譽是要歸領導嘛,大家都懂的!當時由於浮冰的阻隔,俄國人最終未能完成在南極洲的登陸。而在俄國人之後,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也都相繼走到了南極海岸線附近,但都沒能成功登陸。
  • 人生有時比夢境還精彩,登陸南極半島是人生修行中最精彩的部分
    南極大陸周圍終年盛行的西風帶又將暖流拒之千裡之外,任何氣溫回升的可能在這裡都化作泡影。南極,便成為地球上最冷、最孤寂的地方,歷史上這裡地表最低溫曾達零下89.4攝氏度。南極大陸東部高原的高氣旋與海岸地區的低氣旋之間的壓差形成氣流,自東向西轉動,形成西風帶內部南極大陸邊緣的小型東風帶。
  • 電影《媽祖回家》的前世今生
    小人物大時代悲喜劇——說說電影《媽祖回家》的前世今生 本報全媒體記者 林愛玲 關於鄉愁有多深,余光中的一句「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道出了答案。將大陸這一頭和海峽那一頭連接起來的是什麼呢?
  • 南極不難及!
    ,裡面竅門也很多,挪威的船一直是我的偏愛,畢竟百年歷史,加上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挪威人給這趟旅行加分不少。這個船只有在我們冬季的時候才來到南極,因為此時正是南極的夏天,而更多的時間是在北極的峽灣附近轉悠,我去北極也多次選了他們家的船於服務,總體都很滿意。
  • 南極為什麼不屬於任何國家?
    然而,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地圖最下方時,就會發現仍然有一片雪白的大陸並未被任何國家佔據,這就是我們人類至今還在探索中的南極洲。1895年,有據可查的登陸南極大陸記錄,經過一批批探險家們的不懈努力,1911-1912年,挪威探險家阿蒙森與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相繼率隊到達南極點,完成了徵服南極大陸最深處的偉業。斯科特一行人雖然由於天氣惡劣等原因最終全體殉難,但這場「偉大的悲劇」也讓他們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