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一去不復返!在宇宙中工作20年後,它最終粉身碎骨

2021-02-07 文匯教育

由歐洲宇航局和美國宇航局聯合發射的「卡西尼」號無人探測器,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將近20年,它終於將在明天結束其傳奇一生,燃料耗盡,墜入土星大氣層。


即使在粉身碎骨前,「卡西尼」號仍會對其進行採樣分析並將數據發回地球,直到最後一秒鐘。儘管如此,科學家們應該不會看到「卡西尼」被燒毀的場面。在此之前,土星大氣的湍流就會將它的天線震歪,無法再對準地球。


正是「卡西尼」和它的同伴,「惠更斯」號土星著陸器給地球傳送回了迄今為止最詳盡的土星的資料。


▲真實看到的土星環


卡西尼與惠更斯


1655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利用當時解析度最高的望遠鏡,發現伽利略看到的土星「耳朵」其實是土星的光環,他還發現了土星的最大衛星——土衛六。


▲惠更斯對土星環的描述


20年後,在義大利出生的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發現土星光環中存在一條暗縫,現在將其稱為卡西尼環縫。


當十多年前,美國國家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準備聯合開展一個項目,發射探測器對土星空間進行探測時,科學家們一致決定,軌道器的名字以發現土星環中存在縫隙的天文學家「卡西尼」命名,著陸器的名字則以發現土衛六的天文學家「惠更斯」命名。


第一次為人們送來了其他星體的聲音


土星的質量約是地球的95倍,直徑約是地球的9.5倍,如果把土星比作一個橄欖球大小,那麼地球大約就相當於1元錢硬幣。土星與地球距離遙遠,當土星和地球在太陽同側時,距離9天文單位,13.5億公裡;土星與地球異側時相距11天文單位,16.5億公裡。平均距離為10天文單位,15億公裡。而土星軌道與地球軌道的平均距離為12億8千萬公裡。


▲「先驅者11」號拍到的土星


為了探測土星及其周邊的衛星,重六噸的「卡西尼」帶著「惠更斯」在1997年10月15日離開地球,並在2004年7月1日進入環繞土星運行的軌道。


為支持預計的11年任務時長,「卡西尼」一口氣帶了三個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供電,預計可提供電力一直到2030年。這總共99千克的二氧化鈽-238外加18臺各類型光學和電磁儀器,使其成為迄今為止造過的發射質量最大的深空探測器(5712千克)。


▲卡西尼發射組組裝圖,全稱卡西尼·惠更斯號,長6.7米,寬4米,質量5.7噸


作為一個無人探測器,它不是一個小傢伙,如何把它送入距離約14億千米之外的土星附近呢?


像「卡西尼」這樣升空的飛船,在飛行過程中也不是全程需要燃料,因為它已經掙脫了地球的引力。它在前往土星的過程中藉助其它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時才需要開啟發動機。發動機主要是進行軌道的調整,而不是進行飛行器的推進。這個過程中已經設計好了路線,期間會有一些其它大的行星經過它的路線,也會帶著它前進,給它提供助力。


為了抵達土星,「卡西尼」的前進道路可謂坎坷,一開始卡西尼號是對著金星發射的,想通過行星的引力獲得更高的加速度,但是太陽的引力過於強大,所以第一次借力成功後沒多久便被已經在太陽拉回了軌道內側,所以就有空中飛行了第二次借力。這次主要是將軌道調回地球,然後藉由地球的引力將它拋向木星。木星的引力非常強大,幾乎所有外行星探測器都要靠木星借力。


▲從1997年10月15日至近2004年7月4日,卡西尼-惠更斯號借力的路線圖


自抵達土星軌道以來,卡西尼號就一直兢兢業業地進行探測,環繞土星共計290圈。(註:1次繞轉或1次軌道,指圍繞土星繞轉一次,從0開始計數。一次軌道的開始,以飛行器距離土星最遠的位置開始算起)


「惠更斯」著陸在土衛六表面後拍攝了第一張彩色照片,它在著陸傳輸了90分鐘數據後,因電池能量耗盡而停止工作。正是這唯一的一張地表照片,為人類揭示了一個真實的土衛六,一個有著液體甲烷河流,煙霧瀰漫的橙色星球。「惠更斯」的麥克風更捕捉到了土衛六上的聲音,這亦是人類第一次聽到來自其他星體的聲音。


▲惠更斯的降落過程


「卡西尼」對土星衛星的觀測更具有科學價值。2006年7月21日,「卡西尼」的雷達成像照片中首次發現土衛六的北半球存在直徑約為100千米的碳氫化合物湖泊,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的星體發現湖泊。


2007年3月13日,噴氣推進實驗室正式宣布土衛六北半球存在碳氫化合物湖泊群,至少其中一個湖泊的面積要大於北美五大湖中最大的蘇必利爾湖。隨著甲烷-液氧引擎慢慢步入火箭飛船推進主流,富含液體和氣體甲烷的「泰坦」頗有一種未來太空「加油站」的感覺。


▲土衛六上的碳氫化合物湖泊群


不過對於大部分天文學家來說,土衛六的甲烷遠沒有「卡西尼」對另一個土星衛星的新發現來的勁爆。2005年「卡西尼」首次近距離觀測土衛二,「卡西尼」的雷達成像系統拍攝到土衛二南極冰層裂縫劇烈的冰晶噴射,這使得土衛二成為太陽系第四顆被證實存在火山活動的天體。(其餘三顆分別是地球、海衛一和木衛一)此發現為土衛二是土星E環主要物質來源的猜想提供了關鍵證據。


▲表層由冰層完全覆蓋的土衛二,此照片由「卡西尼」的高清相機拍攝


就在幾個月前,NASA宣布土衛二具備孕育生命的所有條件,被人們稱為太陽系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之一。這是因為探測器在對土衛二的噴射羽流進行了採樣和分析後,發現了氫氣和二氧化碳,從而證明可能具備孕育微生物的條件。未來不排除NASA發射探測器直接登上土衛二進行探測,以確認這顆星球的海洋環境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


永別了,卡西尼


從今年4月26日開始,「卡西尼」要22次穿越土星與最內緣土星環之間只有2400公裡的縫隙,並在第23次穿越時一頭扎進土星上層大氣,為自己漫長的探測旅程畫上句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卡西尼」上可能攜帶的微生物或者能量系統中的輻射汙染土衛六或土衛二。


▲及其珍貴的一張照片,從土星上看地球。


不過JPL不打算讓如此傳奇的「卡西尼」簡單地墜入土星大氣,從來沒有那個探測器能如此近距離接觸土星,所以「卡西尼」全程都要盡力把自己的高頻天線對準地球,發送近距離獲取的關於土星大氣的所有數據,直到化作土星上空絢麗的流星。


「卡西尼」20年的任務行將結束,屆時並不會出現爆炸的火球,而是它所發出的信號會逐漸衰弱,直至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NASA將其命名為地球的微笑。這張圖除了有土星的所有衛星外,還有金星、火星、地球


永別了,卡西尼,謝謝你給人類留下了最好的禮物!


編輯:沈小莎

本帳號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長按下方二維碼可關注「文匯教育」。

相關焦點

  • 壯士一去不復返 兩岸媒體人云南畹町尋遠徵軍足跡
    壯士一去不復返 兩岸媒體人云南畹町尋遠徵軍足跡 2012年09月13日 08:3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在緬甸追蹤中國遠徵軍真相:壯士一去不復返
    在緬甸追蹤中國遠徵軍真相:壯士一去不復返 2011-07-19 16:12 作者:李菁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1年第30期
  • 迷霧暗河伴深潭黑竹溝,獵犬入內無蹤影,壯士一去不復返
    它的總面積不小,有838平方公裡,海拔跨度很大,從1500到4288米。黑竹溝是個非常偏僻的山區,自古以來都是彝族人的居住區,漢人沒來過這裡。有意思的是,彝族人有對於黑竹溝的恐怖傳說。傳說中,只要有人進入黑竹溝腹地,就很難活著出來。不但是人,即便是野獸也不在黑竹溝生存,甚至溝上的飛鳥都很少。
  • 星太奇:奮豆壯士一去不復返,考試成績單等於奮豆的死亡通知單!
    考試成績出來後,有人歡喜有人憂,大家都看到了奮豆與老爸達成的協議,都為奮豆捏了一把冷汗!星太奇:奮豆壯士一去不復返,考試成績單等於奮豆的死亡通知單!考試成績出來後,女神的92分是全班最高分!看到自己的分數,女神覺得自己算是有驚無險!大家都很好奇女神說的是什麼意思,女神就告訴大家,自己與父母達成了一份協議,考多少分都會有相應的獎勵!這次自己考了92分,就可以去海島玩了!
  • 悅讀時間 | 喝乾了這碗家鄉的酒 ,壯士一去不復返
    來,讓我們再次唱起我們的軍歌如果祖國遭受了侵犯熱血男兒當自強喝乾了這碗家鄉的酒壯士一去不復返弟兄們,拔刀!騎兵連,聽我的命令!向敵人,進攻!往期內容回顧:悅讀時間 | 幸福是什麼?我們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願你我都能重拾靜謐的閱讀時光如果你熱愛閱讀與分享歡迎通過本微信留言報名參與《悅讀時間》的錄製《悅讀時間》播出時間 韶關綜合頻道:每周六 20
  • 抗日戰爭:西充壯士一去不復返!妻送郎兒報國、父送子死旗以盡忠
    抗日戰爭:西充壯士一去不復返!
  • 統編版_六年級語文_上冊:6、狼牙山五壯士詞語大全_20個同步生詞...
    例句: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7、屹立(yì lì),近義詞有:聳峙,挺立,矗立,聳立。例句: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8、雹子(báo zi)。例句: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9、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近義詞有:肝腦塗地,身首異處,殺身成仁,反義詞有:完好無損。例句: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10、山澗(shān jiàn)。
  • 它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但它從大湮滅中拯救了宇宙
    研究人員找到了展示我們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是如何把我們從徹底殲滅中拯救的演示方法科研人員想方設法證明宇宙中最小微粒是如何使人類免於徹底毀滅的的圖:宇宙大爆炸後的極速膨脹使得最初的微觀宇宙延伸為宏觀,並將宇宙能量轉化為物質
  • 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有多遠?
    這些「宇宙島嶼」在我們的宇宙中隨處可見,即使是在最黑暗、最空虛的空間中,只要我們願意去找,就可以找到。這些星系中的大部分都非常遙遠,即使以光速計算,單個光子也需要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才能穿越星系空間,最終到達我們的眼睛。雖然186282英裡/秒(或299792458米/秒)可能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快的速度,但事實是,我們距離大爆炸只有138億年,這意味著光能到達並返回的距離是有限的。
  •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中的通城兵:沒經嚴格訓練但相當英勇
    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1937年—1945年八年抗戰中中國付出了3500萬人傷亡的代價迎來了近代以來對外族入侵勢力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湖北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湖北英雄兒女拋頭顱
  • 曾經逼死狼牙山五壯士的惡人,56年後重回狼牙山,跪地磕頭謝罪!
    上過小學的人,都讀過《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隨著時間的流逝,嶽飛等人的故事被剔出教材後,這篇課文依舊還在。之所以留下它,主要是讓人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最終,他們子彈都打光了,只能用石頭來抵抗日軍,日頭用盡後,他們將所有的槍枝毀掉,全部跳下了懸崖。當日軍看到懸崖後,日軍臉上露出了膽怯的神色。五位壯士跳崖,兩位戰士活了下來。之所以在這裡再次提起五壯士的壯烈事跡,主要是後續掀起了波瀾。
  • 狼牙山五壯士,兩位倖存者叫什麼名字,他們後來過得怎麼樣了呢?
    那麼,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兩位倖存者叫什麼名字,還有他們後來怎麼樣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英雄事跡英雄的故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我們今天重溫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事跡,緬懷革命先烈。根據當時的敵我情形,楊成武司令員制定了一個「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撤兵增援,我軍趁機從包圍圈中撕開了一個口子,大部隊得以撤離。當時,為了掩護大部隊順利撤離,安排七連負責迷惑和阻擊敵人。戰鬥打了到了中午時分,此時七連戰士傷亡非常慘重。
  • 河北日報:狼牙山五壯士英風長存天地間
    在狼牙山戰鬥打到最後的時刻,馬寶玉對宋學義說:「在這次戰役中你們表現得很好,如果能夠活下來,我會向組織提議做你們的入黨介紹人。」聽了班長的話,宋學義頓時淚流滿面。一躍化雲虹「寧願跳下懸崖粉身碎骨,也絕不當日寇的俘虜」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 「以逃見長」的荊軻,除卻「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還有什麼?
    能愛不能給你是英雄,就註定無淚無悔這一世英名我不要只求換來紅顏一笑這一去如果還能輪迴我願意來生作牛馬也要與你天涯相隨當年上學時,看劉燁主演的《荊軻傳奇》,每當這首片尾曲響起時,荊軻悲情的畫面就印在腦中揮之不去
  • 在幕阜山的群峰中尋訪壯士遺韻
    1927年羅榮桓元帥在通城發動鄂南暴動時,萬連卿的父親萬順富是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5年被捕犧牲。當年15歲的萬連卿,因年幼被保了下來,後送至通城保安大隊。抗戰爆發後,該大隊開赴上海參戰。從四行倉庫保衛戰到撤退至租界內的「孤軍營」,萬連卿一直給團長謝晉元當勤務兵。「孤軍營」被破後,萬連卿等8人被日寇抓到南京做勞工。
  • 莫比烏斯帶好比宇宙,它是無限循環的,人類或永遠造不出!
    莫比烏斯帶好比宇宙,它是無限循環的,人類或永遠造不出!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人類經歷過不少挫折,但這些挫折並沒有使自信心嚴重受挫,反倒越挫越勇,對宇宙的那種求知慾越來越強烈。
  • 永遠的豐碑:抗日英雄 狼牙山五壯士
    79年前的今天,1941年9月25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狼牙山五壯士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
  • 港漫《古惑仔》八壯士一去不復返,漫友們還會記得他們?
    《古惑仔》漫畫,最近作者牛佬話要完結這部長達的很多年的漫畫,在近期刊數一直以結局之多少為標題,在長達了很多期後,也差不多要完結了,大牙在這一期的短文中,讓我們一齊回憶一下這所謂的八壯士。太子醉心武學,十六歲到「漁民子弟協會」跟隨名師邵百堅研習國術多年,後因年少不滿國術只利強身健體,而拜「洪興」前油尖區話事人寶華為師,學習卡柔肯拳(美國街頭武術),在經歷K-1世界之最後則專習巴西柔術。太子是本書中與神人交手次數最多的人。NO.伊健洪興前九龍城區話事人,綽號「伊面」。
  • 一百萬億年後的宇宙,將會發生什麼樣可怕的改變?
    50億年後太陽步入了一生中的老年階段,它的體積迅速增大至如今的200倍,而太陽系內的所有星系以及衛星都將被其慢慢吞噬。120億年後太陽系發生了巨大改變,曾經的八大行星早已消失不見,而太陽也變成了一個散發著最後餘暉的白矮星,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也將在冰冷的宇宙中逐漸消失。
  • 八百壯士在重圍中執戈為國
    謝繼民先生的父親謝晉元將軍,1905年4月26日生於廣東省蕉嶺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中學畢業後,只身前往廣州,在國立高等師範學習四年。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和「沙基慘案」的影響,毅然棄文從武,轉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即參加北伐戰爭。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8月13日,日軍向上海發動進攻,「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