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剛出生的小嬰兒,就已經學會了吃手指。啃手指是小寶寶一種常見的行為,帶著對世界的好奇和羞澀,看起來頗為可愛。
等孩子長到幾歲,上幼兒園、上小學,家長們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孩子竟然還在啃指甲。孩子喜歡啃指甲,就像成癮一樣難戒。
孩子老喜歡「咬指甲」,是缺少維生素嗎
啃指甲其實和維生素沒什麼關係,真實原因被很多媽媽忽視了。喜歡啃指甲的孩子,飲食上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只是生活上上常常有一些怪癖和局限。
曉琳的寶寶3歲了,以前寶寶吃手指,曉琳以為這就是小孩子常見現象,沒太在意。現在寶寶馬上就要上幼兒園,還成天咬指甲,曉琳微微有些擔心。
「孩子老喜歡咬指甲,到幼兒園會不會小朋友嘲笑、孤立啊?」帶著這樣的擔心,曉琳開始制止寶寶啃指甲的行為。
每當寶寶抬起手想要咬指甲,曉琳就大聲訓斥:「把手放下!」然而這種強制管教只能一時起效,曉琳看不到的時候,寶寶會立刻開始吃手指,情況比以前還糟糕。
缺鋅可能與孩子的飲食和營養無關,更多的原因,是來自於寶寶的心理問題。媽媽的訓斥,只會加重寶寶的焦慮情緒,讓孩子啃指甲的習慣中惡性循環,更難走出來。
孩子為啥喜歡咬指甲
咬指甲的真實原因,並非營養缺失,而是情緒上的問題,只是多數媽媽沒有注意到。
◆ 遺傳因素
經常咬指甲其實屬於一種疾病,叫做「咬甲癖」。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研究發現,曾經有咬甲癖的父母,孩子也更容易出現咬甲癖。
這種遺傳因素和耳濡目染無關,因為這些爸爸媽媽成為家長以後,已經戒掉了咬指甲習慣。寶寶是在沒見過爸媽咬指甲的情況下,遺傳了這種行為。
◆ 情緒問題
咬指甲其實是一種安撫情緒的手段,寶寶在感到焦慮、壓力、恐慌、情緒低落的時候,更傾向於做出咬指甲行為。
媽媽們可能想說了:「一個小屁孩能有什麼情緒?」這種想法可就小看寶寶了,小孩子的情緒非常敏感,自尊心更強,也更容易出現焦慮情緒。
很多大人毫不在意的小事,都會使寶寶產生強烈的情緒。當大人們嘲笑小孩子時,在大人眼裡這不過是玩笑,在小孩子心裡卻會留下深深的傷疤。
咬指甲的危害
愛咬指甲的寶寶,總是孩子中不太受歡迎的那一個,偷偷躲在角落裡咬著指甲。
▼ 社交問題
咬指甲是一種自我情緒安撫的行為,寶寶會在咬指甲中感受到一絲絲慰藉,這和成年人吸菸的原因類似。咬指甲的寶寶普遍更加羞澀內向,不善於社交。
在小孩子的朋友圈裡也存在「鄙視鏈」,其他孩子嘲笑咬指甲的寶寶,這會導致寶寶更加焦慮不安。
越是咬指甲,越被孤立;越被孤立,越需要咬指甲來實現自我安慰,形成惡性循環。
▼ 健康隱患
病從口入,長期咬指甲不僅會使指甲與加床分離開,嚴重影響美觀,還不利於身體健康。
有咬甲癖的孩子,很容易出現甲溝炎、繼發細菌感染、牙齒咬合不齊等問題,口腔和腸道功能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幫孩子戒掉咬指甲
1)安撫情緒
當寶寶開始咬指甲,媽媽的訓斥、打罵,治標不治本,加重寶寶的焦慮情緒只會使問題更加嚴重。
媽媽們可以用溫和的語氣與孩子溝通,鼓勵寶寶參與社交活動,用其他有趣的事情來吸引寶寶注意力。
2)修剪指甲
咬甲癖是強迫症的一種,每當指甲長出新的倒刺,寶寶就會忍不住想咬掉。媽媽們記得及時給寶寶修剪指甲,讓指甲整潔美觀,可以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3)循序漸進
寶寶很難馬上戒掉咬指甲,突然長時間不咬,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戒掉的過程可以循序漸進。
比如先從左手開始戒,讓寶寶不咬左手,只咬右手等左手長好一段時間,非常美觀,寶寶嘗到了甜頭,也願意主動戒掉右手了【孕育島寄語】
戒掉一種癖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成功。媽媽們拿出足夠的耐心,讓寶寶在溫柔的愛裡一步一步戒掉怪癖。
【今日話題】
你的孩子有「咬甲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