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堅持慢跑,為什麼一直瘦不下來呢?」
「好羨慕那些吃不胖的人,什麼都不用做,就能一直苗條。」
相信很多正在減肥的人,都有過同樣的困惑。
眼見自己揮灑的汗水越來越多,身上肥肉卻紋絲不動,說不焦慮是假的。
英國肥宅Michael ,BBC的一名主持人,並不算胖的他倒是沒有這種身材焦慮,快樂地胡吃海喝+葛優癱,是他的日常。
不過嘛,人到中年難免被念叨:你這樣會變肥的,對身體不好,各種疾病找上門balabala......
不運動就不健康,道理他都懂,可就是懶得動呀。
教練讓他騎車,看這一張厭世臉,就知道此刻他有多不快樂。
晚上回到家,躺在沙發上吃薯片的他開始幻想——
或許,會有那種不出汗不累人,只要幾分鐘就能鍛鍊到身體的運動...嗎?
求知慾拉滿,Michael帶著疑問求助了不同學科的專家,並通過自己的親身實驗,揭露了許多健身背後的真相。
還記錄了全程,也就是這個引發廣泛討論的紀錄片——《鍛鍊的真相》。
跑得氣喘籲籲,一定能減肥?
許多人決定做運動,都是衝著減肥去的。
Michael以前也試過,雖然不愛運動,但他也堅持每天下班後慢跑或散步,可惜收效甚微。
所以他想搞清楚,自己做這麼久的運動到底有多少效果?能減多少卡路裡?
於是他找到了老鐵基思·託爾弗雷,作為一名運動生理博士,秉著科學精神,他決定讓Michael先跑個10公裡。
作為一個運動弱雞,Michael還沒跑腿就先軟了:「如果你敢坑我,明天就鏟光你的頭髮喔!」
「放心吧,我會陪你一起的~」
於是,博士為Michael帶上阻氧面罩後,騎上了心愛的腳踏車,慢悠悠地跟在他身邊......
一個小時慢跑下來,Michael已經累得氣喘籲籲,好不容易結束打卡,拿起旁邊的咖啡和鬆餅猛吃。
「經過測試,老鐵你剛剛的運動消耗了960大卡的熱量。」
「然後你現在手上的食物大概是880大卡熱量,再跑個55分鐘吧,應該也能消耗掉得七七八八了。」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管住嘴真的比邁開腿強多多多多多多了!
多吃一口,就意味著要多跑很久很久。因為如果只靠運動,是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才能把等同的熱量消耗掉。
像慢跑和快步走這些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減肥的效果更是微乎甚微。
更要命的是,平時我們累死累活練了半天,汗流浹背腰酸背痛,不自覺地就心安理得多吃兩口。
運動量無法跟上,消耗有限,於是就陷入了「越練越吃,越吃越胖」的循環。
我們常說「三分練七分吃」,如果真的想減肥,就要在運動的同時嚴格控制飲食,長期堅持才能達到瘦身效果。
外形看著瘦的人,是真的瘦?
這一頓操作下來,Michael小小的腦袋有著大大的疑惑:既然這些低強度運動對減肥沒有效,那還要繼續堅持嗎?
這時候,第二個專家出場了,他叫賈森·吉爾,人稱爆炸頭博士。
他說,低強度運動雖然對減肥效果一般,但是對健康有特殊的意義。
為了展示自己的結論,爆炸頭博士請Michael來做實驗,拍著胸口保證:「我發誓,這個實驗絕對會改變你的一生。」
這話一出,Michael覺得自己不試試就虧大了。
隔天早上,爆炸頭博士很慷慨地請他吃了一份加量不加價的高熱量早餐。
「為科學獻身,我胖我光榮。」
吃完早餐四個小時後,Michael來到了實驗室抽血化驗。
血樣經過高速離心機分離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Michael血液裡的脂肪含量比吃早餐前翻了一倍。
「吶,看到沒,就是上面這坨白色的東西,通過你的腸道進入血液,增加血管壁脂肪堆積的風險,然後導致各種心血管疾病。」
中年Michael有點不羈,還有點叛逆:「這種話我聽得多啦,經常都這麼吃,你看我胖了嗎...了嗎...嗎?」
得意忘形的他被爆炸頭博士帶到了醫院做磁共振掃描。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前一秒還在說著自己不胖不胖的Michael,原來是典型是「外瘦內胖」。
意思就是,外形看著不肥胖,內臟脂肪卻很多。
而這些脂肪,就來自剛剛那頓早餐。醫生特意提醒他,內臟脂肪是二型糖尿病的元兇之一,必須要重視。
那要怎麼做呢?
散步。
這也正是爆炸頭博士要證明的,低強度運動能減少血液脂肪含量。
Michael前一晚散步了一個多小時,第二天再吃相同的早餐,檢測後發現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比上次減少了三分之一。
原來,運動激活了體內的脂蛋白脂肪酶,阻止了脂肪進入血液,從而降低血脂。
也就是說,只要每天保證一定的活動量,第二天能減少一定的脂肪囤積。
每天一萬步,真的對身體有益處。看看來自爆炸頭博士的肯定↓
「偶爾動動還可以,讓我天天這麼做真的好難啊!」
懶癌晚期的Michael,果然是每個肥宅的真實寫照。
做三分鐘運動,等於健身房練三個小時?
曾有專家提出,人應該每周保持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才算達到鍛鍊的標準。
對於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這不是難事,但事實上大部分人都難以達標。
Michael來到諾丁漢大學,找到國際科學家傑米·蒂蒙斯教授,他的團隊研究了幾年的新運動方法,每周不用幾小時,只需要3分鐘,一樣能有鍛鍊身體的效果。
這聽起來真是太美妙了,Michael已經迫不及待擼起了袖子。
「你要做的事很簡單,騎車,拼了老命地騎。」
以自己的極限速度騎動感單車,20秒為一組,每次3組,每周做3組,加起來也就剛好三分鐘。
跟健身房舉鐵幾小時相比,這個幾分鐘的運動聽起來也太輕鬆了吧!
Michael毫不猶豫地上車了,然後......差點被第一個20秒幹倒。
到最後,不過短短一分鐘,他騎車騎到整個人靈魂出竅、質壁分離。
傑米在旁邊笑嘻嘻:「累就對了,騎車能調動70-80%的肌肉組織,高強度運動可以分解肌肉的糖原儲備,讓肌肉從血液中取走糖分。」
堅持兩周,就能看到運動對胰島素和血糖的影響,堅持6周則能促進有氧代謝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簡單粗暴的高強度訓練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這些鍛鍊方法還有個前提,就是不能久坐。
運動醫學家表示,平時久坐少動,就算每周定時健身也是遠遠不夠的。
而這類短時間內的高強度訓練,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活動量的基礎上。
所以,對大部分上班族來說,最好的鍛鍊方式,就是平時細微的活動配合適量的激烈運動,辦公時間儘量多走動和站立,避免連續幾小時的久坐。
改變生活習慣,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動量,不流汗也能消耗卡路裡。
這部紀錄片剛播出的時候,顛覆了很多人的常識,引起了熱議。
不過要清楚一點,裡面的研究主要還是針對人體健康層面的探討,並不是以健身健美為目標,所以不要被誤導而放棄運動噢~
運動的影響因人而異,找到合適高效的運動方式很重要。
有健身習慣的朋友繼續堅持,沒時間運動的朋友,就從減少久坐、增加日常活動量開始。
願大家都有健康的體魄,漂亮的身材
圖片來源丨B站《鍛鍊的真相》
責任編輯丨如花
編輯丨Ed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