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妮妮
隨著我們國家的社會發展,高考政策也在積極地發生調整,而現在也有不少省份開始使用了改革後的新高考。
顯而易見的是新高考取消了文科和理科分科,為的是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高考考試中這也就涉及到了選科,目前選科只有兩種。
一種是「3+3模式」,除了數語外,在剩餘3門科目任選3門考試,另一種是「3+1+2模式」除了數語外,「1」指的是在物理或者是歷史中選一科,「2」指的是在剩餘4門中選2門考試。
那麼,有這麼多種組合方案,哪種更勝一籌呢?其實在不同學生們的心目中,一定都有自己覺得有優勢的組合。
雖然沒有固定的答案告訴大家哪種最有優勢,這也和大家個人情況有關,但是新高考「最差組合」可以說莫過於「歷史+生物+化學」這個組合。
這個組合屬於半文半理,而且明顯看出這種組合的同學物理不好,但靠化學和生物彌補也會很吃力,最重要的這個組合在將來報考中可選擇性比較少。
不少選過這個組合的同學也都比較後悔,不文不理的學科選擇不僅不好學,而且大學的可選性也實在太少。所以,大家選科時一定要謹慎,高一學生最好儘量避免。
那麼,高一選科應該注意哪些?
1.注意所選學科之間的聯繫
學科與學科之間是有聯繫的,而且這種聯繫能促進其他學科學習,當然,也能對其他學科產生不利影響。
建議同學們在選科過程中最好不要跨越太大,比如政治學科和物理學科,兩者的學習特點差別太大,如果同時選擇,文理思維會發生矛盾。
2.注重興趣
興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有了興趣,大家也願意付出時間來努力學習,而且高考選擇關係著將來畢業後大學專業的選擇。
如果一直有興趣學到大學,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大家一定要做到了解自己,看自己是否能堅持,以免半途而廢。
3.目光要長遠
雖然高考選科要根據平時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有些同學也會覺得物理學科有難度,就放棄選擇了物理,但是做決定時一定要慎重。
畢竟高考選擇物理學科,將來選擇專業時範圍更廣一些,而且物理成績也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刷題改變的,不要只看眼前的成績。
4.參考目標高校要求
高考後就面臨著考大學了,大家最好提前就有個目標高校,然後參考目標高校每個專業對考試科目的要求。
比如有的高校專業就要求有物理學科成績,甚至還有分數線要求。所以,通過提前分析了解,能夠減少選科的盲目性,增加考試把握。
那新高考的實施,對哪些同學比較有利?
1、有比較嚴重偏科傾向的同學
其實每個同學或多或少可能都有自己不是很擅長的學科,只不過有的同學偏科嚴重,有的比較輕一點。
新高考政策以後,除了語數外固定三科以外,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所擅長的科目進行選擇,這樣從很大程度上就增加了偏科同學的優勢。
2、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
自主選擇學科,那同學們未來肯定也會實行「走班制」的情況,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每個班固定人數,有固定的班主任在看管著。
所以老師的管教和約束肯定就會變少了,那就需要同學們自己主動學習,因此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肯定成績更好,也更佔優勢。
3、有明確規劃的人
有的同學可能直到分班前一天還不知道自己該選什麼,而有的同學則早早就已經做好了明確規劃,而已經做好規劃的人從上高中開始,就已經在為自己規劃而努力。
這樣他們就比別人多出更多的時間學習,也不用糾結自己到底該要什麼。所以同學們最好都提前給自己做好規劃,千萬別現到時候現匆忙選擇,這樣不僅容易選錯後悔,而且也不利於學習。
目前針對新高考改革,同學們能做的就是儘快適應新變化,選擇最適合自己最能發揮出自己優勢的考試科目組合,才有利於高考取勝。
另外,在高中選科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了解目標學校對專業的報考要求,最好要把物理學科選上,尤其是擁有理科思維或者是將來想要報考理工類的同學。
今日討論:
你們覺得新高考政策如何?覺得什麼組合更好一些,歡迎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