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改名」太危險!蘇起:民進黨對兩岸情勢過於樂觀了

2020-12-22 海峽導報

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將牽動兩岸關係,臺灣安全會議前秘書長蘇起昨天受訪時,對下半年度的兩岸關係憂心忡忡。他直言,大陸極可能對臺灣有「懲罰式軍事行動」,但民進黨對兩岸情勢評估卻是過於樂觀。他還認為,若蔡英文更加頻繁地提到「中華民國臺灣」,這種「半個改名」,對兩岸關係不好,恐釀問題。

繼蔡英文在今年元旦談話拋出「中華民國臺灣」說法後,「英派」民意代表蔡易餘在「5·20」前夕提出臺灣地區現行「憲法」增修條文、「兩岸關係條例」修正草案,刪除「國家統一前」文字。

「這已經是半個改名」,蘇起表示,有任何修正,就算是改名。他說,民進黨若對內操作選舉是可以,但此說法若在就職演說等公開場合,且更加常態化與政治化,對兩岸關係是不好的,恐會出問題。

蘇起進一步說,民進黨「立委」欲「修憲」拿掉「國家統一前」字句,這很不好且充斥危險,也許民進黨內部有人被選戰勝利衝昏頭,才會對兩岸情勢過於樂觀。

他強調,就目前氛圍來看,兩岸關係不可能緩和。且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把所有過錯往外推,造成中美緊張,導致兩岸關係就更難以緩和。尤其大部分國家雖和中美往來,但只有臺灣一面倒地跟一邊來往,跟另一邊完全對抗。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相關焦點

  • 「兩岸情勢40年以來最危急時刻到來,臺灣正面臨3個危險」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據媒體報導,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於近日公開表示,現在有不少學者都表示,兩岸關係已經進入到「空前緊張」的狀態,就連美國CIA前局長、參謀會議前主席等人都曾預測,在2021年1月份美國新一任總統正式上臺之際,「解放軍很可能會藉此機會攻下臺灣
  • 前民進黨大佬:恐一年就垮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5月10日報導,臺灣「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9日受訪時直言對下半年的兩岸關係憂心忡忡。他認為,若蔡英文更加頻繁地提「中華民國臺灣」,這種「半個改名」,對兩岸關係不好,恐釀問題。蘇起還警告,若民進黨不斷操弄「正名」議題,大陸極可能對臺有「懲罰式軍事行動」。報導稱,蔡英文在今年元旦談話拋出「中華民國臺灣」。對此,蘇起表示,「這已經是半個改名」。
  • 完全不知道情勢危險
    對於此事,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摘編如下:在美陸臺急轉直下的局面裡,民進黨想踩剎車,國民黨故意要加油,意在打臉民進黨;根據國民黨負責國際與兩岸的副秘書長黃奎博解釋,國民黨黨團提出的「復交案」,無法讓民進黨黨團說不同意。
  • 全國臺企聯會長:兩岸企業家應在新情勢下尋求合作共贏
    中新社廈門12月9日電 (記者 楊喆)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9日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廈門和臺北同步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致信祝賀。與會的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當日受訪表示,賀信內容情真意切,展現對臺胞臺企的關心。
  • 臺灣專家:去除臺海局勢「危險因子」 分享兩岸和平紅利
    新華社臺北11月15日電(記者趙博、彭培根)臺灣中國時報、旺報、旺臺兩岸互信基金會15日在臺北舉辦「兩岸好,臺灣才會更好」座談會。與會人士指出,民進黨當局罔顧民生福祉,操弄統「獨」議題、操作「親美反中」,不斷將臺海局勢推向危險境地。
  • 「綠委」批民進黨對臺北選情過於樂觀 蔡英文呼應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主進步黨中常委管碧玲16日說,黨內對臺北市長選情太過樂觀,會讓支持者意志鬆散;黨主席蔡英文也呼應此說法。  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16號召開會議,據與會人士透露,民進黨內評估,年底縣市長選舉,有10縣市選情穩定領先藍營10%,另外有2個縣市選情膠著,另有4、5個縣市選情落後。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召集人蘇嘉全稍後也向中常會報告相關訊息。  彰化縣方面,由於臺聯前立委黃文玲也宣布參選彰化縣長,使得綠營面臨分裂。
  • 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面對新情勢 再創新契機
    本次峰會年會主題為「面對新情勢,再創新契機」,包括主題演講、峰會下設的8個產業合作推進小組做工作報告等活動,兩岸知名企業家、工商團體負責人、中小企業和青年創業者等700多人與會。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在致辭時表示,兩岸一家親,親望親好,大陸市場理應是臺企臺胞可以率先共享的市場。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民進黨自斷中華文化根脈
    據臺媒報導,在民進黨當局推動「行政組織改造」的過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將不但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而且還將會遭到降級處理,從原先直屬臺灣行政主管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主管部門,由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此舉被視為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又一重大部署。  消息傳出,輿論譁然,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連忙出來「滅火」,表示沒有定案。
  • ...兩岸年度漢字揭曉,民進黨當局不斷秀下限,「悶」了多少臺灣人...
    由兩岸機構共同評選的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近日揭曉,「悶」字以最高票當選。回看今年兩岸情勢,「悶」字確能恰如其分反映兩岸民眾尤其是臺灣民眾的心情。一年來,民進黨當局借疫謀「獨」,倚美謀「獨」,肆意破壞兩岸關係,更在島內實行高壓統治,隻手遮天,為所欲為,「綠色恐怖」瀰漫全臺,反對者或敢怒不敢言,或伸冤無處,或發聲即遭打壓,或抗議而毫無效用,怎不叫人悶煞?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伊始,民進黨當局就秀出下限,以「禁止口罩出口大陸」這種反人類的起手式,自曝將兩岸關係破壞到底的暗黑心思。
  • 蘇起:民進黨對外政策的盲點
    比起2008年的一手遮天,吳公開示警,已算進步。 如果川普連任,美臺續打「臺灣牌」,估計北京會很快失去耐心,出手教訓臺灣。拜登勝選給了臺灣喘息空間。問題是:蔡「政府」下棋怎麼下到這地步?民進黨的政策思維有什麼重大盲點?
  • 民進黨元老稱瘋了才推「臺獨」,林為洲讓國民黨很不省心,還有一個...
    這些人都以民意代表為主,選舉出身,所以似乎能彌補過去所謂離民意太遠的問題。但現在看來,過去的國民黨精英執政,強項就是在於有很多行政管理人才。客觀、理性、務實、穩健。但江啟臣上臺以後,先是去「九二共識」,後來又提出推進所謂「臺美建交」的提案,現在試圖改名「去中化」,既沒有體現出他們在行政管理上的成熟,也沒有看出這些舉措能給選舉帶來更多的民意支持。
  • 李鵬:兩岸關係明年進入低谷「築底」期
    「兩岸關係明年依然會保持複雜嚴峻局面,將處低谷期的『築底』階段。」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16日在京接受記者採時表示。「中美關係2021年面臨新變化,但導致臺海地區緊張複雜情勢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 起底蘇貞昌:改善兩岸關係的絆腳石
    日本方面認為蘇雲英「居功厥偉」,把屏東的銀行經營權交給蘇家,蘇雲英還連任七屆高雄州參議員。不僅如此,他當時欺騙很多臺灣女孩,逼她們做「慰安婦」。2011年2月,他針對兩岸政治論述拋出所謂「臺灣共識」概念,主張以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為主要精神,堅持「臺灣主權」立場;2013年6月,他在華盛頓智庫 「布魯金斯研究院」發表演講,稱民進黨大陸政策的核心價值是「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國號是中華民國,這是臺海的現狀,任何改變此一現狀的行動,都必須由臺灣人民透過公民投票的民主機制來決定」,即所謂「民主過程決定論」。
  • 民進黨馬祖黨部開張,臺高官建議「連江縣」改名「馬祖縣」
    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今日舉行開幕暨揭牌典禮,臺當局「政務委員」張景森在致辭時建議,希望「連江縣」改名為「馬祖縣」,來拉近臺澎金馬版圖團結。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則以錄影方式祝賀,並宣稱「臺澎金馬」是命運共同體,民進黨也是一個服務全民的政黨,各種面向都要和馬祖鄉親站在一起。
  • 專家:民進黨「政治獵巫」再秀下限 兩岸關係面臨新挑戰
    民進黨來勢洶洶,該如何解讀?對島內政治生態及兩岸關係將會產生什麼樣的不利影響?民進黨強行通過「反滲透法」首要目標是製造「寒蟬效應」,短期可影響選舉行情,長期意圖打擊「非綠陣營」。民進黨通過這一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達到稀釋藍營票源的作用。同時,通過所謂的「反滲透法」,強力渲染「抗陸」氛圍,加碼製造兩岸對立。民進黨可在較大程度上進行意識形態的族群動員,實現凝聚深綠基本盤支持,鞏固綠色票源的功效。除了為選舉服務外,倘若民進黨在此次選舉中敗北,他們依舊可利用接下來的政務交接期開啟「末日狂飆」模式,最大限度地打擊異己和「非綠陣營」。
  • 蔡斌:民進黨「雙太陽」之爭:道是有解卻無解
    直至今日,即使蔡英文早已辭去黨魁,卻仍然活躍在政壇並積累起足夠人氣,在重大議題中也能始終保持發言權,以至於民進黨人常笑說有「兩個黨中央」。上個月蔡英文強勢操作「國是會議」,成功佔據媒體版面,卻也觸動了蘇貞昌敏感的政治神經。蔡可能在明年5月黨主席之役與蘇提前對決的傳聞亦非始於今日,蔡的備戰態勢,蘇陣營一直深有感受。
  • 蔡英文當局、民進黨將在兩岸交流中邊緣化
    但是,在當前兩岸當局互動中斷的形勢下,民進黨籍縣市長實已不可能再被大陸獲準前往。     過去八年間國民黨「執政」期間,陳菊曾兩度到大陸交流,其他民進黨籍縣市長也紛紛赴陸。這都是在兩岸當局均主張「九二共識」下進行的活動,所以地方首長並不需要自己對「九二共識」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