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度在《馬龍,聽我說》中訴說一生風雲

2021-02-20 文藝犬

Alamy/Showtime Films 馬龍·白蘭度在《欲望號街車》裡

2004年80歲的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去世時,不少訃告作者認為,他終究不是一個奪冠熱門。在他們看來,這位聰明的演員墮落成了一個失敗者,就像《碼頭風雲》(On the Waterfront)裡被他打得頭暈眼花的拳擊手特裡·馬洛伊(Terry Malloy)。馬洛伊遭到兄弟出賣,他帶著臉上的拳傷和心頭的創傷,卻還稱讚自己道(這句話很出名):「我本應該是一個奪冠熱門,本應是一個大人物,而不是現在這樣的膿包。」那些否定白蘭度的人像評價某種電影那樣評價他的一生——說它開場宏大,中間部分讓人迷惑,結尾令人失望,應該遭到一致否定。

那是正統世界對白蘭度的看法——就當那是庸眾對天才的報復吧——那也是人們在聽白蘭度本人在紀錄片《馬龍,聽我說》(Listen to Me Marlon)中講述自己一生時感到震驚的一個原因。這部紀錄片幾乎完全由白蘭度講述,主要由他幾十年來的錄音片段組成。雖然開頭的一點文字介紹了錄音的情況,但是沒有解釋英國導演斯特萬·賴利(Stevan Riley)和他的合作者們是如何拿到這些錄音的。出版說明上說,這些錄音是「專門贈與」該製片公司以製作這部電影的。《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不久前的一篇文章道出了一個從商業角度講更合理的原因:白蘭度的資產白蘭度公司(Brando Enterprises)「認為現在是時候」拍一部紀錄片來向新一代介紹他。

不管動機是什麼,這部紀錄片讓白蘭度有機會用100分鐘的時間喋喋不休地向你傾訴他的想法。就像他的老朋友、前室友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可能會說的,他是一隻會說唱的貓。片中充滿了大人物,比如鮑德溫。20世紀40年代中期,鮑德溫(和好友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第一次在格林尼治村遇見白蘭度。「我從沒遇見過像馬龍這樣的白人,」鮑德溫後來說,「他顯然極具才華,很有創造力,絕不因循守舊,非常獨立,像一隻美麗的貓。」鮑德溫說,白蘭度「鄙視任何有歧視觀念的人」。他補充說,身為演員的白蘭度極其善於誘惑人,以至於讓鮑德溫覺得「那些說我長得醜的人是在誇大事實」。

片中像鮑德溫這樣不墨守成規的人不夠多,但是想用幾個小時講述白蘭度豐富的人生(從在內布拉斯加州的童年到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和大溪地島等)似乎是不可能的。儘管如此,這部紀錄片能讓你對他的真實人生有一點了解。白蘭度在晚年以離群索居而聞名,但他玩公共關係這個遊戲很長時間了,這一點能從很多採訪片段中看出來。你能在網上看到其中一些片段,包括1955年他接受愛德華·R·默羅(Edward R. Murrow)的《面對面》(Person to Person)節目採訪時的片段,當時,白蘭度剛憑藉《碼頭風雲》獲得第一個奧斯卡獎。總的來說,那個採訪很有深度,白蘭度一直友好地配合,甚至在他十分厭惡的曾虐待他的父親老馬龍闖入採訪時,他依然保持克制。


Mike Gillman/Showtime Films 紀錄片《馬龍,聽我說》中展示的一張白蘭度和兒子克裡斯蒂安的照片

雖然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意味著,你應該很容易喜歡上它,但是賴利對白蘭度話語的塑造常常讓你覺得很難完全接受它。1990年,白蘭度的兒子克裡斯蒂安·白蘭度(Christian Brando)槍殺了白蘭度女兒夏恩(Cheyenne)的男友達格·德羅萊(Dag Drollet)。賴利對這一事件的處理尤為失敗。另外該片還選用了一些小報式的新聞材料,拉低了影片的檔次。賴利用白蘭度在80年代進行的數碼掃描做出了沒有身體的、漂浮的白蘭度頭像,這東西一開始讓人覺得挺好玩的,但它沒什麼必要,而且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白蘭度穆赫蘭道宅邸裡燈光昏暗、布置凌亂的房間的剖面模型,也同樣沒有必要。

白蘭度和這部紀錄片都不需要那種裝飾。就像他的愛慕者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可能非常清楚的,白蘭度是真正的叛逆者,一個原因是,他覺得當大明星很荒誕可笑,另一個原因是,就像那一段段視頻展示的,他總是在爭取某種權利,不管是公民權利、黑人權利、美國原住民的自治權,還是他自己的獨立。最令人滿意的一點是,《馬龍,聽我說》能讓你近距離地了解這個人。玷汙他的精神遺產的不是被廣泛報導(或錯誤報導的)的他的劣行,而是那些懲罰拒絕服從遊戲規則者的娛樂媒體。白蘭度覺得這個遊戲很荒唐。剛開始他配合,後來他就不配合了。雖然和太多傻瓜一樣,他偶爾要承受這樣做的不利後果,但他作品的生命力將比所有這一切更長久。

版權聲明:《文藝犬》致力於好文推送,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實原作者姓名,在此對表示深深的敬意與歉意。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

沒有心靈雞湯,沒有勵志故事,沒有娛樂八卦,沒有養生秘笈。。。除此之外都有,有視野,方見人生風景。

長按上圖,選擇識別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楊超越與馬龍白蘭度
    《教父》主演、好萊塢劃時代的巨星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的紀錄片《 Listen to Me Marlon 》,全片旁白都來自白蘭度本人留下的超長錄音節選和拼貼,將自己一生的巔峰低谷、愛恨情仇、對演技、事業、電影工業的感悟和盤託出。
  • 馬龍·白蘭度放蕩不羈的人生和桃色情史
    馬龍·白蘭度在他的紀錄片《聽我說》中這麼評價在軍校的那段經歷:那是一場殘酷且不尋常的懲罰,他們只有一個目標,儘量機械化,用機械人的方式行動,個人特徵完全不存在,我很孤單,花很多時間待在圖書館裡。在當時看來,馬龍·白蘭度的境遇是真的很糟糕,母親不知去向,父親大罵他沒出息,日子還能更糟一點嗎?恐怕不會了吧,要麼坐以待斃,要麼去找點想做的事情做吧。馬龍·白蘭度坐上了去紐約的火車,他說他很喜歡站在車廂裡,聽著火車行駛的聲音,那個時候他能感覺到自己想要的自由。
  • 馬龍·白蘭度:最偉大的演員,最「混亂」的生活!
    沒人敢小覷這位英俊的年輕人,可是馬龍白蘭度的傳奇,才剛剛開始。一年之後,也就是1954年,《碼頭風雲》一舉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四年時間,三部作品,三次走進奧斯卡,一次更是成功登頂。這位名叫馬龍白蘭度的演員「封神」了。
  • 「教父」馬龍·白蘭度:銀幕上光芒萬丈,現實中卻臭名昭著
    坎城國際電影節影帝、奧斯卡影帝,各種權威獎項被馬龍·白蘭度悉數斬獲。他所向披靡,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就達成了絕大多數演員窮極一生所追求的榮譽。但正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與此同時,馬龍·白蘭度的負面新聞變得越來越多。他不背臺詞,對導演頤指氣使,對劇組提出各種無理要求,常常促使一部電影的製作預算超支......不過馬龍·白蘭度對這一切毫不在乎,公開表示:「 表演像一個遊樂場,我沒有瞧不起它,但我一向對生活的其他方面更感興趣。」
  • 「演技之神」馬龍白蘭度:他的複雜情史和矛盾人生
    之後幾年來又出演了很多作品,《薩巴達萬歲》、《凱撒大帝》、《碼頭風雲》等等,憑藉自己與生俱來的演技和帥氣的外表,馬龍·白蘭度很快就成為當時美國電影界的弄潮兒。可以說那幾年裡他演過的都火了,甚至成為當時的潮流,他飾演飛車黨,一夜之間皮夾克、牛仔褲和哈雷摩託就會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標配。
  • 馬龍·白蘭度:臺上是奧斯卡影帝,臺下他只是一個失敗的人
    你可能沒有看過他早期或者說年輕時代的作品,比如《欲望號街車》、《碼頭風雲》等等,他在影片中飾演的滿口髒話的工人角色,在那個崇尚英倫紳士的時代竟然成為美國各階層婦女的偶像,這確實讓人服氣。年輕時的白蘭度上面照片是他在《欲望號街車》中的形象,怎麼樣?
  • 他是馬龍·白蘭度的最佳導演,馬龍·白蘭度是他的最佳演員
    有方法的人:卡贊與表演Method Man: Kazan and Acting卡贊與白蘭度馬龍·白蘭度在他1994年寫的自傳裡稱卡贊是:「我迄今合作過,演員出身的最佳導演。」卡贊經常拿《碼頭風雲》裡的一個場景舉例:鏡頭裡,愛娃·瑪麗·森特飾演的伊迪和馬龍·白蘭度飾演的碼頭工人特裡·馬洛伊正走著,森特的手套意外掉了,但白蘭度並沒叫停,也不是將手套遞還給她,而是撿起來,帶著溢於言表的性感內涵,拽在了手裡。卡贊說,「方法派」表演令人興奮的地方就在於它如同人在真實生活中,你永遠無法肯定演員接下來會做什麼。
  • 娛樂快訊:馬龍·白蘭度:一張臉徵服全世界女人,一部電影徵服
    ,比如《欲望號街車》、《碼頭風雲》等等,他在影片中飾演的滿口髒話的工人角色,在那個崇尚英倫紳士的時代竟然成為美國各階層婦女的偶像,這確實讓人服氣。,派拉蒙總裁甚至對影片導演這樣說過:「我以總裁身份告訴你,馬龍白蘭度絕對不會出演這部電影「。
  • 一代大匠之「教父」——馬龍·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25歲成名,31歲成為影帝,48歲二度影帝。而我們絕大多數人認識他就是因為他出演的教父。他是好萊塢電影史上裡程碑級的人物。但是天才都跟常人不同,看到他的榮譽,我們應該能想到他是個睥睨天下的人物,在美國這樣一種資本社會中,他無論是身份還是地位。都已經躋身於上流社會,讓人仰望。但是他卻始終無法融入這個上流社會,他內心的深處,一直沒有脫離社會底層。
  • 富藝斯將拍賣「教父」馬龍·白蘭度的勞力士腕錶
    [腕錶之家 拍賣收藏] 2019年12月10日,富藝斯將於紐約舉辦「GAME CHANGERS」主題拍賣會,此次拍賣將呈現一枚曾屬奧斯卡獎得主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所有的勞力士Ref.1675格林尼治型腕錶。
  • 《教父》巨星馬龍白蘭度戴過的勞力士GMT-Master得賣多少錢?
    「GAME CHANGERS」拍賣會,將呈獻奧斯卡金獎影帝、已故《教父》巨星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於其在1979年上映的電影《現代啟示錄》中曾佩戴的勞力士GMT-Master 型號1675。
  • 3段婚姻,6個情人為他自殺,「全世界最帥的男人」如何毀自己一生
    提起馬龍·白蘭度,很多人首先會想起《教父》中經典的形象。他熒幕上的輝煌,造就了他。但與此同時,他的私生活也讓他臭名昭著。年輕時的馬龍·白蘭度風流倜儻,擁有俊朗的容貌和健美的身材。在馬龍·白蘭度的一生有過三段婚姻,然而,為他自殺的情人就有6個。他在自傳中曾承認,自己和11個女人有過親密關係,事實上,這個數字多達25個,甚至更多。
  • 馬龍·白蘭度《欲望號街車》曝預告 將在臺重映
    馬龍·白蘭度《欲望號街車》曝預告 將在臺重映 時間:2020.06.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教父》冷知識,馬龍白蘭度靠現場提詞,阿爾帕西諾後悔入錯行!
    《教父》冷知識《教父》經典的開篇談話鏡頭,事實上是一個意外,當年正要開拍時,這隻貓蹦到了馬龍白蘭度的腿上,而這位影帝順手就擼了起來。貓咪發出愉悅的咕嚕聲,差點把錄音師折磨瘋,因為它嚴重地掩蓋了演員念臺詞的聲音。
  • 雙性戀白蘭度:女性為他瘋狂,男性為他著魔,浪子一生終自食惡果
    要說到上世紀七十年代裡傑出的演員,那麼美國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喊出馬龍·白蘭度的名字。這一位曾經用一部《教父》讓全世界記住他的男人,堪稱那個時代人氣最高的男演員。可是人們卻不曾想到,這位當年風光無比的白蘭度,居然是一名雙性戀,女性為之瘋狂,男性為他著魔,而他風流浪子一生最終自食惡果。
  • 與馬龍·白蘭度、大衛·鮑伊的二三事(下)
    接上篇:與馬龍·白蘭度、大衛·鮑伊的二三事(上)菲爾·坎貝爾是EA於2006年出品的電影改編遊戲《教父》的創作總監之一,在他並不算很有名的遊戲開發經歷中,有和馬龍·白蘭度以及大衛·鮑伊合作的經歷,其中一些細節是鮮為人知的。
  • 湯姆哈迪模仿《教父》馬龍白蘭度?黑幫片《卡彭》開播,口碑撲了
    特別是有一張劇照,照片中的湯老溼,甚至被評價為神似經典黑幫片《教父》中的馬龍·白蘭度,也難免被認為有模仿之嫌。(《卡彭》中的湯姆·哈迪)(《教父》中的馬龍·白蘭度)不過,《卡彭》5月12日在線上開播後,口碑卻不樂觀,尤其是各路專業影評人,給出不及格分數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