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樣的生活叫幸福,什麼樣的晚年叫安康嗎?來,跟隨記者腳步,為你在長寧找到答案。
在今天上午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長寧區介紹了長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上的一些做法和成效。其中長寧的「社區治理」和「幸福養老」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
社區居民理想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樣的?長寧老人又生活得如何?記者在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區和新華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找到了答案。
五年來這裡發生了什麼?
點擊播放 GIF 0.8M
其實虹旭居民區出現在媒體視野裡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小區的點點滴滴變化都被記錄下來。五年前如果步入這個小區,聽到的很多都是糟心事。而近年來,居民們會發自內心的為小區,為他們的家園豎起大拇指。五年來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五年前,它和很多中心城區的老舊小區一樣,存在建築、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機動車亂停等現象,生活環境不盡如人意,鄰裡關係也比較緊張。
虹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吳紅萍告訴記者,這五年時間裡,無論是居民區黨總支還是小區業委會以及物業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就是「三個圍繞」和「三個打轉轉」:圍繞居民的「急、難、愁」打轉轉;圍繞「社區治理難點」打轉轉;圍繞「居民的興趣和特長」打轉轉。在解決了類似樓道門滲水、停車位急缺等一批居民的「急、難、愁」問題後,虹旭逐步通過小而精的微更新對小區進行功能與品質的提升。
漸漸地,虹旭的環境和氛圍變得完全不一樣了,居民們出門都帶著笑容,從原來的抱怨變成如今鄰裡的團結,大家都奔著一個目標去,就是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好!點點滴滴的改變讓虹旭徹底和「老、破、舊」說再見,今天的虹旭成功地塑造了同心微園、蔬香菜園、桂香文園、生境花園等等小區景觀,其中生境花園還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其實,像虹旭這樣的小區我們仙霞還有很多,虹仙小區、仙逸小區等等,每個小區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仙霞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高崢說,近年來,仙霞新村街道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聚焦群眾亟待改善的「老小舊遠」問題,通過多層次、多元化城市更新,以點帶面、內外兼修,對一批老舊小區進行重塑更新,努力推進新時代美好社區建設。希望通過著力推進系統化城市更新,推進現代化社區治理,提升精品化公共服務,讓社區更宜居,讓家園更安居,讓群眾更樂居。
近年來,長寧打造了一批「精品小區」,「家門口工程」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廣,像虹旭一樣的小區也越來越多。
著力打造「大城養老」的長寧樣本
點擊播放 GIF 1.0M
新華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由南北兩幢4層樓組成,集日間照料、長者照護、衛生保健、文化娛樂、志願服務為一體,可為新華社區老年人提供一站式養老服務。老上海風格的裝修,一應俱全的功能,暖心貼心的服務讓新華很多老人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
「去年年底這裡正式開放,幾乎每天都要來報到。在這裡吃飯、畫畫,四樓還能種菜,認識一批老姐妹,不要太開心哦!」正在北一樓餐廳吃飯的蔡美玲阿姨75歲了,是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常客」,說起這裡的好,她滿臉「幸福」。
據了解,為老服務中心具有特色的長者照護之家裡還入住著一對老夫妻。90餘歲的徐老伯和愛人生活、身體都得到了專業細緻的照顧,徐老伯還有精力研究「甲骨文」,老人常說在這裡真是「吃上暖心飯,樂享康樂園,住上幸福裡。」
新華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主任沈建忠告訴記者,新華路街道圍繞「優質+均衡」的發展主線,以嵌入式養老為抓手,基本實現「街道綜合服務圈—社區託養服務圈—居民區活動圈—鄰裡互助圈—居家生活圈」 「五圈合一」。除了具有樞紐作用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外,新華路街道還在加強「嵌入式」養老布局,織密「15分鐘服務圈」, 實現街居兩級功能性設施、適配性服務和情感性支持等「嵌入式」服務供給,就近、專業、便利、個性化的養老服務觸手可及。
近年來,長寧區立足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和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區兩項試點,聚焦「幸福養老」的主線、底線和動線,健全完善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託、市場為支撐、醫養相融合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大城養老」的長寧樣本。
幸福生活在長寧,是越來越多長寧人的心裡話。
本文為長寧區融媒體中心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者:李晶瑩
攝影:陳洋
實習編輯:畢揚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