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經歷了幾十個王朝的興盛更迭,很多豪門世家,名門望族都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我們現在一提起名門望族,已經非常稀少了,而且新中國才經歷過戰火的洗禮,能剩下的百年貴族寥寥無幾,能在各行各業叫出響噹噹名號的也是鳳毛麟角。
但是在古代早期,那個時候,人口流動還不是很大,文化文明交融程度也不是很大,古人非常注重家族的傳承,以及血統的延續。會出現幾大氏族,幾大世家的稱號並不奇怪。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出麼這麼一大家族,這個家族所達到的成就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潛夫論·志氏姓》中記載,周靈王的太子晉因犯錯被貶為庶人,他的兒子宗敬後來又入朝為官,改姓為王,這就是姬姓王氏的來源。姬姓王氏後來又分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兩個分支。而琅琊王氏家族就逐漸發展成為古代最牛的家族。
在秦朝初年,姬氏王姓出了一名叫王翦的大將,為秦朝的統一六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兒孫後來都成為秦朝有名的大將。但是在秦朝末年,王翦的孫子王離在沙場上被項羽所殺,王離的兒子王元為了躲避戰亂,遠離政治鬥爭,舉家遷徙到了琅琊郡,就此定居下來。「琅琊王氏」由此而來,而琅琊王氏也拜王元為最早的先祖。雖然琅琊王氏氏族又幾經遷徙,但是「琅琊王氏」這個稱號沒再變過。
琅琊王氏在西晉時期開始發跡,東晉初年到了最鼎盛的時期。當時,琅琊王氏家族的傳人王導擁戴司馬睿成立了東晉王朝,所以晉皇族司馬家非常尊重王家,晉元帝稱王導為「仲父」,晉成帝面見王導也都是誠惶誠恐。正是這個時期,王家出過幾十位封侯將相。也因為司馬家和王家世家交好,相互嫁娶非常正常,所以王氏家族中出的皇后和駙馬也佔了很大的比例。
琅琊王氏舉足輕重,成為當時的第一望族,興盛到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後來,隨著東晉走向滅亡,琅琊王族也逐漸勢弱。但是王氏仍然是南朝四大門盛「王謝袁蕭」之首,是其他家族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
南北朝時期,儒學宗師王儉以及永明體詩歌創始人之一的王融,都是琅琊王氏家族的成員。等到了隋唐時期,真正的琅琊王氏主脈逐漸消亡。據統計,唐朝時期,琅琊王氏家族中只有4人做過宰相。不過和當時的南朝四大門盛相較起來,還算過得去了。
陳郡謝氏在隋唐時期再未出一個宰相,而蘭陵蕭氏則是一直繁盛到五代十國時期,隋唐時期一共出了10位宰相。不得不感慨,普通人家想出一個入朝當官的都難,而名門望族卻是以宰相多少來劃分等級。雖說琅琊王氏的主脈消失,但是由這個家族發展出來的支脈一直綿延繁盛著,著名的書聖王羲之這一脈就是由琅琊王氏傳承而來。
從東晉的興盛,到唐代的衰落,看上去琅琊王氏的鼎盛時期只延續了400多年,但事實上這個家族從東漢到清朝1700年間一直存在,琅琊王氏這一脈一共培養出了文人名士600多名,宰相92名,皇后36名和駙馬36名,這等成就「無族可敵」。現今,王氏家族的成員分布在全國各地,說不定一查族譜就是琅琊王氏的後代子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