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都人吃火鍋這件事,大多數人都有著刻板印象,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有一些既定認知。
比如當地人只喜歡去爛偏偏的老房子吃才覺得有氛圍,只有在卡卡角角發現資格的老店才算本事;外地朋友來成都玩,寧願排隊一兩個小時等火鍋,不排隊的吃起來都不夠香!
但其實在日益豐富的火鍋宇宙,成都人的火鍋愛好也在慢慢發生改變。
柴頭哥潮汕牛肉鍋在大榜好吃群成為團寵,除了麻辣牛油鍋之外,各種不同的火鍋類型越來越多。為了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各個外賣平臺上的外賣火鍋似乎也在一夜之間都做起來了。
如今,吃一頓火鍋外賣配送越來越快,口味選擇也越來多,在家吃火鍋也變得越發容易。而這一切的造風者,並不是大大小小火鍋店,也不是各大外賣平臺,而是一家新零售超市。
作為一個非土著,我對火鍋的執念會讓身邊的四川朋友都害怕,所以總是一個人吃火鍋。
市面上適合一人食的火鍋選擇不算多,最近偶然刷到盒馬的單身貴族火鍋餐,聽名字就屬於我本人,果斷點了一份試試。
28.6元裝了一大盒,肥牛、龍利魚坨坨、午餐肉、蟹肉棒、藕片、土豆、青筍、豆芽、火鍋粉葷素搭配,把盒子裝悶了。
最絕的是撲面而來的牛油香,這才是一人食火鍋該有的態度,只有菜品一人份但不減火鍋味。
最後誇一誇蘸碟,蔥、香菜、蒜泥浸在香油裡,這頓火鍋至此有了靈魂。
大榜er每周都會在辦公室搞聚餐,匿名炫耀一下,本周我們成功實現了在辦公室煮火鍋的終極願望!(為了不讓老闆知道誰是始作俑者,大家一起背鍋哦~)
這個計劃剛提出來,大家就沒心思上班了,11點不到就在群裡七嘴八舌地在盒馬火鍋的窗口點起了鍋底和配菜。
11點10分剛下單,11點40分騎手就準時送到了。
打開之後,被安排的巴巴適適,湯底、調料包、乾料包、配菜全都打整地乾乾淨淨放在盒子裡。一盒一盒拿出來鋪滿了半個臺面,光是看看這些原材料都覺得這頓玩大了。
把包裝拆完,把鍋煮起,全程忙完不到10分鐘,就成功讓辦公室有了聚餐氛圍。
等鍋煮開,我自己沒感覺到異常,結果據說整層樓都飄滿了令人吞口水的香味。
考慮到畢竟還在公司,我們沒有選擇麻辣味的鍋底,挑了兩個比較清淡的鍋。
198元的泰式冬陰功海鮮火鍋,包括海鮮拼盤、肥牛卷、蝦滑和蔬菜拼盤,雖然寫著兩人份,但再另外單點些菜品足夠三到五個人吃一鍋。
乳白的湯底有明顯海鮮味,倒上紅油料包,冬陰功的香味馬上就出來了。我們直到鍋底煮開才發現被遺忘在一邊的乾料包,香茅、香葉雖遲但到,不影響最後的食用效果。
冬陰功湯底得到了一致好評,有濃鬱的東南亞風味但不嗆口,湯底煮開是直接讓人搶著喝的水平。
因為單點了不少菜品,另一口鍋只點了鍋底,88元的內蒙古泉水羊肉鍋底。
才打開就驚呆了,一口袋湯料裡一大半是坨坨羊肉和蘿蔔,不算水的重量估計純肉都有一斤多。撒上枸杞和蒜葉,鍋一滾就能喝湯了。
和四川的羊肉湯不一樣,泉水羊肉的湯是澄清的,整塊羊肉肉質緊實,幾乎沒什麼羶味,滿口都是鮮美。彭主任甚至去買了兒菜下到鍋裡,越是清淡的湯越能激發兒菜的鮮甜。
不過一頓午餐的時間,滿足地吃了兩種火鍋,成功把辦公室的同事們都給饞哭了,有不少人端著飯盒和外賣就直接來拈上幾筷子。
把每個苦哈哈的工作日過成周末的秘訣就是點頓火鍋,這樣的局要是每周都能搞一次就好了!
作為大榜吃飯組的內部成員,因為沒有趕上辦公室火鍋局,只能在群裡對著屏幕解饞,非常不服!
為了感受同款快樂,下午就開始攢局聚餐,在實際操作中也感受到了小小的限制——這份快樂只屬於盒區房用戶!(最後借了辦公室的鍋去了住附近單身公寓的朋友家)
有人吃得清淡,潮汕牛肉鍋先安排起來。
3-4人份的鍋有3份肥牛卷,3份鮮切牛肉,素拼和豆腐,鍋底裡面還有玉米、蘿蔔、牛肉丸,168元的價格性價比也太高了,攤下來人均才四五十。
現切的牛肉每一片都好像會呼吸,丟鍋裡上上下下地來回燙到變色就能吃了。
囫圇吞了兩片,還來不及品味出更多,光是細嫩的口感和肉質就成功讓朋友誇讚一句「點得好!」
為了吃我愛的貢菜、鴨腸、魔芋絲這些適合重口味鍋底的食材,我還自行搭配了一個香辣牛大骨火鍋雙人餐,倒進鍋裡的時候就覺得被騙了。
這哪裡還是火鍋,就是一鍋牛大骨,每塊都能當「武器」的那種!因為大骨矚目,湯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118元的價格還有四個配餐,平時兩個人吃綽綽有餘!
每塊大骨都裹滿了肉,煮到入味,吃起來有勁道不是酥爛耙軟的類型,但也不會啃不動,反而讓人越吃越來勁。
香辣牛大骨火鍋的味型更像羊蠍子鍋,不是四川人愛吃的油爆爆的辣,但燙著其他菜吃起來味道竟然也還不錯。
現在的懶鬼朋友聚會趴,只想去誰家大家一起躺著看看電影聊聊八卦,有了這個火鍋之後成功把吃飯的難題也解決了。
天南地北的各種火鍋類型想點哪個點哪個,最後連吃帶喝AA下來的人均才幾十塊,這個性價比也是沒誰了。
冬天,家長突然來襲,要營造熱烈的歡迎氣氛,家長還不能吃辣,當以上這個四個條件同時出現的時候,上椰子雞啊!
盒馬88元的椰子雞鍋底,雖然只有兩顆椰子、半隻雞還有兩瓶農夫山泉,但是配料還是很齊,湯料有茨菇碎、枸杞。蘸料有剁椒、沙姜、小檸檬、海鮮江油。
椰子是開口的,倒出椰汁、椰肉切條,把茨菇和枸杞礦泉水一加讓它煮去。
等湯開的時候可以搬桌子、洗碗筷、打佐料、給肥牛、時令蔬菜擺個盤。
湯一開雞下鍋煮開,10分鐘後撇去浮沫就可以吃了。全程半小時搞定!因為怕油煙和味道把桌子搬到陽臺上,吃完全身清爽無味,全家滿意。
在這些盒馬火鍋愛好者的餐桌上,不難看出成都人對火鍋態度的轉變:不再只認麻辣火鍋,對口味有了更多包容性;也不再被時間、空間、人數限制吃火鍋這件事。
11月12日,盒馬火鍋報告發布,也印證了成都人火鍋習慣的轉變。
今年天貓雙11期間,火鍋銷量是去年的8倍,7成訂單來自線上外賣。盒馬火鍋報告更顯示,成都連續兩年成為銷量冠軍城市。
更令人意外的是,根據盒馬的數據,在火鍋之都的成都,無辣不歡的成都人們最常點的竟然不是麻辣牛油鍋底,反而更偏愛椰子雞、冬陰功、潮汕牛肉等清湯鍋底。
而深圳人愛的豆漿鍋底和武漢姑娘愛的豬彎彎鍋竟然也讓人很想嘗試!
隨著火鍋外賣市場的興起為吃火鍋這件事打開了新場景,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享受火鍋;另一方面因為零售+火鍋刷新了火鍋的性價比,大大降低了消費成本,所以越來越多的成都人逐步培養起了外賣火鍋的習慣。
今年10月,盒馬火鍋在全國盒馬、餓了麼同步上線發售,售價大約相當於火鍋店的五折。盒馬是火鍋外賣的造風者,不僅改變了傳統火鍋的消費慣性,也催生了消費習慣的改變。
盒馬比單純的火鍋外賣更好的一點是可以一站式購齊雜七雜八的其他產品,像是溼巾、懶人抹布等等,甚至可以直接買個鍋!
盒馬火鍋報告顯示很多人在點外賣火鍋的時候還會順帶買面膜,邊吃火鍋邊敷面膜,才是冬日最佳打開方式,也是只有在家吃火鍋才能享受的福利。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