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專科門診、專業病房,產前診斷中心的建立,填補西藏學科空白;國家標準級胸痛中心認證,多學科聯合門診模式,樹立西藏醫療標杆;介入技術、微創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落地生根,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立項,學術論文在國際期刊發表,實現零的突破……累累碩果得益於「組團式」醫療援藏的5年持續幫扶。
自2015年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與兄弟醫院一起,響應國家號召,對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進行「組團式」醫療幫扶。5年來,先後5批34名援藏專家,全方位無保留地傳授各個領域的特色先進診療技術,實實在在地從學科建設到人才培養、從醫療質量到技術水平等各方面進行幫扶,切實提升了西藏醫療服務能力和各族群眾健康水平。2020年7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已整裝待發,即將接過接力棒,踏上援藏路,開啟新徵程。
2020年7月20日上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歡送會在陸道培學術報告廳舉行。歡送會由副院長張俊主持。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院黨委書記趙越,副院長張俊、劉玉蘭、王建六、李澍、王天兵,院黨委副書記陳紅松、郭靜竹,院紀委書記蘇茵,總會計師鄧連府,院長助理洪楠,以及專家所在科室主任、黨支部書記參加歡送會,分別表達了對援藏專家的敬意與感謝,送上精心準備的藏區常用藥品、衝鋒衣、必備生活用品等,並悉心叮囑著工作及生活上的注意事項。
姜保國代表醫院黨政領導班子對隊員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姜保國指出,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的創新舉措和成功實踐,是關係民族團結和造福藏區百姓的大事。一批批組團式醫療援藏專家胸懷熱血、拋家舍親,克服高寒缺氧環境,毅然投身到雪域高原,致力於救死扶傷的醫療事業,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醫療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健康奇蹟。「你們是和平時代的英雄,是保家衛國的戰士!」
姜保國叮囑隊員們要充分發揮北大醫學、人民醫院的優勢,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幫助指導藏區開展疾病預防、診療規範和服務改善,為當地人民帶去優質的醫療服務。他希望大家在艱苦的高原環境中,互相協作,注意身體,健康平安歸來。同時,姜保國代表醫院承諾,一定會照顧好隊員們的家屬,當好隊員們的大後方,共同為圓滿完成援藏任務而努力。
趙越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組團式」醫療援藏,不斷織密健康保障網,切實提升了西藏醫療服務能力和各族群眾健康水平。大家要從政治高度看待自己肩負的任務和使命,收穫技能的鍛鍊和整體素質的提升,以及自身價值的升華。趙越叮囑大家保重身體,團結凝聚,一起傳承並發揚人民醫院的百年文化和精神,讓先進的醫療技術、科研成果和科學的管理理念紮根在雪域高原。
張俊表示,過去五年中,在隊員們和醫院相關科室的多方努力下,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提升。張俊希望大家「以夢為馬,以汗為泉,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在援藏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注意自身安全,保證醫療安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西藏的醫療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朱志峰因表現突出及援藏工作需要,接受組織安排,延長援藏一年,並繼續擔任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他向即將入藏專家介紹援藏體會與經驗,詳細介紹了入藏後應對高原反應的注意事項。朱志峰叮囑大家入藏後一定多觀察身體的反應,高原反應有時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容不得大意。各位隊員也要在生活中和工作上多相互照顧、密切配合,發揮團隊力量。在工作中要更多的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穩步實施和紮實推進各項工作。
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專家們紛紛表示,援藏任務光榮又艱巨,是榮耀,更是醫院與科室對自己的信任。醫院和科室,不僅像家人一樣關心支持,更是作為堅強後盾,讓自己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只有前進的動力,和完成使命的信心和決心。大家表示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毫無保留帶到西藏,盡己所能,有為而歸,為雪域高原的醫療健康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力。
醫務處處長王晶桐、腎內科主任左力、眼科主任趙明威、心臟中心主任陳紅、血研所副所長張曉輝、神經外科主任劉如恩、婦產科主任王建六等隊員所在科室主任先後發言,由衷表示隊員們克服自身困難,代表科室、代表醫院承擔社會責任,向西藏向整個社會傳播正能量,是科室的驕傲。科室作為大家的有力支持和堅強後盾,會積極支持援藏隊員們在西藏的一切工作,竭盡全力幫助解決家中的困難,也會高度關注隊員們未來的個人事業發展,希望大家多多保重自己的身體,將技術和理念留在西藏,將情誼和成長帶回北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批批援藏專家們,肩負著初心使命、責任擔當,傳遞著「救死扶傷 大愛無疆」的接力棒。第六批「組團式」醫療隊即將啟程,繼續在雪域高原書寫「人民醫院人」的百年精神,書寫無愧青春無愧時代的奮鬥篇章。
合影
附:援藏專家簡介
朱志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務處副處長,管理副研究員。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公共衛生碩士。畢業後就職於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務處,從事醫院管理工作。發表醫管管理相關文章12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曾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優秀員工、北京大學醫學部奧運工作先進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等。擔任北京醫院協會醫療管理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朱志峰
燕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腎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目前主要從事原發性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的診治及相關機制研究。現任北京醫學會腎臟病分會青年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分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腎臟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免疫學會第七屆理事,北京保護健康協會腎臟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新教師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作為第一作者發表文章20餘篇,包括SCI論文4篇,參與編寫多部著作。
燕宇
焦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博士後。擅長神經內鏡經蝶垂體瘤切除手術,手術全切率在95%以上,神經內鏡三室底造瘻治療梗阻性腦積水,內鏡切除腦室內腫瘤及高血壓腦出血的內鏡微創手術治療。在中華外科雜誌、中華創傷雜誌、中華實驗外科雜誌等核心期刊發表論著10餘篇。兼任《臨床軍醫雜誌》編委,《實用老年醫學雜誌》青年編委。
焦風
左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臨床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婦科惡性腫瘤的臨床診治及侵襲轉移等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分子機制。參與完成國家科技部重大慢病項目「適合國人宮頸癌篩查方案建立」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獲中華醫學會第五次全國婦科腫瘤青年醫學會議優秀論文獎(6th/180)。在婦科惡性腫瘤分子機制研究上以第一作者發表IF大於3的SCI論著2篇。發表中文核心文章數篇。
左鵬
吳寸草,心臟中心心內科主治醫師,長期臨床工作中積累了大量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心臟急重症患者的診治經驗。曾參與「心房顫動治療規範與技術優化研究」「中國正常成人心電圖資料庫」「中國正常成人動態心電圖資料庫」等多個北京市科技計劃和北京大學「985工程」建設項目的相關研究工作。兼任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心電學技術分會(中國心電學會)委員,中國心電學會遺傳性心律失常心電圖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心律學會女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心律學會起搏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秘書。
吳寸草
劉競,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主治醫師,醫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惡性血液病、造血幹細胞移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以第一作者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6篇,歐洲骨髓移植年會等國際會議壁報2次,中華血液年會等國內學術會議口頭報告3次。
劉競
朱雪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現任專業方向為眼底病。發表中英文論文1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7篇論文。曾參與國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技計劃等多個項目,現主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研究與發展基金1項和白求恩青年基金1項。
朱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