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小康年·讀書樂」讀書徵文活動評選結果揭曉,本版選登成年組部分優秀作品,以饗讀者。
水鄉夢裡飄書香
陶文芳
我的家鄉項東村,四面環河,風光秀麗,人家傍水而居,素有「瀛橋西堡」之美譽,歷史千年。近年來,在「水鄉夢,書香夢,中國夢」的引領下,文明新風撲面而來,「五美」之花幸福綻放。
鮮花需綠葉扶,村莊需村民護。2015年10月1日,我們村在蒼南率先運行「垃圾不落地」的舉措,取消村裡所有露天垃圾桶。每天傍晚,各位村民聽到保潔的音樂聲響起,就按時將生活垃圾放在各自房屋前,由專職保潔員依次收集送走。真可謂:垃圾不落地,幸福你我他。
項橋人需要新鮮空氣,但更需要水鄉文化的滋養。 2015年,當地耗資200多萬元,將日用品廠改建成項橋「文化客廳」,這是蒼南縣首個村級文化客廳。「文化客廳」集閱讀、講座、展覽於一體,填補了農村文化活動平臺的空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2016年金秋,我們錢庫四小「育人」故事會在項橋「文化客廳」隆重舉行。有的老師把雨露灑滿學生的心田,有的班主任把青春年華奉獻給陽光少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陶醉在了水鄉獨特的文化書香裡。
假如說項橋「文化客廳」是金名片,那麼「狀元河」就是綠請柬。
流經項東村的「狀元河」,曾是金鄉到龍港的必經河道。2015年,「狀元河」水岸同治,建水上棧道,設夜景彩燈,打造歷史文化區,裝扮畲族風情街,還購置投入6條遊船,盤活水道經濟。2016年度項東村不負眾望,獲溫州市「最美河道」的稱號。
春風曉月隨流水,小曲輕舟載貴客。來到項東村,讓我邀請你上遊船,蕩漾在「狀元河」,好好感受一下項橋的「威尼斯」風光吧!假如你喜歡詩情,那我為你唱一首《船的頌歌》好嗎?
一篷篷嶄新的觀光船/那是水鄉的會客廳/一撥撥客人/不是迷戀在碧水的畫卷裡/就是陶醉在藍天的詩意中;
一篷篷輕靈的觀光船/那是水鄉的魚兒/一個個來回/不是穿梭在歡樂的時光裡/就是徜徉在幸福的歲月中;
一篷篷閃亮的觀光船/那是水鄉的眼睛/一次次關注/不是看見春山披綠裝/就是瞧見秋水描新眉;
一篷篷停泊著的觀光船/那是水鄉最溫馨的床/一場場春夢/在這兒開花/在這裡結果。
讀聖賢書 做智慧人
王微芳
「是否讀聖賢書」被曾國藩列為評判一個家族興盛或衰敗的三條依據之一。
打小開始,我就對文學名著和國學經典產生濃厚的興趣。我的外公周冠華是作家,他在古文上的造詣非常深厚。在外公的勖勉下,我自1995年開始在海內外公開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數百篇,作品曾多次榮膺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徵文比賽大獎。
在大量閱讀古今中外名著的同時,我更是對中文經典愛不釋手,讀得如痴似醉,不忍釋卷。一開始,我只是把《論語》《大學》《孝經》《道德經》等國學經典當作知識來學,後來發現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都蘊藏在經典之中,它所闡述的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是我們一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寶典。
在經受國學經典的啟迪和洗禮之後,我非常希望能將這些國學經典推廣給社會大眾,與大家分享其中的智慧。機緣巧合,2012年暑假期間,我受市慈善總會和幸福驛站邀請,每周六去給孩子及家長們上《弟子規》親子公益課。每節課我都會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實際,讓他們學以致用,將經典落實到自己的日用行常之中。
讓我深感欣慰的是,雖然每周只有三小時的課,但孩子們的變化令人嘖嘖稱奇。
2014年9月21日,市圖書館籀園品書會邀請我擔任主講嘉賓,帶領讀者結合《女人如水》一書辨析何為「窈窕淑女」。
此後,我又陸續受邀在市圖書館分享《百善孝為先》和《讓你富過五代的智慧——品讀》等課程。由於我的課講得深入淺出並能結合當下社會實際,非常接地氣,受到聽眾的歡迎和好評。
2014年年底,我加入甌海慈善總會剛剛成立的「陽光春暖」義工隊。這之後我多次深入甌海拘留所、看守所等特殊場所講課,去弘揚中華孝道。一個小時的孝道課讓那些在押人員痛徹心扉,感動得痛哭流涕,紛紛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我在用國學的智慧進行公益演講、幫助他人的同時,內心所獲得的充實和愉悅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這也讓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為踏實和堅定。
書香氤氳,「籤」見小康
劉欣超
秋日的午後,慵懶的陽光灑在窗臺,泛起光芒點點。品一口清茗,拾一片桂香,與梭羅一同漫步在清幽聖潔的瓦爾登湖,沉浸於愜意的閱讀時光。秋風拂過,黃葉乍起,飛舞的葉片縈繞心間,兒時做葉脈書籤的記憶浮現眼前。
從公園撿一捧落葉,精挑其中葉脈明顯的葉子,將其與洗衣粉一起置於杯中,加入滾燙的熱水浸泡直至葉肉軟化。取一把舊牙刷小心地將葉肉刷淨,然後用紙巾擦乾,待乾燥後塗上心儀的顏料,這樣一枚精巧的葉脈書籤就大功告成了。
上小學的時候,我的書裡便有這樣一枚書籤,似乎是玉蘭的葉子,點綴著天藍的斑點。每每讀書的時候,看到書中夾著的那枚書籤,嘴角便不自覺地上揚,恍若茫茫人海,與書中的人物在離開處又再度相逢。
那個時候一本書在我眼中是十瓶牛奶、四個漢堡、一大把的棒棒糖,再加上當時的收入僅限於幫母親做家務的「血汗錢」,我與書籍相逢的地方便是離家不遠處的一個書店。每當周末,我遠遠地就能聽到淘氣包馬小跳、笑貓在呼喚著我,便快速衝向書店的閱讀區。沉醉閱讀,怡然自得。
後來,我的書中夾著的是一枚印著哆啦A夢卡通圖案的紙質書籤,而我也能夠獨自乘坐公交車,市圖書館便成了我與書籍約會的第二個場所。環視琳琅滿目的書籍,我感覺自己仿佛掉入了黃金屋,遍地珍寶。
上高中的時候,我收到了一枚黃銅製的書籤作為生日禮物。書籤上雕刻著蒼翠的松柏、振翅的白鶴,閃閃發光。這時除了從圖書館借閱書籍,電子閱讀也走進了我的生活。一部小小的手機便能讓我們隨時隨地閱讀,電子書籤的出現也讓我們的閱讀更加方便快捷。
大一的寒假,小區附近建起了城市書房,這成了我閱讀的好去處。享受於繁星點點的夜晚,去城市書房讀一本好書。任窗外紛紛擾擾,我守一份寧心與閱讀相伴。
從夾在書中的綠葉,到便捷的電子書籤,小小的書籤見證著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溫州這片翰墨飄香的土地上,城市書房林立而起,閱讀推廣活動精彩紛呈,全民愛閱讀、樂閱讀,共迎書香沁人的小康年。
編輯 孫立彭
校對 徐卉
版式 邵海若
審核 王思寧
監製 陳博盛
【來源:溫都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