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 三十歲了,我選擇重新開始,晚嗎? "
高贊回答是: " 這個問題通常有三個答案,晚、不晚、不一定。但我想說的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你要改變自己,然後重新開始。"
就像書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 我們無法改變天氣,但我們可以改變心情;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 "
我讀研究生那年22歲,開學那天我們班裡的同學挨個站起來做自我介紹,大部分同學都是大學畢業順理成章考上了研究生,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只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說了不一樣的話。
大學畢業後他在家裡安排的工廠工作了三年,又去上海 " 滬漂 " 了兩年,28歲那年,他意識到過往的經歷無法讓自己進入更嚮往的領域,毅然決定考研。
第一年沒考上,又來了一次,這才有機會站在這裡,和我們這些小七八歲的弟弟妹妹們成為同學。
他自我介紹後,我們不由自主地開始鼓掌。我們佩服的不僅僅是他30歲重頭來過的勇氣,更是感慨原來人生並非只有一種活法。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教育 " 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兒 " ,中規中矩不敢突破,早戀不被允許,晚婚也遭到打擊,半途而廢會被鄙視,大器晚成也從來不會被相信。
我們按照約定俗成的時間刻度完成著每一步該做的事情,不滿意當下的生活但卻久久不能做出改變,討厭別人對我們的指指點點,卻又不敢忽視別人的觀點。
人生本就是一場自我的修行,過得好不好,過得是否盡興、是否有遺憾,都是自己的事情。
最近看北京電影學院70周年校慶的新聞,發現主持人是黃渤,查資料才知道黃渤也是北京電影學院科班畢業的學生。
比起那些18歲考入北電,20多歲開始演戲成名的北電明星們,黃渤的演員之路曲折了很多。
高中畢業他就不念書了,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 " 藍色風沙 " 樂隊,開始全國各地走穴演出,沒有取得太大成績就跑去北漂。
北漂一年多也沒什麼起色,聽著姐姐的勸說回老家開了工廠。可是過了一陣之後還是不甘心,想走文藝這條路,於是再次回到北京。
為了更系統地學習表演,黃渤開始考各種表演院校,但因為長相他都被拒之門外。於是選擇曲線救國,考不看臉的播音系,終於在28歲那年,黃渤考上了北電播音系。
那之後的幾年,黃渤蹲劇組當群演,直到32歲拍了《瘋狂的石頭》才開始被觀眾熟知,但就像那句話說的:" 人生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
雖然比別人入行晚,但黃渤仍然憑自己的努力,在35歲拿到金馬影帝,45歲成為中國首個百億男演員。
在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上,黃渤說了這樣一段話: " 我剛開始演戲的時候,有個前輩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啊。現在我證明了,我沒有入錯行。 "
28歲重新進入大學的黃渤比我們認知中的大學生整整晚了十年,但也正是這孤注一擲的重新開始,才讓他之後的人生熠熠生輝。
如果你不滿意現在的生活,你想重新開始,那就從此刻開始做些改變吧。
你可以辭去現在沒有進步和提升的工作,可以狠下心離開那個已經不愛你的 " 舊人 " ,可以放棄當下安逸、穩定、熟悉的生活,換一座城市,甚至重新進入校園開始讀書。
就像我們最常聽到的那句話:"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從現在開始,改變作息,改變不好的習慣,改變對未來的規劃,別把重新開始變成重蹈覆轍。
人生最美的不是失而復得,也不是虛驚一場,而是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敢於重新開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