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壹點號平臺
再添一員創作大咖!
「老逄家自留地」正式上線!
壹點號「老逄家自留地」的作者是逄春階。
逄春階,何許人也?
常看《大眾日報》的朋友,
對這個名字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他就是我們的老熟人老朋友,
大眾日報高級記者、
《小逄觀星》的主筆。
逄春階,山東安丘人,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現為大眾報業集團培訓委總監,高級記者。201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
198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在全國各類報刊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雜文以及新聞作品600多萬字。有《人間星話》《國家使命》《家住黃河灘》等書出版。散文《墳上葵花開》獲得老舍散文獎。作品曾被《新華文摘》《作品與爭鳴》《散文選刊》等轉載。自2004年起在大眾日報開設「小逄觀星」文體評論專欄至今,堅持16年多,每周一篇。寫出文藝評論800多篇,專欄4次獲得山東新聞名專欄稱號。新聞作品(消息)曾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他先後深入黃岡、武漢採訪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和志願者,寫出「抗疫隨軍記」《南翔燕歸來》《援軍中的「Tony老師」》等報告文學。
一眼深井,一渠碧水,一畦青菜,一排白楊,一個瓜棚,一桿土炮,一把鐵鍁,一盤土炕,一壺小酒,一碟小餚,一冊小書,一窗明月……這是逄春階對於「老逄家自留地」的介紹。
逄春階有著20多年的新聞工作經歷和30多年的文學創作經歷。記者的敏銳與犀利帶給他不同尋常的洞察力,文學創作者的深沉與智慧賦予他凝練豁達的感悟力。
他的文章風格多樣,嬉笑怒罵,灑脫恣肆,哲思豐贍、文採湧動而又通透睿智、深入人心,從浮華的幻象背後剝離出現實的殘酷與無奈,戳穿生活真相,擊中人們的痛處,讀來令人汗顏又暢快淋漓。
尤其在他那些為數眾多的隨筆中,看似閒談又包含哲理,貌若隨意又字字有力,能從別人習以為常的事物和現象中,開掘出深刻的哲理思悟,給人啟發;又能在錯綜複雜的人情世故中挑出浮泛與可笑,讓讀者從中獲得啟示和心靈的愉悅。
6月20日下午,參觀完齊魯酒地,莫言來到峽山水庫,盯著浩渺的水面,他是否想到了他少年時期修水庫洩洪閘的經歷?他的《透明的紅蘿蔔》靈感就來自於那段經歷。莫言大部分時間是沉默的。他像塊石頭,是有重量的石頭,是有稜有角的石頭。可以在路邊,可以在溪旁,可以在山巔,也可以在大廈的底座上。它沉默。沉默是它的生存方式。其實,石頭是會說話的,因為把話藏得太深了,好像沒說。莫言不說話,他用文學表達對故鄉的愛和恨。故鄉啊,恨不得咬你一口!那是另一種愛。
以上是逄春階在壹點號「老逄家自留地」文章《莫言道:「老爺爺說,再來景芝人攤煎餅,就給我攆出去。為啥呢?」》中對莫言的描述。
進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壹點號平臺,
訂閱「老逄家自留地」吧!
讀他的文章,
猛不丁地,
你的心弦會被撥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秦娟)
壹點號壹點號之家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