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同修、諸位家人,大家上午好!今天是臘月初八,簡稱臘八。各地有很多的祭祀活動,有很多同修會施臘八粥,很多寺院也在施粥。在以前,我們的寺院僧眾,會在臘八之前,尋求一些布施。當然,我們在家人都是施主。布施什麼呢?比如說豆子、大米、棗、果仁等等。出家人將這些食材收集起來熬成粥,在臘八這天布施給窮人。
現在,我們社會進步了,國家比較安定,人民較為溫飽,真正吃不上飯的已經很少了。但是很多寺廟還是有這種習慣,去的不一定是窮人。
昨天,我的一位姐姐,從法華寺盛了很多的粥,味道是非常的鮮美。臘月初八的粥,臘月初七老宋就吃上了。萬分的感恩施粥的寺院,萬分的感恩捐助這些食材的同修。「施主一粒米,大於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很可怕,老宋一定多多講故事,多多積累功德,來回向給大家。一碗粥吃的是責任,是使命。
以前的人窮,那可是真窮,衣不遮體。有時候全家人就那麼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這個可不是跟大家講笑話,是真有,現在很少會遇到這種情況。以前的褲子、衣服是補丁摞補丁,現在你見有幾個人穿帶補丁的衣服?你說,「有」。是有,這個可不是因為有窟窿而打的補丁,那是時尚。為了追求一種個性,一種潮流而已,與那個時候的窮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我們能吃飽了,也能穿好了。其實,當別無所求,一心修道了。當然,我們不能撂下工作、撂下家庭,在工作和家庭之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去精進修行。
也有很多不修行的同修,他們沒有接觸過任何的法門。他們要生活,也許衣食豐足了,沒有問題了。但是,他們需要住房,要買房,那叫一個貴。今年三四千,明年五六千,翻倍的長啊。記得老宋剛剛畢業的時候,有一個地方當時賣三千一平米,那是天價呀!現在三千哪能買到房啊?也許在一個市郊五十公裡開外的地方,有那麼一套小產權,還將就。可是,偏僻呀,幹什麼都不方便。總不能每天孩子上學,開著車五十公裡去送吧?於是,菩薩慈悲,就傳下了一些法門,然後告知大家,財富怎麼改變。
大家知道財富怎麼得來的呀?種善因,得善果,布施得來的財富。幫助人,無論是內財布施,還是外財布施,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具體的理解上,每個人各有不同。
我不妨給大家舉個例子:你拿一粒玉米春天種下,秋天是要收穫的,這粒玉米布施出去了,那秋天是收穫大的玉米棒子,還是小的玉米棒子?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還是壓根就不能收穫?中間有一系列的條件,我們稱之為緣,有因有緣才有果。
有的人有的人布施了,但是他把一粒玉米種到了鹽鹼地上,也許壓根不能發芽,也許這個地方一年不下雨,這些農作物乾旱而死。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外緣充足,陽光、空氣、水、土壤、肥料全部具足,長得一個大的碩果。大家想是不是啊?
所以同樣的一個因,它的果可能有所不同,因為中間還有一個緣。雖然果有所不同,但是這個理沒有變。種,不一定能有特別大的收穫,但是你不種,一定沒有收穫。大家想是不是?是啊。
在現實生活當中,比如說大家做蓮花超度,有的同修是真發心,那是賣命的幹。有的同修就是為了蹭功德,五十塊錢,這個地方十塊,那個地方十塊,就這樣子來分開,這能一樣嗎?不一樣。如果說你的家當也就這麼多,那你的功德無量。實際情況呢?可能這五十塊錢,就是你一頓小吃的費用。這兩個功德一樣嗎?完全不同,一個大的無邊,一個小的可憐。
但小歸小,比不做強不強?強的多,最起碼人家有善果。就是種善因,不一定有大的善果,不種善因,一定沒有善果。所以說,我們還是要去做,不管你什麼發心,即使是為了貪功德,也沒關係,剛開始就這麼來。除了這些情況之外,這個果,我們如何去支取?就好像我們種了果樹,到了秋天之後,我們要去摘這個果子,這又是一個過程。就是說種了很多善因,然後是碩果纍纍,能不能享用,這又是一個過程。
舉個例子,如果到了秋天,你現在身處國外,在某一個地方有一畝果園。秋天到了,碩果纍纍,你要去摘,一出門車壞了,今天去不成了。
第二種情況,你剛準備出門,有朋友上門,或者有仇家找事,這一天又耽誤了。如果恰逢當地有戰爭,給你破壞了道路,對不起,你去不成了。
再有,這個因緣的水果被很多人在偷,因為你去不了,你看不到,也抓不到賊,這個果會不會減少?也會。這是你財富的支取過程。
這裡大家就明白一個理,這些比喻當中,那些親戚朋友來找你,這是不是冤親債主來障礙你呀?大家想想,我們能不能得到財富?不能。我們平時查附體、靈性,怎麼著你啦?破壞財運。怎麼破壞的呀?就類似那種,讓你和財富不掛鈎。國外那種戰爭環境,我們可以理解為邪法。在果園裡偷蘋果的,可以理解為破壞你財庫的那些冤親債主。因為這些外在的幹擾,可能會導致你顆粒無收。他們為什麼要障礙你呀?是因為你前世所欠人家的,欠錢或者欠命。
不論是欠錢還是欠命,我們都可以用一種形式來衡量它,比如說人家願意用財富這個形式來轉換。換到我們現實當中,你不小心開車,把人給撞了,怎麼辦?不是換算成人民幣來賠償嗎?一個意思。
種了善因,要結善果。種了財富的因,會有財富的果。但是你也曾經造了無量無邊的惡業,欠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你這個善果就要與這些眾生分享。眾生分享走了,也就是你還債去了,你能不能分享了?不能了,或者就享用的少了。
現實環境當中的體會就是說,自己賺錢不容易,幹啥不順當。別人就能賺錢,自己就有阻礙,原因就在此地。一個人的財運因素,它是多方面的,這個財庫,它是你一個福報的體現。就好像那畝地的果園或者玉米一樣,知道你有,但你能不能取得到,還要看你有沒有冤親債主的障礙,前世所虧欠的眾生是多少?
以後,我們會幫部分師兄補財庫。補財庫是什麼概念呢?簡單和大家聊一聊。第一種,是看你這個財庫有沒有漏洞。如果有漏洞的話,就會往下漏財。第二,看看有沒有固定的冤親債主在障礙你的財庫。這很重要啊!財庫如果是漏的,那它一定會將財漏出去。這個漏出去,誰得了呢?不是外人,和你沒有因果的人得不到,也是你前生所虧欠的那部分靈性。這部分靈性不一定長住,而是順手得幾個。
如果你轉化成元寶的話,得幾個元寶,或者得其它的形式的就走了。另外一部分,就是你的頑固性的冤親債主,你這個財庫沒有洞,它給你打一個洞。這個洞小,它給你弄大,源源不斷地從這裡支取。
按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人家取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我們不應當阻礙人家。但是,我們人活在世間總想要過得好。所以,佛菩薩就告知了一個合理的法門。這個合理的法門是怎麼著?就是將這些靈性超度,給它們一個去處。要麼阿彌陀佛的國度,要麼其他佛國,要麼去其他菩薩的道場修行。總之讓它開悟,不再冤冤相報。
這種處理辦法,合理否?合理。合法否?合法。有功德否?有。沒有了冤冤相報,而且這個眾生還開悟了,對它好。它能開悟,相當不相當於你還債呀?相當,比給錢強,比給它物強。它是永脫輪迴了,這筆債就一筆勾銷了。帳清了,本來該還債的這筆費用怎麼著啦?你就可以享用了。
靈性勸化走了,原來的財庫窟窿補起來,加固。有時候,在特許的情況下,還能適當補一些虧欠,就是適當填一些元寶。這個填的一些元寶,是之前的一些虧欠。類似於有很多靈性,在你這個地方拿走了,補回來一部分。那些靈性開悟了,走了嘛,它們不尋仇了,你的功德很大呀。這些靈性之前花費的那一部分,可以用現實的元寶轉換那麼一點。但是,能不能全靠往裡邊填元寶發財?那不可能。
切記,你所有的福報,都源於你種的財富之因,而不是你填財庫的時候用的那些元寶。你也一定不要指望把財庫修復了,就能發大財,沒有這一說。但它有沒有用啊?有用。剛才說了,可以減少財庫的損失,修補漏洞。
以前大手大腳的,要不是年光族,要不是月光族,甚至是日光族,為啥這樣子?可能財庫的漏洞比較大。修復之後,可能就能攢點錢。具體攢多少呢?也要根據情況而定。最主要的,還是看你的福報大小。第二,看有沒有冤親債主、附體、邪法障礙。經過這個調理,一定會比原來好。但是,不代表就絕對能好到哪去。只能是減少了損耗,而不是增加了財富,這個也要明白。
但話又說回來了,省下的就是掙下的,是不是?比如說你欠下一個眾生一萬元寶,真金白銀呀。但是這個眾生它往生極樂佛國了,和你一筆勾銷了。而且是怎麼往生的?是你勸化的,是你度的。一萬元寶,能不能買極樂世界?不能啊,簡直它太值了。從此這個一筆勾銷了,那省下的這一萬元寶,是不是就是可以消費的?這樣,你就理解了。
另外,這個財庫,你還可以理解為銀行存款。這個財庫,有的時候你看到是滿滿的,但是你的財運就是不佳。是查錯了嗎?不是。就好像你在銀行存了一個定期,是五年。但是你現在急用錢,對不起,沒有。錢去哪兒了呢?在定期當中。也許,你會說:「這個定期,我可以趕緊申請取出來。」但你取出來以後,可能這個利息會大幅降低不少。你心裡就會打鼓,要考量這件事情,要衡量得失。
還有一種情況,比如說你有五萬,你都借給了朋友。但是,你朋友暫時就沒機緣還你,要麼是自己缺錢,要麼是壓根不想還。這個錢是不是你的?是你的。但是你能不能用到?不能用到。什麼時間能用到?這不是等時間嘛,必須到那個時空點才能用到。所以說,要明白,不是說補了財庫,就可以馬上發達。但也不代表補了財庫,沒有馬上見效的。
就好像你存了五年,你補財庫那天剛好就是到期的那天,那是不是立杆見影了?所以說,補財庫這個方法是有用的,非常好的一個法。但是不見得人人都能補,一百個人裡有那麼幾個人,屈指可數。也就是說,你想補財庫,也得機緣和福報。
另外,補完財庫也不是一勞永逸,你把之前的那些冤親債主請走了,以後就不會有了嗎?就好像我們人的附體一樣,你現在把因緣成熟的附體送走了,那你以後永遠不會附體了嗎?不是的,以前聽過故事都知道,還有可能會遇到其它尋仇的冤家債主。只不過經過加固之後,它沒那麼容易打開了,比以前更費力。
但是大家別忘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水滴還石穿呢。所以,財庫不是永遠一勞永逸的。真正要想好,一個是要常行布施,不斷地積累福報。第二,不要與眾生結怨,不要去欠錢,欠物,更不要去欠命。這個欠命是怎麼欠的?大家都知道,殺生吃肉都是欠命。所以說,你與眾生結了惡緣,即使有錢,都未必得到,生活要慎之又慎。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家家都能溫飽、小康,不要追求大富,也莫追求大貴。大富大貴必然有大災大殃。登的山越高,掉的溝就越深。有大起,就會有大落。以一個平常心來生活,以一顆平常心來濟世。感恩感謝大家,如果大家覺得老宋的話有幾分道理,麻煩你多多轉發,法布施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也將此講小故事的功德回向給諸位善知識,回向所有聽小故事、轉發小故事、隨喜小故事的師兄、朋友及一切眾生,願大家家庭幸福,人人開心,早日證悟成佛,人人回歸極樂佛國。阿彌陀佛!
宋幸福天天為大家送幸福!歡迎大家轉載老宋講故事,法布施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