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拿著醫生的診斷書,30來歲的許先生傻眼了。
再瞅瞅自己這小拇指,他喃喃自語:一下不注意,起碼一兩萬元沒了。
兩周前,許先生打籃球的時候,右手小拇指不小心被籃球碰傷,他沒擱在心上,覺得這種小傷過陣子肯定就能痊癒。沒想到,居然是韌帶撕裂了,必須儘快手術,否則,這手指以後就一直歪著了。
打球時小拇指韌帶撕裂
9月底,許先生所在的單位要跟同系統的幾個單位搞籃球聯賽。這段時間,每天下班後,他就帶領一班隊員苦練。
大概2個星期前的一個晚上,幹完手頭的活後,許先生像平常一樣,到球場上打球。接過隊員的傳球後,他搶到一個籃板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重重地投向了籃筐。
「幹得漂亮!」臺下的其他人激動地鼓掌。
許先生正準備跟隊員擊掌慶賀一下,突然覺得左手小拇指很痛。他拼命去擺動它,卻只能往前轉30°左右,而且,整個手指又紅又腫。
他繼續去運球試試,不過壓根使不上力了。
「肯定是『吃蘿蔔』了,要不要去看看醫生啊?」一個同事說。
「吃蘿蔔」,說得通俗點,就是打球時,手指受到外力衝擊,使手指關節受到傷害。
許先生不以為然,以前打球也經常「吃蘿蔔」,休息個幾天就會好的,他便下場歇著了。
不料,過了2個星期,不但沒康復,這個手指反而沒法彎曲了,還朝外歪著,與無名指成15°角。這時,他才有點慌起來。
昨天,許先生被女友硬生生拉去了金華市中心醫院。
「什麼?韌帶撕裂!」做了磁共振等檢查,當醫生給出診斷時,許先生和女友都覺得吃驚。
骨科的楊醫生說,許先生這情況必須要手術治療,否則今後小拇指頂多彎曲一半,還會往外歪斜,不但外形上不美觀,還會影響功能。
手指挫傷後別大意
醫生說,在平常門診中,經常能碰到一些打球「吃蘿蔔」的病人,他們往往跟許先生一樣,一開始不注意,拖到後來嚴重了,才想起上醫院,到那時,往往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間。
「吃蘿蔔」有可能會造成骨頭破裂、斷裂,如果不及時就醫,只會讓受傷處痊癒時間拖長或傷處難以痊癒;此外,還有可能傷害到軟骨(骨膜),如果處理不當會在該傷處硬化為骨刺,這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只要通過適當的矯正治療,花上一個月時間,就能夠恢復正常,小小毛病,千萬別馬虎了。
醫生提醒大家,打球前,一定要充分做好熱身準備,比如讓手指活動開來,可以多次伸張,有必要的話,要帶上護指。
而手指戳傷主要有五個表現:感到患處發熱,像有火在灼燒; 患處明顯發紅;關節處腫脹;疼痛不已;關節處活動受限,難以彎曲。
如果真的不小心「吃蘿蔔」了,這些急救方法或許對你有用:
1.挫傷後,手指不要動,要保持平穩。
2.儘快用冰敷,降低疼痛感。
3.加壓包紮,用紗布或橡皮膏將患指纏好。
4.抬高患指,因為如果下垂的話,血液向下流,腫脹就更為嚴重。(通訊員 吳偉嵐 本報記者 侯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