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所高校被撤銷!一批中國大學,正在逐漸「消失」

2021-01-22 青塔



















2020年,一批中國大學正在逐漸消失。
今年5月份,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需要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轉設路徑分為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或終止辦學。今年7月,教育部網站公布了關於撤銷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藥學院建制、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建制的批覆,正式同意遼寧省教育廳撤銷這兩所高校的建制。11月11日,教育部網站公示了一批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名單,擬同意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等21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至此,教育部今年已經公布了37所獨立學院轉設相關情況,其中(擬)同意7所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本科高校,2所獨立學院撤銷建制。然而無論是轉設還是終止辦學,一批人記憶中熟悉的母校,都已變得陌生,甚至正在逐漸「消失」。

▎擴招

獨立學院,是在「窮國辦大教育,而且辦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的特殊背景下產生的。

大學擴招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1998年10月,經濟學家湯敏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議書《關於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次年6月,經過一系列準備後,中國高校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擴招。

擴招為高校帶來的最主要問題是:缺錢

在當時,各個大學的經費已經遠遠無法維持其規模。地方高校更是生均撥款逐年下降,許多高校都已經處於超負荷運轉,辦學條件十分緊張。

然而,要想讓國家「今後在高等教育方面要繼續較快地增加投入也是很困難的」,因為教育方面的經費需要優先農村義務教育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公辦高校要想繼續承擔高等教育規模發展的任務幾乎不可能。於是,以已經具有成熟辦學經驗的高校、名校作為依託,引入社會資本投資進入而創辦的獨立學院,在大學擴招和經費短缺雙重背景下,應運而生。

獨立學院通常被命名為xx大學xx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

獨立學院的設置主要牽涉到三個利益方:地方政府、母體高校和企業投資方。從當時的情況看,儘管利益訴求不同,但獨立學院這種全新的辦學模式無論對誰,都是一件可以實現共贏的好事:

地方政府可以獲得高教資源,同時完成擴招任務;投資方可以將資本滲入教育事業,獲得收益;而母體高校則相當於利用品牌,輕鬆賺取額外的辦學收入。

圖丨獨立學院百度貼吧,貼吧簡介中寫著:「正視過去,面向未來。不畏艱難,爭創輝煌。」

一面是大學必須擴招以拉動內需的時代背景,另一面是公辦高校經費短缺,需要資本維持規模辦學的現實。

1999年,獨立學院,在這兩種現實條件所支撐起的逼仄的狹小空間中,在政府、高校、企業,這具有完全不同利益訴求的三方的共同扶持下,以試點的形式,開始在一些省份大規模地成立了。

▎隱疾

獨立學院創設後,很好地緩解了規模與經費之間的矛盾問題

在大擴招的背景下,獨立學院在創設初期不僅吸納了大量考生,而且極大地緩解了母體高校的經費壓力

21世紀初,有些大學如果不創辦獨立學院,母體學校都很難存活下去。如湖北省某大學因新校區建設產生欠款,2000年創辦名為獨立學院的校中校後,每年返回母體高校資金約1億元,這才緩解了學校的辦學困難。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獨立學院迅速膨脹,從05年起招生人數就以迅速超過100萬人,在總招生人數中的佔比最高曾超過20%。

然而,有許多獨立學院在設立初期就已經埋下苦果。據了解,有的學校在創設之時可以實現獨立招生,有的學校則根本沒有獲得審批、沒有學士學位授予權,也直接進行招生。

最為混亂的是一些「校中校」的現象。它們渾水摸魚地以母體學校的名義進行招生,學生招上來,這些「校中校」根本無力培養,於是只能佔用母體學校的教師、教學資源。

學生畢業後,有的「校中校」在學生畢業後頒發獨立學院的畢業證,有的則直接頒發母體學校的畢業證——「三本」畢業直接變成「一本」。

針對於此,2003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名為《關於規範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的8號文件,時任教育部長周濟在同年6月也公開發表講話,對文件內容進行了一系列說明和解讀。

原教育部部長周濟 圖源:重慶大學

不論是在文件,還是在講話中,教育部的態度都十分明確:對於獨立學院,教育部積極支持,但同時必須規範發展:所有獨立學院必須一律採用民辦機制,對於「校中校」的現象要堅決制止

同時,為了規範整治,8號文件中同樣提出了要把審批獨立學院的權利由地方教育廳上收教育部的要求,並準備於2004年開始實行。

然而,據中國青年報的報導,就在獨立學院審批大權上收的前夕,部分省份連夜「超生」獨立學院。有些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緊急通知每所高等學校,必須馬上註冊成立一家公司,申報合作舉辦獨立學院。

短短幾個月裡,僅在一個省份就審批了20多所獨立學院。

▎整治

如雨後春筍般一夜之間遍地開花的獨立學院間,依舊雜草叢生。

尤其是搶註成立的獨立學院,大多都因為數量膨脹過快,師資、教學完全無法獨立,而導致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且學費高昂。「校中校」的現象更是難以監管,屢禁不止。

於是,在8號文件印發5年後,教育部2008年又出臺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即26號令,對獨立學院的建校規模、整體狀況進行了規定,包括:

校園佔地面積應達到500畝以上,生均校舍建築面積應達到30平方米以上,參與舉辦獨立學院的社會組織和個人總資產不少於3億元,淨資產不少於1.2億元等等。

同時,還為獨立學院的規範發展提出了六條路徑: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合格的,轉設;不合格的,直接淘汰

26號令規定了5年的驗收期,驗收期滿,全國所有獨立學院都將接受檢驗。

然而據媒體報導,5年後的2013年,全國近300所獨立學院中,成功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的,僅有35所。

▎夾縫

從夾縫中誕生的獨立學院,再一次被逼入牆角。

符合標準的學校想轉設為普通民辦高校,難。

高考擴招早已停止,高等教育也由外延式發展轉向內涵式發展。學校的招生形式日益嚴峻,沒有了母體學校xx大學「金字招牌」的支撐,僅憑學院的名號還是否能夠吸引到考生?

更何況有些獨立學院在創設之初就沒有民間資本引入,公有財產如何轉設民辦?

2012年9月開學季,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校園中的一處橫幅 圖源自網絡

符合標準的學校想在原有基礎上繼續辦學,也難。

獨立學院完全依靠收取學費支持正常運轉,嚴峻的招生形式下,學費不宜太高,而要想在母體學校所在的一線、省會城市維持標準規模繼續辦學,學校財政捉襟見肘。

不符合標準的學校想關停,則更難。

將不符合標準的獨立學院關停,是地方政府不可承受之重。

根據媒體公開數據,以中部某省為例,2013年高考錄取率達到80%左右,其中本科生錄取率約佔40%;獨立學院約佔本科生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若把獨立學院招生指標全部壓到一二批次錄取的普通高等學校去,省級財政根本不願意這樣做。

學校輕易關停,更是在校生與畢業生不可承受之輕——學校停辦,畢業證書還能不能得到社會和就業市場的認可?

▎出路

2013年的驗收期過後,教育部根據現實狀況,將驗收期又推遲三年。

2015年11月初,教育部公布《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引導一批獨立學院發展成為應用技術類型高校,重點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這應該被視作是國家為獨立學院發展指出的新出路之一。

目前,距離26號令頒布已有11年,距離第一所獨立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成立已經過去整整20年。獨立學院已經尋找到的發展出路都有哪些?

一批在設立之初並未引進民間資本,而是由母體學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籌建的獨立學院,如浙大城市學院正在尋求轉為公辦本科院校

2018年5月,學校得到批示:浙江省委常委會同意浙大城市學院轉設公辦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起,學校就已經全面實行公費招生。2020年1月,學校正式獲批轉設成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更名為浙大城市學院。

杭州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籤署合作協議,全面支持浙大城市學院建設全國百強大學。根據協議,杭州市將加大資源配置力度,多方面全力支持浙大城市學院提升辦學水平,10年給予100億元經費用於保障高水平學科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浙大城市學院校園中的浙大校訓 圖源:浙大城市學院官微

濰坊理工學院(原山東師範大學歷山學院)、皖江工學院(原河海大學文天學院)等一批辦學規範、發展較好的獨立學院,已經逐漸成功脫離母體,轉設成為普通民辦本科院校

學校發展欣欣向榮,正在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新路。

更多的學校則選擇搬遷,繼續辦學。如濟南大學泉城學院的校址,已經不在「泉城」濟南,而在縣級市蓬萊;江西省的縣級市共青城市更是迎來了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等5所高校。

在這裡,它們有條件擁有更好的硬體設施,同時也為這些縣級市帶來了全新的經濟活力。

還有一部分學校自行尋求合併:瀋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與瀋陽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2013年合併,聯合轉設為瀋陽工學院。

瀋陽工學院成立揭牌儀式 圖源:搜狗百科

2015年,瀋陽工學院獲批成為了遼寧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點扶持。

當然,也有一些院校如備受關注的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即將在幾年內停止招生。珠海分校將逐步轉型升級,過渡期後直接併入北師大珠海分校。

學校停辦後,已畢業學生的權利和義務都將由母體學校,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全部承接。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官網

獨立學院,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的各項歷史遺留問題,也正在逐步得到妥善的解決。隨著200餘所獨立學院一個一個地找到自己的出路,中國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也將隨之邁上新的臺階。

相關焦點

  • 這三所高校被撤銷!原因是何?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信息,公布了本年度省級人民政府審批新設、更名、合併調整、變更辦學體制、撤銷的專科層次高等學校備案名單。名單上顯示,上海體育職業學院、福建警官職業學院、安徽長江職業學院這3所高校被撤銷。
  • 教育部撤銷3所高校 上海體育職業學院等3校被撤銷
    教育部撤銷3所高校 上海體育職業學院等3校被撤銷原標題:教育部撤銷3所高校 新設立學校56所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教育部辦公廳公布本年度省級人民政府審批新設教育部撤銷3所高校 上海體育職業學院等3校被撤銷教育部決定在高校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達6點條件即可申請為落實《教育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 畢業之後母校沒了,教育部撤銷6所大學,網友慶幸:還好沒報考
    國家的教育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當然,這也少不了優勝劣汰,一些高校在時代的變革中逐漸消失在了,教育部撤銷了6所大學,這些大學將逐漸停止招生。 這6所高校被教育部撤銷 高校是培養國家所需人才的場所,教育部門對於高校的監管自然也是會十分嚴格,嚴格的監管可以讓學生們享受到良好的師資力量
  • 這4所大學停止招生!
    2所學院撤銷建制 今年7月,教育部網站公布了關於撤銷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藥學院建制、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建制的批覆,正式同意遼寧省教育廳撤銷這兩所高校的建制。
  • 中國那些已消失的九所世界頂級大學,曾經亞洲稱雄,個頂個的牛!
    中國大陸已消失的10所世界級大學 hello,大家好! 這期就為大家分享中國近代史上消失的世界一流大學有哪些? 在中國上海創辦的著名教會大學,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震旦大學被撤銷,各院系分別歸併上海市各高校。
  • 最新通知,這5所大學被「撤銷」!怎麼回事
    2020年教育部公示撤銷福建警官職業學院建制。由此可見,一些高校建制的撤銷,並不一定是因為被淘汰,也有可能像福建警官職業學院這樣是為了更好的整合大學教育資源。2018年7月,安徽省教育廳發布了全省民辦高校和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2017年度檢查結果,安徽長江職業學院被列為「不合格」。2020年2月28日,安徽省教育廳擬同意終止安徽長江職業學院。2020年5月,教育部撤銷安徽長江職業學院建制。
  • 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四川高校共新增、撤銷23個專業!
    【中國大學教育】發布教育相關專文,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按鈕,我們會持續更新關於中國大學的相關文章,給您帶來最有用的資訊。等6所高校有新增專業,其中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新增最多。四川化工大學、四川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6所高校均有撤銷專業,其中四川輕化工大學撤銷專業最多。
  • 這5所高校將面臨「被撤銷」,宣布停止招生,考生有必要知曉
    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旨在培養人才,相關部門對於高校的要求也是逐漸變高。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於高校的整體情況進行評估。 這5所高校將面臨「被撤銷」,今年開始停止招生 所以目前國家教育部門已經對民辦院校進行了評估,能夠通過評估的高校
  • 3所大學被撤銷,兩所公辦,一所民辦。網友:也是好事
    3所大學被撤銷,兩所公辦,一所民辦。網友:也是好事5月21日,教育部公布新成立56所大學這一好消息的同時,宣布3所高校被撤銷。這一消息可能令不少網友費解,既然要建新大學,幹嘛還要撤銷大學呢?其實,大學被撤銷有各種各樣的的原因。以這次被撤銷的三所大學為例,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首先:學校辦學規模過小,優化教學資源被整合上海體育職業學院就屬於這種情況。
  • 211大學裡排名最後的十所高校
    我們說的211大學指的是211工程大學,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好一批(100)所高等學校的211工程」。211工程於1995年開始全面實施,前後有三批,第一批籤約高校共94所,截止到1997年12月,第一批又分了三批次,首批的是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北航、北理工、中科大、浙大、南大、西交大、哈工大、南開、天大、中國農大、西工大這15所高校,第二批在2005年,有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13所高校;第三批在2008年,有寧夏大學、海南大學、青海大學、西藏大學、石河子大學5所高校。
  • 原煤炭部13所直屬高校,中國礦業大學歷久彌堅,其餘改旗易幟!
    而當時的煤炭工業部下屬有9所直屬高校,當然都是比較吃香的。不過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改變,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所以煤炭工業部後來就被撤銷了,而煤炭工業部下屬的9所高校也紛紛改換門庭,僅有中國礦業大學還在堅守,並且一分為二。
  • 我國近代史上的世界級大學,第8所曾是亞洲第一,堪稱名校祖師爺
    但遺憾的是,在1952年的院系大調整中,齊魯大學最終還是被撤銷了建制,拆分併入了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同樣,在1952年的院系大調整中,輔仁大學也被撤銷了建制,其校舍劃入北京師範大學北校區;人員與院系則分別併入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
  • 湖北這所大學「好可憐」,曾是重點高校,如今逐漸走下坡路
    提起湖北的高校,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兩所985高校了,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以及武漢大學,尤其是武漢大學,盛名享譽世界,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吸引著眾多學生報考。但是,今天介紹的這所大學卻「退步」明顯,與湖北整體的經濟發展相反,曾經實力很強悍,但如今卻逐漸的走了下坡路,真的是「好可憐」了。
  • 4所將被教育部「撤銷」的大學,準考生提前了解,現已停止招生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一共有2195所院校,其中在這些學校當中教育部按照所在地、辦學類型、科類等排名。其中普通本科院校一共有700所,普通高職院校共有1078所。其中包括高等專科學院、還有職業技術學院。但是有4所大學已經被教育部「撤銷」。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都有哪些學校?
  • 2020年上半年福建新增和撤銷一批函授教育輔導站
    13日,省教育廳網站發布《福建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公布2020年上半年新增和撤銷函授教育輔導站名單的通知》,將今年上半年同意備案的中國戲曲學院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函授站等16個新增函授站名單予以公布。同時,將高校自行撤銷的6個函授站名單一併公布。
  • 4年近1600個大學學位點被撤銷,最多的學科居然是……
    在開始實施學位點動態調整的第一年,就有175所高校576個學位點被撤銷。(點擊查看大圖)從2016年至2019年,高校撤銷學科中最多的是軟體工程,以及歸屬於專業碩士學位的工程碩士學科,分別被撤銷74個和61個學位點。
  • 江西省這兩所雙非高校,實力強勁,其中有一所實力不輸211高校
    江西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地區,其境內有中國四大古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現在也是如此,目前江西省前擁有本科辦學資格高校共43所,雖然目前僅有一所「211工程」院校南昌大學,但是其還是有著一批實力不錯的普通雙非高校。
  • 葉嘉瑩先生所讀的北京輔仁大學,到底是怎樣的一所高校?
    北京輔仁大學舊址與南開大學一起受到大家關注的是一所叫做北京輔仁大學的高校,對於這所高校,相信很多人並不知曉,但是對年長一輩的人來說,可能是比較熟悉的一所大學。今天,先不論南開大學這所高校,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這所如今已經消失的大學。其實,說其消失倒不如說這所高校換了另外一種方式繼續傳承下去。
  • 部分牛掰高校的前世今生!國立大學14所、省立大學9所、私立大學19所
    【中國部分,牛掰高校的前世今生!國立大學14所、省立大學9所、私立大學19所】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世上少有的文明古國,得益於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持續發揚與傳承,得益於一代又一代人的積累與沉澱,而非一日之功。
  • 教育部已「撤銷」這3所大學建制,2021不再招生辦學,考生要注意
    撤銷建制還有一些高校由於自身辦學水平不強,或者是國家教育政策的改變,會被教育部門撤銷建制,也就是說,這所高校會被取消,原本的師資力量會在教育部門的安排下分散到各個高校當中。上述三種變化之中,不難看出,被撤銷建制無疑是對考生影響最大的一種情形,學校的建制被撤銷,對於考生的將來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最近教育部公布的撤銷信息中,有三所高校將在2021年被正式取消建制。那麼哪些高校,在2021年被教育部撤銷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