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市明月鎮明月村村支書、渠江村級河長張錦華在巡河。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華小峰 攝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邵明亮 彭久源
江水碧波蕩漾,江面乾淨整潔。每天早上,沿著渠江走上幾公裡,已經成為了張錦華生活的一部分。
「渠江這一段有個美麗的名字叫作明月沱,但是幾年前這裡的江水簡直觸目驚心。」張錦華是廣安華鎣市明月鎮明月村村支書、渠江村級河長。她告訴記者,3年前江岸雜草叢生,江面漂浮著塑料泡沫、生活雜物等。
渠江明月沱的巨大改變,源於2017年開始實施的河長制。渠江華鎣段全長23.8公裡,流經3個鄉鎮9個村。華鎣市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為抓手,對渠江水環境進行全面整治。
「江岸上的汙染源管控好,江水才能長久清澈。而要管控好汙染源,就需要持續開展『用雙腳丈量河流』行動,讓我們的各級河長加入到巡河、護河的行動中來。」華鎣市河湖保護局局長李天福說。
堅持多點突破開展汙水治理。「首先是抓好畜禽養殖整治,我們共關停或規範養殖戶40餘家。在汙水處理方面,我們實現渠江沿岸鄉鎮汙水處理廠全覆蓋,汙水排放達到一級A標。」李天福介紹,當地投資100多萬元建設汙水處理站對村民聚居點汙水處理,並積極抓好農村散戶汙水處理,將「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第一場硬仗,完成三合團等村295戶「廁所革命」試點工作。
在明月沱經營餐飲船的鄧先飛對這幾年渠江水質的變化也深有感觸。他表示,從當地開始實施河長制以來,明顯感覺到從政府主管部門到普通老百姓「愛河護河的意識增強了」。
「我在明月沱開了20多年的餐飲船,以前船上的汙水都是直接排到江裡面的,但現在全部配備了汙水收集池,要定期抽到岸上進行集中統一處理。」鄧先飛說。
李天福還表示,為了保護渠江水質,當地嚴格要求沿岸餐飲船安裝生化處理裝置,實行餐廚垃圾轉移處理,杜絕汙水漏排、直排;每年在渠江華鎣段投放魚苗20餘萬尾來改善水質……通過這些有效舉措,渠江水質由之前的Ⅳ類水質上升到現在的Ⅱ類水質。
走在明月沱,生態護岸與溼地景觀相互交融,水生植物、珍貴苗木盡收眼底。看著清澈的渠江水,張錦華驕傲地說:「我們現在也有美麗的溼地景觀,每天吹著江風,不比城裡的公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