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網:用文學點亮夢想
全新的文學IP孵化平臺
網址:www.qnzj365.com
◆籤約作家與文學會員投稿郵箱:
籤約作家:qingnianzuojia@163.com
◆投稿注意事項:即日起,為遵守國家版權保護相關規定,所有來稿均需是原創首發,凡在其它平臺(含微信公眾號和作者本人的自媒體號)已經發表的稿件,青年作家網將不再安排發表,請大家理解和支持!
我讀《歲月之歌》的收益
文/梁馳(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
一直以來,我讀書習慣了先讀序文。一部或者一本書中的序的作用是明確的,它引導著說明書的寫作過程、目的和意義,但是當我打開拿到手的新書《歲月之歌》來看時,卻發現其中並沒寫序文。我瞬間意識到,社會發展,時代進步,其中的社會表象元素——文化,也在發生著符合時代趨勢需要的改變——新書省略了序文也正常,正如「五四」運動之後的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新時代的網絡電子文字在衝擊傳統紙質鉛墨文字,當下喜歡閱讀「快餐式」且又具文學風格的「三行詩」和「凡爾賽文學」這種文體一樣。
我是從汪家弘老師最近轉發的「徵稿」通知裡知道《歲月之歌》這本書的,因而帶了好奇心和求知慾求購一本來看。大致是因為關乎自己的興趣和求知願望才有為於某件事情的,讀《歲月之歌》或就是這樣。我讀這本書的更進一步作為,就是想用此文略表自己讀書的收益感受。最大的感受是:此書像是一面鏡子,對照可以看見或優點或缺點的真實自我。
早養成了「讀書不會假讀,學習是為真知」這理念下的讀書習慣。精力是有限的,而在社會高速發展、時代快速進步的當下,特別是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需要接受和消化而成為自我有益知識的信息實在太多,因此為真知目的而選擇針對性的紙質書籍來認真讀,實則是在提高獲取知識效率。人生越深遠就愈感覺自我走過路的知識貧乏,所以格外地珍重知識,因此自我對知識的認識或就有些獨特了,認為,知識就是別人已知而自我未知的可用認知。讀到了《歲月之歌》這本現代文學色彩很濃的書籍,才知道其中的內容包括了詩歌、詞曲歌賦、散文、小說和劇本(影視)五個方面體裁的表現,這些體裁所表現的內容都是由一篇篇有著具體作者寫成的文章構造的,共涉及到六十八個作者。讀了他們通過文字而用心雕琢出來的文章後,讓我感覺到背後的每一位作者,仿佛就是一面面可以對照我的鏡子,透出的認知恰是我需要獲取的知識。
我為求知而認真讀《歲月之歌》不是客套話,而是真實的讀書實效的心理表現。最真實的關聯,就是我這個文學愛好的個體人與鏡子的對照應感覺。真實的對照緣起於與《歲月之歌》的遇見,但對照的標準卻源於自己對文學寫作風格的理解。我認為文學寫作所應打造的風格,該是思想始終貫穿在「格調和牽掛」的有機結合當中,格調是指認知高度、廣度和深度的這種高廣深格局在於特定語言文字基調的表現,牽掛是指確定下的格調要通過語言文字把自己最熟悉的內心情感情緒、生活經歷和認知世界觀點表現出來。無疑《歲月之歌》給予了我這種文學範圍內對照感應的機會,總起來說,這是一本有時代感且正是當下社會需要的清風正氣的文學書籍。
帶著自我認為風格的標準來認真讀這本書,更具體的詩文內容表現出來的「格調和牽掛」風格,引發了我的內心共鳴 。讀詞曲歌賦,可見其中文化的古老高雅,但又不乏金嶢、天元、天宜居士三位老師的立於時代潮流文學的高度思想境界;散文更多是在相對的格調程度上,表現出來細膩的內心情感情緒、生活經歷和認知世界的內容,而我更喜歡讀李雲漢老師寫的《以個人體驗詮釋時代背景與人生命運 》散文,看到了專業評價的認知深度東西;更讓我有強烈內心共鳴感的是汪家弘老師的三組關於雨的散文詩。
汪家弘老師的《為雨寫詩》(組詩),是由《念雨》、《看雨》和《聽雨》三首現代散文詩構成的,通過雨這個自然界的造物,去用念、看、聽跟自己的內心情感牽掛起來,強烈的表現出了自己那渴望而又失落卻又依戀的、人與人之間感情上不輕易了卻的愛戀。讀完其中的《念雨》,我品味思忖了好半天,才用鉛筆在該頁面的空白處,寫了一段有共鳴感的文字:念雨表達了一種希望愛而又失望愛的心情,恰因為這種雙重的心情,才有一份難言的四處找尋雨來感念;讀完《看雨》,我在回味那強烈的有如身臨其境般的感覺時,依然思忖了許久,才又寫了另一段有共鳴感的文字:借飛躍思想去感受親眼所見別人彼此愛慕於雨中的情景,襯託自己因為失落愛的寂寞,有如孤獨陪伴雨的那般悽愴;讀著《聽雨》,便更加引發內心的共鳴感了:所見的雨的形狀,帶著美麗憂傷觸動了心頭的痛,不如掩上窗簾去聽雨,讓雨聲牽動心靈懷念那曾經的刻骨銘心的愛戀……其中更觸動我心靈的《聽雨》,是因為我也有過深刻的因雨而牽掛著內心情感的經歷,2019年春天,我曾經寫過散文詩《早晨 悄然的春雨》,其中有「……長嘆短泣重重疊疊……生怕已經癒合的傷疤再撕裂,閉了窗簾,靜聽遠方的語言 」 ,這與《聽雨》是多麼相像的情景。
書讀到這裡就是自己的收益了。書成為他人的一面可以對照感應自己的鏡子,《歲月之歌》中的全部文章,讓我有著內心共鳴感悟,也有觸摸我心靈深處的那些感動。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收穫和有益感就是,似乎眼前的這本書是在為寫作夢想之人搭建的一個平臺,又似乎是在為寫作夢想之人鋪就著的一條通往成功的路,只要熱愛文字寫作的人甘於努力,一定可以拿自己的靈魂思想,去牽扯最熟悉的內心情感情緒、生活經歷和認知世界觀點,在時光永恆流淌的長河裡,以挨近的文字把它們靜默的沉澱下來。
☆☆☆採風專稿·推薦閱讀☆☆☆
掃碼|填寫籤約作家申請表
優先在雜誌上發表文章|
推薦圖書出版和影視版權改編|
免費參加全國各地採風活動|
閱讀推薦
【籤約作家最新專訪】:
◆◆◆
◆◆◆
◆◆◆◆
用文學點亮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