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愛攝影的背包客,讓我們一起透過鏡頭看世界!
山東省和江蘇省都是經濟發達的省份,除了廣東,他們兄弟兩個輪流坐莊,不是第二就是第三,當然發達省份大多數地市一定也是經濟非常好的,山東的青島、濰坊、煙臺等都是全國聞名,百強縣的數量一直排在前列;江蘇作為一個準南方的省,依靠長江的優勢當然也不是白給的,蘇州、無錫、南京一個比一個強。
不過任何地區的發展總有那麼一兩個城市發展感覺不如意。咱們先看看江蘇省,在江蘇有13個地級市,大多在長江沿岸,而所謂的蘇北地區只有徐州、連雲港和宿遷。蘇北在江蘇算是落後的地區了,但是徐州因為淮海中心城市和交通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又是工程機械之鄉,因此發展的還是不錯的,而被稱為沿海城市的連雲港卻是無奈的佔著沿海城市的名聲,經濟實力實在是有點無顏見江東父老,它和宿遷不相上下,不是倒數第一,就是倒數第二。
再來看山東,山東同樣是膠東半島全面開花,青島、煙臺、濰坊、東營等都發展得如火如荼,原來的時候作為魯西和魯西南地區差距大一點,但是自從臨沂發展的加快,萊蕪的併入濟南,路西的普遍提升,山東16地市最後一名就成了同為沿海城市的日照。
同為沿海城市的日照和連雲港這對難兄難弟雖然GDP總量排名不如意,但是卻是淵源不淺,兩個城市除了毗連以外,都是位於黃海之濱,所以也都是一個港口城市,而且兩兄弟都曾是一個省市管轄,到了現在還在為三個島的歸屬吵吵嚷嚷,這分家的時候沒分好啊。
那麼這對兄弟城市到底如何呢?歷史淵源以及發展特色又有什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01日照
日照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瀕臨黃河,有「東方太陽城」之稱,是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照戰國時是莒國所在之地,在東漢時期稱為西海縣,這和連雲港歷史上稱為東海縣不知道是否有關,但是日照在歷史上多為臨沂管轄,而真正稱為地級市只是在1989年才撤縣設地級市,轄兩區兩縣。
日照作為一個新興的港口城市,依託的是海濱旅遊業和交通物流業發展,而作為山東東南唯一的港口,佔據了半島城市群的優勢,又臨近全國的物流樞紐城市臨沂,因此發展的有聲有色。
即使這樣,日照的GDP總量也是排名靠後,其實這都是因為日照的面積和人口太小了,它只有5359平方公裡的土地,人口306萬,但是人均GDP卻不算太低,2018年為75329元。相較於省會濟南和排名第一的青島,面積差了很多,而人均GDP相差分別為2000元和5000元。如果就人均GDP看,日照在山東排名卻不低,至少中位以上,德州、臨沂、濟寧、菏澤、棗莊等等都要在它後面。
02連雲港
作為鄰居的連雲港當然就是位於江蘇省東北部了,它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首個節點城市,除與日照毗鄰外,省內分別與徐州、宿遷、鹽城相接,作為蘇北地區的唯一港口城市,也是長三角城市群組成之一。
連雲港古稱東海、朐、海洲等,歷史上曾為東海國所在,東海之稱早就有之,但是東漢時期稱東海郡,和日照同期的西海縣有沒有聯繫不得而知,但是兩地地理位置卻是一北一南。而連雲港大多為江蘇轄制,但其中與臨沂的郯城多有交集,只是到了抗日戰爭勝利後,連雲港屬於山東臨沂管轄,一直到了1953年劃歸了徐州,最後是1960年升格成為了江蘇省的地級市,現轄三區三縣。
連雲港作為地級市相對日照起步較早,也是蘇北唯一的港口城市,按理說地理優勢還是有的,但是作為蘇北發展較好的徐州卻是我國京滬鐵路和公路的樞紐地帶,本身物流優勢明顯,而宿遷和鹽城等卻把重心轉移到了更為方便的長三角地帶。所以連雲港的港口地位沒有得以凸顯。這兒有一組數據,截止2019年十月,日照港口吞吐量為38689萬噸,連雲港為19576萬噸,這都差了一半啊。
不過連雲港的旅遊資源也是相對豐富的,除了海岸線豐富的海洋旅遊資源外,這兒還有《西遊記》中的原型花果山(又稱雲臺山),悠久的歷史文化等,也是為連雲港增色不少。
連雲港和日照的不同是,不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都是排在後面,或許是工業基礎太過於差了,也或許是江蘇省的發展重心都在長三角的原因,2018年連雲港的人均GDP僅僅為6100元,比日照差了不少,在江蘇省眾多過十萬的地級市中更是顯得落寞。
03兩兄弟的島嶼之爭
兩兄弟的島嶼之爭其實就是一個被稱為「前三島」的島礁群,至於歷史原因和淵源咱們無法考究,因為這個爭端送到國務院多年,經過國家海洋局勘界之後,爭端也沒有最後解決,現在的局面是日照在嵐山區有個前三島鄉,連雲港市也有一個前三島鄉,爭來爭去都是因為前三島的重要戰略地位和漁業資源,難兄難弟慢慢商量吧,反正都是一家人,只是分家的時候沒有給分清楚而已,無論是誰的都是中國的不是!
對於同為沿海城市,卻在GDP上在省內排名靠後,大家覺得該如何評價這兩個城市呢?如果看日照,後勁還是比較足的,它的人均GDP不算太低,但是連雲港卻是看起來差距比較大,需要奮力直追了。隨著滬通鐵路和山東環海鐵路的建設開通,兩個城市的發展優勢就會增加不少,想來很快能勇爭上遊的。
至於島嶼之爭,爭來爭去都是左口袋到了有口袋,結果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