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要帶多少子彈,解放軍一人150發,實戰中到底夠不夠打?

2020-12-26 陣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軍工產業也隨之壯大起來,毫無疑問,最尖端的科學技術從理論進化到實踐時,在多數情況下,這些高精尖科技都會優先運用在軍事軍工領域。在這種技術更新迅速的環境下,武器開始更新迭代,變得越來越好,與此同時,殺傷力毫無疑問也越來越高。例如殺死一片地區的人只需要一枚原子彈。

對於每一位軍人來說,能否活命,就看他手裡的那把槍,槍械的性能出色,意味著軍隊的作戰效率也在提高。一把槍的好壞,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就是子彈和口徑,二是子彈能以多快的速度發射出去,子彈射速的提高,可以讓兩方在同時開槍的情況下,更快的射中目標,保全自己。

不過事物都有兩面性,消耗量的提升,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士兵要帶多少子彈才夠用?未來的戰鬥,在殺傷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規模也必將擴大數倍,乃至數十倍,士兵攜帶子彈過多,重量越大,機動性便越差,這也影響了士兵的作戰是否高效,不論是強國還是弱國,都無法逃避這個問題。

我想大家對此都會有所了解,打仗的時候除了戰術很重要以外,能有多大量的彈藥和炮火也有很大影響。而子彈就是其中最基礎的一種戰時資源,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決定一場戰鬥的結果的。

不過電視劇老愛這麼演,主人公往往無比瀟灑,手裡就握著那麼一把槍,還能殺掉無數個敵人,子彈貌似永遠也用不完,從開始到結束,都沒見換過彈藥,這槍就像有新技術,能自動憑空加子彈,這樣的都是經過誇張和虛構的,和現實差別較大,這些設置只是想讓戰鬥過程更流暢,戰士看上去更勇猛,真實的戰場上,不僅不同槍械的裝彈數都是核定好的,一場戰鬥裡發給軍隊的子彈數量都是記錄在冊的,主要是由戰爭的強度作為參考標準的。

眾所周知,我國的銅資源難以滿足軍隊對銅的需求,在和侵華日軍作戰期間,對於八路軍來說,不僅是大炮,就連機關槍都十分少有。除了火炮、機槍,實際上,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連子彈都十分稀缺,因為我國的工業水平十分落後,日本在工業的發展上明顯要強於當時的中國,戰場上日本士兵人均可攜帶子彈數量為120發,而中國抗日軍隊中的精銳勢力,就比如國民黨軍隊的中央軍士兵,子彈也是人均三十發,三發子彈是八路軍遊擊部隊戰前的常規配置,好一點的情形每名士兵可以配備五顆子彈,三五發子彈被打完後,八路軍可用的武器主要就是刺刀了。

很多人都知道,從自動武器被研製出來後,世界各國生產的自動步槍能容量子彈的上限基本上都是30發,士兵在佩戴幾個彈匣作戰場火力支援,雖然我國給每一位解放軍安排的都是150發子彈,但是如果自動步槍是主要的進攻武器時,打完這150發子彈花不了多少時間,所以在實戰中子彈到底夠不夠打?

其實只有新兵才會覺得150顆子彈遠遠不夠,由於新兵剛上戰場時,會感到緊張和害怕,只要一看到敵人出現,就拿著機槍掃射,子彈當然就不夠用啦。但是經歷過實戰的老兵就不會這麼操作,首先他們不會東打幾槍,西打幾槍,這樣不但增加了子彈的消耗量,而且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因此老兵都會先瞄準敵人的頭、胸等部位,爭取一槍擊斃,或者就是對著一個地方連開三槍,然後迅速轉移自己的位置,150發子彈是足夠的。

其實美軍只要是打仗,就很依仗來自空中的火力援助,包括後勤的供給,在二戰那個階段,美軍每次都要先讓轟炸機和艦炮來「清場」,然後再打,在對戰的時候炮彈,子彈和路邊撿的石頭是一個用法,感覺那裡有活動的跡象,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轟炸。而且因為後勤部隊很優秀,美軍的士兵們攜帶的子彈和物資都是最低標準,因為空中力量強橫,缺了什麼東西就聯繫飛機隨時隨地都能運過來,我軍就不一樣了,後勤方面肯定沒有美軍的做的那麼好,說實話,是差多了,我們的士兵負重多上很多,要裝上很多的子彈武器,加上日常行軍要用的東西,比如口糧等。

其實通常情況下會規定士兵只能攜帶一定數量的子彈,只有在和平年代才會經常出現,若是身處於戰爭年代,對於士兵所攜帶的子彈數量雖然通常都沒有固定的數目,但是還是會鼓勵士兵在能保證自己方便作戰的原則下儘量多的攜帶子彈,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可以一直獲得充足的物資支援。等到了對越戰爭時,中國軍隊對於解放軍的子彈發放都是每個人發4個彈匣,其中每個彈匣都裝有30發子彈。

但是在之後的攻堅中,我軍士兵往往會配備更多的子彈,其實這都是因為在搶下陣地之後,在進行防禦時還會耗費大量的子彈,一直在陣地上待到支援部隊的到來。解放軍戰士除了需要攜帶子彈之外還得帶上許多生活必需品,以及部分工兵工具等,可見他們到底承擔著多麼大的負荷量。

在實戰中,每個士兵都有自己的打擊任務需要完成,機槍手、步槍手、突擊手,還有隱蔽在暗處負責首腦計劃的狙擊手,我們在這裡來談談劇集手,狙擊手的作戰任務一般都是解決對方的炮火發射點,亦或是敵軍高官,所以任務一旦完成就需要立馬轉移,假如狙擊手隨身攜帶幾百顆子彈,那麼對他的轉移會產生什麼影響呢?畢竟狙擊手都是執行特殊任務,強大的火力輸出不是他的任務,甚至狙擊手用一顆子彈就能完成軍事任務,因此子彈數量的多與少要在具體的戰場上來看,如果一個狙擊手攜帶過多的裝備,那麼他極有可能暴露自己。

只要大炮一響,就是白花花的銀子不見了,準確的說大炮只是冰山一角,從世界各國陸軍的裝備上,也可以窺視這支部隊的實力如何、大概在哪個區間。從已知的資料來看美軍給每一個士兵的配置大概在人民斌20萬左右,美國的這個配置是目前最先進的各方面的效能都很優越,設計到武器、運輸、醫療等各個領域,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美方對此還有更高的要求,又研製除了一款單兵外骨骼系統,在戰爭中能夠幫助美軍戰鬥,從而把戰鬥力發揮到最強,把士兵的負重降到最低,美方在研製武器時還是願意下本錢的。

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戰爭而服務,對於單兵作戰能力上的提升,不再是子彈的差異,不是誰的火力更具優勢,誰就更強。突然獲取更多子彈,獲得更多物資就能從劣勢馬上轉為優勢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了,並且現在的中美俄三大國家仍在堅持對單兵外骨骼系統進行不斷地更新以及優化,以期未來的單兵能夠更加的科技化,減輕士兵攜帶武器的重量,從而把士兵的作戰能力提到最高,讓機器在軍事領域發揮主要的作用,假設未來單兵外骨骼在軍隊普及,那麼未來的戰爭模式將會完全不同,因為火力都集中在每一具外骨骼上。在這個東西沒有成功之前,在彈量的攜帶上還是需要考慮。

其實子彈的生產工藝十分簡單,現在我國已是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子彈生產國了,有著非常完整的生產線,但是隨著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科學水平的不斷發展,普通子彈在戰場上所能起到的成效也是日漸下降,有著更廣闊的使用範圍的飛彈被研製了出來,它的攻擊威力更大,射擊速度更快,能對敵軍造成更大的傷害。

雖然在造價上比一般的彈藥貴很多,可是洲際飛彈在戰鬥中所能起到的作用,都是子彈所不能做到的,一顆子彈就算再厲害它終究也只是一顆子彈,始終有它無能為力的領域,所以子彈大眾最為熟知的一個武器,應當對其合理使用才能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士兵上戰場帶多少子彈?美軍每人210發,解放軍帶多少
    作者:雕鴞 在著名射擊遊戲「使命召喚」系列中,手持自動步槍的主角身上經常攜帶超過200發子彈,不論怎麼打好像都打不完,這也是該遊戲被許多退役老兵和軍事愛好者所詬病的一點。那麼問題就來了:在現實中,各國士兵身上都帶著多少子彈呢?
  • 戰場上帶多少子彈合適,美軍帶300發,解放軍帶多少?
    隨著火藥的出現,人類開始逐漸邁入熱武器階段,等到一戰、二戰打響以後,槍炮已經成為了各國士兵最重要的武器裝備,而在戰場上似乎是誰的彈藥量越多就可以佔據更多的優勢。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充足的彈藥量往往對戰事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所以在戰場上帶多少發子彈才夠用?美國大兵帶的真多,那麼解放軍帶多少?
  • 在戰場,一名士兵會攜帶多少子彈?是美軍帶的多還是解放軍帶的多
    今天我們就以中國和美國為例,為大家分析一下戰場上一個士兵會帶多少子彈?看看解放軍和美軍的標配是多少就懂了,大家猜一猜究竟是美軍帶的多還是解放軍帶的多。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子彈儲備量自然也比以往更多。而美軍部隊在參戰時,往往只會給士兵發放150發子彈。
  • 二戰一個日本兵帶多少子彈?美軍士兵帶3.6公斤子彈上陣
    【話說軍世】在二戰相關影視劇中,我們看到士兵補充彈藥或者彈藥用盡的情況不多,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二戰的士兵會隨身攜帶多少彈藥呢?夠不夠一次戰鬥使用的呢?像電影中那樣的快速連續射擊,會不會出現子彈不夠用的情況呢。
  • 上戰場打仗帶多少發子彈?各國差異很大,財大氣粗的美軍最少
    士兵上戰場,除了帶上一些必需品之外剩餘的就是帶子彈了,畢竟這是最關鍵的物品,沒有充足的子彈補給槍械就很難發揮作戰,軍隊能夠形成的火力網就越低,對於敵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因此士兵身上攜帶的彈匣數量必須要能夠撐住作戰。當然兵種不同攜帶的數量也就不同,各國之間的差異也很大。
  • 中美俄都是軍工大國,士兵戰場上會帶多少子彈?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中美俄都是軍工大國,士兵戰場上會帶多少子彈?說了你可能不信在戰爭中,子彈是必不可少的,跟槍械相輔相成,互相作用才能形成殺傷威力。它具有很強大的殺傷侵徹力,雖然個頭小,但能夠讓人瞬間斃命。按照作戰用途和類型它分有很多種,比如我們熟知的金屬子彈、橡皮子彈、無殼子彈等等。但每一種都能在各自的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現在各國的經濟和軍事都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就是中、美、俄。這三個國家有著很強的軍事實力,也都是軍工大國,有著較高的生產武器水平。那這3個國家的士兵究竟會帶多少子彈上戰場?
  • 在實戰當中,士兵如何判斷彈匣裡子彈數量?說出來別不信
    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槍枝上會出現一些輔助功能,比如說槍枝上的空倉掛機,它的功能就是當士兵發射了最後一顆子彈的時候,它是不復位的,這也提醒了士兵該裝子彈了。有這功能可以方便很多,不過空倉掛機只能提醒子彈打完了,在實戰中,我們的士兵要如何才能知道彈匣中還剩下多少子彈呢?
  • 單兵作戰帶多少子彈?最多210發子彈,全速射擊只能掃射半分鐘
    有網友問:單兵作戰會帶多少子彈? 從二戰到現在,一般步兵作戰,攜彈量主要有120發,200多發和300發三種。在栓動步槍時代,攜帶120發比較多,在自動步槍時代攜帶200多發比較多。一般如果使用56式全自動,可以攜帶7個彈匣,一個彈匣標準是30發子彈。
  • 現實戰爭中,一挺機槍打1000發子彈要多久?老兵:別被抗日劇騙了
    在實戰之中,對機槍的射速就不能這樣看待了,這時候主要看的是戰鬥射速。所以在真實的戰場之上,1000發子彈自機槍中射擊出去需要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機槍的後坐力很強,真的連續射擊1000發子彈,機槍手本身也是控制不住的。
  • 各國士兵攜帶多少子彈?美國數字公認合理,俄軍士兵有點累
    士兵在戰場上的表現除了和自身的軍事素養有關之外,還受自身攜帶的子彈數量影響,如果士兵擁有極強的單兵素質,但士兵的彈藥不夠用,在戰場上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影視劇中空手奪白刃的戲碼在現實中基本不會出現。那麼各個國家的士兵執行任務時,一般攜帶多少彈藥呢?
  • 和平精英:各類槍械究竟帶多少子彈才合適?大神一般這麼帶!
    最近在玩遊戲的時候,發現有些隊友對槍械攜帶子彈的數量貌似有誤解,一局居然帶了500多發的5.56mm子彈,因為容量不夠,所以逢見煙霧彈,手雷一個都不拿。其實啊,槍械攜帶子彈的數量也是很有講究的,今天我就來好好討論一下吧! 一、步槍類
  • 孤膽英雄巖龍,一人擋一連,三小時狙殺56人,打光125發子彈
    但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這麼一個人,拿著一把狙擊槍在三小時裡狙殺了56人,一共150發子彈用了125發,一個人幾乎擋了越軍整整一個連,他就是孤膽英雄巖龍。巖龍的事跡,當年曾廣為傳播,我記得那時候《中國少年報》都曾報導過他的英雄事跡。
  • 班用機槍上戰場,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從56式班用輕機槍說起
    很多軍迷好奇,班用機槍上戰場,到底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其實這得看分什麼機槍了,機槍很多種,每個國家的彈藥配置也不同,以56式班用輕機槍為例,由兩名機槍手組成機槍戰鬥小組,正手負責操控機槍,副手負責背負彈藥。
  • 日本士兵為何子彈怎麼打都打不完,不是為了劇情,真相讓人心酸
    每年的防空警報卻總是會如期響起,喚醒中華兒女腦海中那段灰暗卻充滿著堅定信念的記憶。即使沒有親身經歷,我們都能從教科書、影視文學作品、先輩言語中接觸到關於這段歷史的真實描述。小時候經常都會在電視機前看到抗日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印象中,每當我軍和鬼子們激烈交戰的時候,他們的炮火總是比我們的更猛,子彈就像開了匣的洪水,不斷掃射。而我軍就會出現彈藥不足,無法招架敵人火力的情況。
  • 美國大兵一年打掉1000發子彈,俄軍500發,我們是多少?
    導語:美國大兵一年打掉1000發子彈,俄軍500發,我們是多少?在古代戰場上,士兵們只能夠依靠冷兵器來對敵人展開攻擊。但是,在近代中,隨著科技發展水平越來越好,子彈應運而生。這樣一來,士兵們就不用像之前那樣用自己的身軀去拼命戰鬥,只需要扣動扳機,就能夠讓敵人倒下。可是這樣一來,也增大了士兵的傷亡率。如今,世界上面有三個國家軍事力量非常強大,分別是我國、俄國、美國。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是子彈仍然是必不可缺少的物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三個國家的軍人能在一年的訓練時間內用掉多少子彈。首先,先從美國開始說起。
  • 狙擊手為什麼寧願少帶子彈,也要把口香糖拿夠?作用不是一般的大
    影視劇中就常常出現狙擊手一邊口嚼口香糖,一邊執行任務,口香糖不僅僅熱銷於普通人,軍隊中的士兵對其也是非常喜愛。站在一個狙擊手的立場上看,口香糖與子彈一樣都是執行任務的必需品。因為口香糖能夠幫助狙擊手集中注意力,用最強的注意力去尋找擊殺目標。
  • 為什麼抗日戰爭中,日本人的子彈好像永遠打不完?看完之後很心酸
    在抗戰劇中,中國軍隊經常出現子彈用盡,然後和日軍進行近戰廝殺的劇情。而日軍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子彈永遠打不完,甚至連炮彈都是源源不斷發射,這和中國軍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在抗日劇中,為什麼日軍的子彈總是怎麼打也打不完呢?這樣的情況是抗日戰場上是真實的嗎?實際上,這樣的情節並不是電視劇為了渲染氛圍而設定的,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看完後真的讓人很心酸。
  • 上戰場帶多少子彈合適?中美俄三國各不相同,別被遊戲騙了!
    而在另一些遊戲中,玩家的背包如同無底洞一般,數千發子彈不知被藏在哪裡,讓人質疑角色是否運用了某種「空間技術」。▲遊戲《地鐵:最後的曙光》中每一發打出去的軍用子彈都要掂量掂量在殘酷的實戰中,備彈所關係的可就不止遊戲平衡那麼簡單了。
  • 戰場上10000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人?你怎麼看待這件事呢?
    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共斃傷日軍110萬人,其中擊斃80萬人,擊傷30萬人,耗費彈藥約三百萬噸,平均3噸彈藥斃傷一人。二戰中,蘇聯製造並消耗了1000萬噸彈藥,德國的產量為780萬噸。4年衛國戰爭中,蘇軍向德軍傾瀉了4.2億發炮彈,170億發子彈,1.21億枚手榴彈,還有近三百萬噸航空炸彈,共斃傷德軍1300萬人。
  • 抗日戰爭中,為何日軍子彈總是打不完,知道原因後很讓人心塞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日軍的裝備要比中國軍隊好得多,即使是日軍士兵最普通的三八式步槍,對於中國軍隊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裝備了。不管是描寫抗日戰爭的書籍還是影視作品,往往都會提到日軍的裝備之精良和火力之猛烈,似乎在日軍的陣地上從來不會出現彈藥短缺的情況,永遠都有打不完的子彈似的。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在了解了背後的原因之後,真是不禁讓人感到心酸和心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