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軍工產業也隨之壯大起來,毫無疑問,最尖端的科學技術從理論進化到實踐時,在多數情況下,這些高精尖科技都會優先運用在軍事軍工領域。在這種技術更新迅速的環境下,武器開始更新迭代,變得越來越好,與此同時,殺傷力毫無疑問也越來越高。例如殺死一片地區的人只需要一枚原子彈。
對於每一位軍人來說,能否活命,就看他手裡的那把槍,槍械的性能出色,意味著軍隊的作戰效率也在提高。一把槍的好壞,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就是子彈和口徑,二是子彈能以多快的速度發射出去,子彈射速的提高,可以讓兩方在同時開槍的情況下,更快的射中目標,保全自己。
不過事物都有兩面性,消耗量的提升,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士兵要帶多少子彈才夠用?未來的戰鬥,在殺傷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規模也必將擴大數倍,乃至數十倍,士兵攜帶子彈過多,重量越大,機動性便越差,這也影響了士兵的作戰是否高效,不論是強國還是弱國,都無法逃避這個問題。
我想大家對此都會有所了解,打仗的時候除了戰術很重要以外,能有多大量的彈藥和炮火也有很大影響。而子彈就是其中最基礎的一種戰時資源,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決定一場戰鬥的結果的。
不過電視劇老愛這麼演,主人公往往無比瀟灑,手裡就握著那麼一把槍,還能殺掉無數個敵人,子彈貌似永遠也用不完,從開始到結束,都沒見換過彈藥,這槍就像有新技術,能自動憑空加子彈,這樣的都是經過誇張和虛構的,和現實差別較大,這些設置只是想讓戰鬥過程更流暢,戰士看上去更勇猛,真實的戰場上,不僅不同槍械的裝彈數都是核定好的,一場戰鬥裡發給軍隊的子彈數量都是記錄在冊的,主要是由戰爭的強度作為參考標準的。
眾所周知,我國的銅資源難以滿足軍隊對銅的需求,在和侵華日軍作戰期間,對於八路軍來說,不僅是大炮,就連機關槍都十分少有。除了火炮、機槍,實際上,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連子彈都十分稀缺,因為我國的工業水平十分落後,日本在工業的發展上明顯要強於當時的中國,戰場上日本士兵人均可攜帶子彈數量為120發,而中國抗日軍隊中的精銳勢力,就比如國民黨軍隊的中央軍士兵,子彈也是人均三十發,三發子彈是八路軍遊擊部隊戰前的常規配置,好一點的情形每名士兵可以配備五顆子彈,三五發子彈被打完後,八路軍可用的武器主要就是刺刀了。
很多人都知道,從自動武器被研製出來後,世界各國生產的自動步槍能容量子彈的上限基本上都是30發,士兵在佩戴幾個彈匣作戰場火力支援,雖然我國給每一位解放軍安排的都是150發子彈,但是如果自動步槍是主要的進攻武器時,打完這150發子彈花不了多少時間,所以在實戰中子彈到底夠不夠打?
其實只有新兵才會覺得150顆子彈遠遠不夠,由於新兵剛上戰場時,會感到緊張和害怕,只要一看到敵人出現,就拿著機槍掃射,子彈當然就不夠用啦。但是經歷過實戰的老兵就不會這麼操作,首先他們不會東打幾槍,西打幾槍,這樣不但增加了子彈的消耗量,而且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因此老兵都會先瞄準敵人的頭、胸等部位,爭取一槍擊斃,或者就是對著一個地方連開三槍,然後迅速轉移自己的位置,150發子彈是足夠的。
其實美軍只要是打仗,就很依仗來自空中的火力援助,包括後勤的供給,在二戰那個階段,美軍每次都要先讓轟炸機和艦炮來「清場」,然後再打,在對戰的時候炮彈,子彈和路邊撿的石頭是一個用法,感覺那裡有活動的跡象,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轟炸。而且因為後勤部隊很優秀,美軍的士兵們攜帶的子彈和物資都是最低標準,因為空中力量強橫,缺了什麼東西就聯繫飛機隨時隨地都能運過來,我軍就不一樣了,後勤方面肯定沒有美軍的做的那麼好,說實話,是差多了,我們的士兵負重多上很多,要裝上很多的子彈武器,加上日常行軍要用的東西,比如口糧等。
其實通常情況下會規定士兵只能攜帶一定數量的子彈,只有在和平年代才會經常出現,若是身處於戰爭年代,對於士兵所攜帶的子彈數量雖然通常都沒有固定的數目,但是還是會鼓勵士兵在能保證自己方便作戰的原則下儘量多的攜帶子彈,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可以一直獲得充足的物資支援。等到了對越戰爭時,中國軍隊對於解放軍的子彈發放都是每個人發4個彈匣,其中每個彈匣都裝有30發子彈。
但是在之後的攻堅中,我軍士兵往往會配備更多的子彈,其實這都是因為在搶下陣地之後,在進行防禦時還會耗費大量的子彈,一直在陣地上待到支援部隊的到來。解放軍戰士除了需要攜帶子彈之外還得帶上許多生活必需品,以及部分工兵工具等,可見他們到底承擔著多麼大的負荷量。
在實戰中,每個士兵都有自己的打擊任務需要完成,機槍手、步槍手、突擊手,還有隱蔽在暗處負責首腦計劃的狙擊手,我們在這裡來談談劇集手,狙擊手的作戰任務一般都是解決對方的炮火發射點,亦或是敵軍高官,所以任務一旦完成就需要立馬轉移,假如狙擊手隨身攜帶幾百顆子彈,那麼對他的轉移會產生什麼影響呢?畢竟狙擊手都是執行特殊任務,強大的火力輸出不是他的任務,甚至狙擊手用一顆子彈就能完成軍事任務,因此子彈數量的多與少要在具體的戰場上來看,如果一個狙擊手攜帶過多的裝備,那麼他極有可能暴露自己。
只要大炮一響,就是白花花的銀子不見了,準確的說大炮只是冰山一角,從世界各國陸軍的裝備上,也可以窺視這支部隊的實力如何、大概在哪個區間。從已知的資料來看美軍給每一個士兵的配置大概在人民斌20萬左右,美國的這個配置是目前最先進的各方面的效能都很優越,設計到武器、運輸、醫療等各個領域,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美方對此還有更高的要求,又研製除了一款單兵外骨骼系統,在戰爭中能夠幫助美軍戰鬥,從而把戰鬥力發揮到最強,把士兵的負重降到最低,美方在研製武器時還是願意下本錢的。
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戰爭而服務,對於單兵作戰能力上的提升,不再是子彈的差異,不是誰的火力更具優勢,誰就更強。突然獲取更多子彈,獲得更多物資就能從劣勢馬上轉為優勢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了,並且現在的中美俄三大國家仍在堅持對單兵外骨骼系統進行不斷地更新以及優化,以期未來的單兵能夠更加的科技化,減輕士兵攜帶武器的重量,從而把士兵的作戰能力提到最高,讓機器在軍事領域發揮主要的作用,假設未來單兵外骨骼在軍隊普及,那麼未來的戰爭模式將會完全不同,因為火力都集中在每一具外骨骼上。在這個東西沒有成功之前,在彈量的攜帶上還是需要考慮。
其實子彈的生產工藝十分簡單,現在我國已是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子彈生產國了,有著非常完整的生產線,但是隨著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科學水平的不斷發展,普通子彈在戰場上所能起到的成效也是日漸下降,有著更廣闊的使用範圍的飛彈被研製了出來,它的攻擊威力更大,射擊速度更快,能對敵軍造成更大的傷害。
雖然在造價上比一般的彈藥貴很多,可是洲際飛彈在戰鬥中所能起到的作用,都是子彈所不能做到的,一顆子彈就算再厲害它終究也只是一顆子彈,始終有它無能為力的領域,所以子彈大眾最為熟知的一個武器,應當對其合理使用才能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