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按照教學安排,大四一般不會有太多的課程,大多時間留給學生寫畢業論文、實習、找工作。省城某高校學生小張有個疑問:這一年都沒有幾節課,為什麼還要收全額學費呢?
更「坑爹」的是,雖然學費沒少一分,但有些高校的大四獎學金卻打了對摺,讓不少學子紛紛吐槽「不公平」。
現狀
上兩個月的課交一年學費
「一年只有兩個月的課,原來我的大四就是放假……」剛開學,小張拿著幾乎空白的課表,忍不住發出感慨。
小張是省城某高校漢語言專業的學生。他告訴記者,從大一到大三,每年學費4450元,住宿費1000元,每年共5450元。新學期開始,他發現這學期根本沒有安排幾節課,這不禁讓他心生疑惑:既然都沒什麼課,為什麼還要交全額學費?
持同樣看法的還有大四學生王豔。最近正在一家報社實習的她,為了上班方便,特意在單位附近租了一間房子。王豔說,她們大四基本上都是開展專業實習,只有部分選修課,不上也沒關係,而下學期只剩下畢業論文和找工作。
事實上,不少學院和專業基本不在大四設置必修課,這意味著,只要學生的選修課在前三年已修滿,大四整年就將成為空檔期。「我們既不上課,又不住校,就不能少交點錢嗎?」王豔苦惱地說。
學費不見少獎學金卻減半
這邊廂,大四學費還是照交;那邊廂,獎學金可減半了。
就讀於省城昌北下羅某高校的李同學向記者吐槽說,大四沒課上,學費不減忍忍也就過去了,但是獎學金打對摺,就實在忍無可忍了。李同學告訴記者,按照學校的獎學金發放制度,從大一到大三,特等獎學金5000元,一等3000元,二等2000元,三等500元,每學年評一次。由於大四面臨畢業,獎學金的評選設置在大四第二學期初,「校方說因為只評了一學期而不是一學年,所以獎學金減半。」
不過,與姜同學相比,李同學還算是幸運的。姜同學就讀於位於昌北的另一所高校,「我們大四根本就沒有獎學金,那些能發獎學金的學校算不錯了。」
說法
學費不僅是上課的費用
最後這一學年的學費花到哪了?學校到底該不該為大四學生學費打折?面對質疑,高校作何解釋?記者就此採訪了幾位高校老師和相關負責人。
許多老師認為,學費不僅是上課的費用,還包括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以及學生使用教學設施的費用。「大四一般是實習,學校給了這樣的平臺,而且還參與對學生的管理,交學費合情合理。」南昌大學一位輔導員說,對於沒有找工作選擇在校學習的同學來說,他們還在學校使用教室、圖書館等教學資源,聽講座、接受老師指導等,所以交學費是應該的。
某高校財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學四年的學費總數是根據全部課程來核算的,然後除以4年,得到每年的學費數額。即使大四學生在外實習,同樣是要按照一個學年來收費,「學生所繳的學費是學校從培養一個大學生總體的成本出發而制定的,不應該僅僅看課程的多與少。」
對於部分高校大四獎學金減半,大部分老師都認為沒有道理。「既然學費不少,獎學金當然也沒有理由打折。」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教授黎傳緒表示。
聲音
高校能否曬曬學費成本帳
學生們認為學費高了,校方卻意見相左。歸根結底,還是高校收支不夠透明。
南昌大學劉同學說,從初中到高中,每次交學費都有個學費單,詳細地列明了課本、設施費用的使用價錢,大學學費卻是一口價,模糊了費用的用處,「關於大學學費是不是也應有個帳單明細,向學生們說明學費究竟用到哪裡去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校老師表示,沒有支出帳目,就不知道學校「生均成本」是怎麼算出來的,不知道學費的數目是如何確定的。網絡上,很多大學生網友質疑,他們繳納的學費是否用在對學生的個人培養上,用於個人培養的比例能佔多少。
不少同學希望學校能夠按照專業進行公示,不同專業需要購買哪些學習用具,花費是多少;試驗費、上課費、論文指導費等等,又是多少。「應該讓大家明白,自己所交的學費都花在了哪些地方!」
文/記者陳文秀 實習生鄒豔華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