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城西北5公裡清漳河西南岸有一道紅土嶺,故名赤岸村。讓赤岸「紅」起來的,不是這道土嶺,而是與八路軍一二九師相關的「紅色歷史」。
從抗日戰爭開始,一二九師首長們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指揮了大小無數次戰役,解放了大半個中國,拉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大決戰的序幕,形成了我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劉鄧大軍」。
赤岸村是革命老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華北新華廣播電臺、新華日報社等110多個黨政機關單位長期駐紮於此。涉縣赤岸村走出了2位元帥、360多位將軍,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核心的搖籃」。晉冀魯豫野戰軍成功地進行了隴海、定陶等一系列戰役。為野戰軍南徵、解放全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裡召開了華北財經會議,劉鄧大軍南徵會議。這裡還是《人民日報》誕生地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印刷的。
一二九師陳列館記錄、傳承著這一抗戰史和精神,由最初的幾座四合小院,發展成為一處集參觀、瞻仰、學習為一體的多功能、全方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其原貌保存的舊址、陳展內容先進的陳列館和規模宏大的將帥墓地「將軍嶺」,三組建築的組合形成和價值更是在全國罕見。
1940年,一二九師進駐涉縣赤岸村,在這裡生活戰鬥長達6年之久,創造了「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不朽神話。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赤岸村見證了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的烽火歲月。央視播出的抗戰歷史劇《太行山上》曾在這裡拍攝。
如今的赤岸,紅色的文化旅遊相互交織,傳承紅色基因和發揚一二九師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繪就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麗新畫卷,村民幸福指數節節升高,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正好是十一雙節,如果有機會,還是可以來這裡走走的,希望來過的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能走進革命聖地的紅色記憶,感受革命先輩紅色精神,並從中獲得無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