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研究生教育
以各省教育廳為組織單位,江蘇省和廣東省抽查了所在省份全部高校的2019年畢業碩士論文,包括學碩和專碩論文,結果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國內外知名高校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被抽檢到的碩士畢業論文不合格率偏高。
先看看江蘇省所在地高校碩士畢業論文抽檢情況,學碩和專碩論文被分開列表。
很明顯看出,一批「985」和「211」高校的學碩論文抽檢不合格率高於江蘇全省高校平均水平的1.57%。
而在這些高校之中,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和江南大學顯得特別搶眼,不合格率的篇數居高。
專碩論文同樣如此,一批名校的不合格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的3.59%。
其中,中國藥科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7所高校顯得有點刺眼。
再來看看廣東省所在地的高校,情況如下:
被評定為問題較多的8篇碩士學位論文分布情況是這樣的:中山大學有2篇不合格,汕頭大學也有2篇不合格,華南理工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深圳大學各有1篇不合格,另外,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有1篇論文不合格。
包括這些公布的高校在內,全國高校碩士畢業論文的不合格有共同特點。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認為,無論是學碩畢業論文還是專碩畢業論文,也不僅僅是江蘇省和廣東省的這些高校碩士畢業論文,全國大部分高校的碩士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是相同的。
其一,缺乏創新性,碩士論文被盲審專家判定為「一般」或「差」的學位論文專家評語中多見「論文選題缺乏創新性」。研究課題陳舊,甚至同一導師的研究生研究課題和研究思路十分相近,換湯不換藥。很多實驗思路和研究方法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重複而來的。
不用多解釋,研究生的研究思路被禁錮,這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挖掘和培養,更不利於高校科研工作的進步和發展。
其二,論文深度不夠,學生和指導教師投入論文寫作的時間太短。
低分學位論文普遍存在基礎理論不夠堅實寬廣、知識不夠系統深入、工作量不足等問題。
具體而言,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熟練與掌握度不夠、論文結構不嚴謹、論文寫作邏輯簡單、缺乏對工作整體的把握與系統的對比。研究方法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研究結論不可靠、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論證不全面。文獻綜述所佔篇幅過多,論文正文研究內容較少,工作量不足。參考文獻的數量不足,近十年或近五年的參考文獻較少,外文文獻較少,文獻綜述撰寫水平較低等。
其三,論文寫作的格式不規範,尤其是不符合基本的學術規範。
低分學位論文普遍存在論文條理不清楚、文字表述過於粗糙和煩冗、圖表格式不規範甚至錯誤、參考文獻格式不統一等諸多問題。學生在引用他人的著作時,為降低重複率,打亂原有句子結構,導致詞不達意。這些問題反映了作者缺乏專業的科研訓練能力,學術態度不端正的問題。
那麼,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這三大原因是主要原因:培養單位缺乏科學合理的研究生培養和監控體系,對碩士學位論文缺乏過程管理、專業訓練以及考核評價;指導教師未能足夠重視學位論文,指導工作不夠全面細緻;學生科研態度不夠端正,心浮氣躁,急於求成。
毫無疑問,導師作為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應全程深入認真指導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工作,對學位論文的選題、創新性、寫作規範和工作量等進行嚴格把關,對延期畢業者、在職攻讀學位者等應加強指導和審核。
其實,解決碩士畢業論文質量不高、不合格的問題,這也不難。
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外部質量保障主要包括政府、社會以及自我評估等,其中以政府為主導,缺少系統的評價方法。可以在政府評價方式的基礎上,設立非官方性評估機構,提高大學的自律能力,提高中介機構的評估與監督水平,實現多主體的全方位評估,加深評估的深度與廣度,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促進研究生教育外部保障體系的建立。
我國目前還沒有關於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的法律陳述,在實踐中缺乏影響力和約束力。因此,冷絲認為,我國應儘快制定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的法規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