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資料比對:敦煌陽關林場未發現林地大面積減少

2021-02-14 FM971敦煌之聲

  生態環境部衛星中心近年來陽關林場相關地類現狀遙感影像圖

  1月26日上午,甘肅省舉行敦煌市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問題調查情況新聞發布會,調查組在會上通報初步調查結論:

  經過歷年衛星遙感資料比對分析,2000年以來,未發現林地大面積減少情況。2018年至2019年間衛星遙感數據顯示,林場範圍內有3處面積約42.98畝的疑似林地破壞圖斑,經現場核查,主要是陽關林場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新修砂石道路和U型灌渠、鋪設管線灌線造成的,未發現砍樹開墾葡萄園地情況。根據最新的衛星遙感數據測算,陽關林場區域內現有防護林面積6979畝。

  媒體反映的「2萬多畝林地」實際上是林場經營管理面積,「1.3萬畝生態林面積」實際上包括林場喬木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葡萄園地和部分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道路、水域、建設用地等林場生產生活用地。

  陽關林場經營管理區域大致可分為西南和東北兩大片,這1.33萬畝林地實際上是西南方位的這一片區域,林場範圍內長期以來只有6000餘畝防護林,基本都位於林場西南片區。

  根據調查,2006年林場承包改制時實有葡萄園地面積3304畝。通過衛星遙感資料比對,2006年至2011年間,葡萄園地面積沒有發生變化。2012年,承租林地的敦煌葡萄酒業公司通過殘次林改造,新建葡萄園地400畝。至此,林場實有葡萄園地面積3704畝。2013年以來,葡萄園面積再無增加。

  同時,調查組還查閱了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1999年「一調」顯示,陽關林場有水澆地1488畝,果園2688畝,共計4176畝;2009年「二調」顯示,陽關林場有水澆地2畝,果園4452畝,共計4454畝;2019年「三調」顯示,林場有水澆地19畝,果園4706畝,共計4725畝。從1999年至2019年,水澆地和果園面積增加549畝。扣除道路、溝渠、田埂等佔地因素,土地調查數據和衛星遙感資料比對數據基本一致。

  調查組通過現場調查還掌握到,陽關林場管理比較粗放,日常工作存在薄弱環節,導致媒體反映的一些問題的發生。一是林木撫育工作不夠規範。二是林木更新採伐管理不夠到位。三是水資源節約利用不夠。四是存在違規承租和協調不力問題。其中,近年來,敦煌飛天公司自身發展利益與群眾利益以及生態保護要求的分歧越發突出,並出現矛盾糾紛,省、市多次組織工作組調查並指導問題整改和矛盾化解工作,但因飛天公司訴求過高,導致矛盾無法徹底化解,問題仍未整改到位。

  調查組表示,下一步將舉一反三,繼續嚴格排查,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壓實整改責任,確保全面整改到位,同時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相關焦點

  • 甘肅陽關林場遭「剃頭式」砍伐?官方通報調查結果
    當日下午,甘肅省政府分管副省長劉長根帶領調查組立即抵達敦煌市進行調查核實,調查組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座談交流、個別談話等方式,對媒體反映的問題逐一進行了核查,並請求生態環境部等國家部委提供了權威的衛星遙感資料進行印證,得出了初步的調查結論。2019年8月5日,航拍鏡頭下的敦煌陽關林場。敦煌自然資源局供圖。
  • 甘肅省舉行新聞發布會 通報「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問題」調查情況
    關於調查核實情況,《通報》指出:  (一)關於林地面積。陽關林場建場前,除少量依託陽關綠洲自然生長的林木外,大部分區域為戈壁和沙丘。根據敦煌市2000年調查資料,當年陽關林場實有防護林面積6500畝左右。經過歷年衛星遙感資料比對分析,2000年以來,未發現林地大面積減少情況。
  • 甘肅通報敦煌市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問題調查情況
    據悉,陽關林場成立於1963年,距敦煌市區70公裡,西北與庫姆塔格沙漠相連,東南與陽關鎮龍勒村接壤,是全民所有制林場。敦煌市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陽關林場總經營面積為2.57萬畝,其中防護林面積約6500畝,園地3270畝(包括約3000畝的葡萄園地),其他用地約15900畝(包括生活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截止目前,林場有農戶227戶687人,管護人員13人。
  • 陽關防護林被毀調查通報:不存在威脅敦煌生態環境情況
    陽關林場建場前,除少量依託陽關綠洲自然生長的林木外,大部分區域為戈壁和沙丘。根據敦煌市2000年調查資料,當年陽關林場實有防護林面積6500畝左右。經過歷年衛星遙感資料比對分析,2000年以來,未發現林地大面積減少情況。
  • 大視角看敦煌陽關林場
    事件發生地——敦煌陽關林場,偏於「世界的敦煌」西南一隅,這個幾乎被遺忘的非常不起眼的一個——用西北人的話講——尕林場,做夢都沒想到成為熱點地名,儘管是以林場人自己都始料不及的方式。筆者作為一個地道的西北人,河西走廊自然去過多回,也曾在「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古烽燧下流連。腿軟登鳴沙山只到半坡,在習習微風中凝望月牙泉很久。
  • 都怪敦煌陽關的水太深、太少了
    特別是敦煌飛天公司為發展魚類養殖產業,在陽關林場上遊的西土溝實施了攔洪壩、月亮湖、九連湖和十三條防洪壩等工程,將西土溝河截流改道,導致河道下段溢水泉眼被風沙封堵,影響了下遊陽關林場農業生產和生態灌溉用水。
  • 敦煌防護林究竟去哪了?
    那就是敦煌萬畝防護林被毀事件。為了防止大家不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螺螄君先幫大家梳理一下時間線。《經濟參考報》刊登文章表示,位於甘肅敦煌市的陽關林場曾擁有約2萬畝「三北」防護林帶,而近十餘年來卻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餘畝公益防護林所剩無幾。
  • 最新 | 「敦煌毀林案」真假?新華社回應!中央環保督察將獨立調查!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這條西鎖沙龍、東保綠洲的防風固沙生命線,近十餘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餘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由此人為撕開一道寬約5公裡的庫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
  • 敦煌萬畝沙漠防護林遭剃光頭式砍伐…
    記者:王文志 李金紅 敦煌報導在我國八大沙漠中總面積排名第六、流動性排名第一的庫姆塔格沙漠,每年以約4米的速度整體向東南擴展,直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這條西鎖沙龍、東保綠洲的防風固沙生命線,近十餘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餘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由此人為撕開一道寬約5公裡的庫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
  • 「敦煌萬畝防護林被伐」背後:原罪豈在葡萄樹?
    因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而名揚千古的敦煌陽關,最近成了輿情「風暴眼」。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曾經擁有約2萬畝「三北」防護林帶的國營敦煌陽關林場(以下簡稱「陽關林場」),近十餘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自2000年以來,來自外地的承包戶蜂擁進入陽關林場,大面積租賃林地開發建設葡萄園。
  • 行旅記 / 陽關那頭,是敦煌.
    回到長安,他向漢武帝描繪了西域的模樣,在三十而立的帝王面前打開了絲綢之路的地理藍圖。未滿7年,張騫再次啟程,這一次他帶著大量的人馬和天朝富庶的產品,浩浩蕩蕩地踏上了絲綢之路。站在陽關,雖然此時已然不知陽關何處。一塊石頭站立的地方,它臉上掛著滄桑與平和,風中不斷告訴我這就是陽關,我就站在它的故土上,遙望殘缺的漢城牆。
  • 西出陽關,邂逅最美的敦煌
    今晚讓我們一起品讀一位大校軍官的文字,解讀一眼千年的軍事敦煌,了解敦大煌盛的前世今生中的點點滴滴。古往今來,敦煌一直都是東西交通的鎖鑰之地,是河西走廊西端,絲綢之路出西域、通中亞西亞「咽喉中的咽喉」,有絲路上最古老的商貿海關(陽關),和邊境上最早的軍事關隘(玉門關),地位特殊,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 京杭大運河全長1710公裡 衛星遙感測出精確數據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所測量後得出最新結果  京杭大運河全長1710公裡  京杭大運河到底有多長?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所劉少創課題組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重新量測了這條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長的大運河,得出精確答案:京杭大運河總長度為1710公裡。
  • 楊朝霞:嚴懲敦煌毀林行為,關照各方正當利益,走可持續的生態保護之路|敦煌陽關毀林案討論會
    這是因為,這片防護林作為敦煌的生態屏障,具有重大的防風固沙價值。對於這種生態環境的損害,當然也有一個生態損害賠償責任的問題,而且很可能是天價。二是行政責任的問題,這個比較簡單。如果防護林的砍伐不屬於撫育更新性質的採伐,政府部門卻給了林木採伐許可證,肯定是違規的;如果沒有發放採伐許可證,卻放任這麼一大片防護林被非法砍伐而長期未進行執法查處,肯定存在不作為。
  • 敦煌縣陽關之謎玉門關
    龍勒境內有兩座軍事 重鎮,一座是玉門關,另E便是陽關,從長安出發「由敦煌;出玉 門關,經伊吾、』鄢善、龜茲*中亞到小亞細亜半島,是為天山北路「 出陽關*蟲嬌羌、且末、於闔,越蔥嶺、波斯到小亞細亞半島,是為 天由南路。這便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七由於陽關、玉門關 分掘天山南北路的咽喉,所以它們在漢代均為都尉治所,設兵駐守。